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醒世恒言》与道教文化

时间:2024-05-04

郭丰煊

摘 要:小说《醒世恒言》与道教文化渊源颇深。一些篇目反映了道教神仙信仰;以《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为代表篇目则反映明代特有的道教文化特点;更有一些篇章借助求道问仙表达了一些人生哲理。

关键词:《醒世恒言》;道教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419;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009-01

道教是我华夏唯一土生土长之宗教。自东汉源起以来,便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时至明朝,道教发展已逾千年,其众多理念更是早已根植于人心。永乐皇帝便以真武大帝之化身自居,武宗尝自封大庆法王,世宗更是自命道教帝君,朱氏政权对道教的推崇可见一斑。所谓上行下效,由于帝王推崇,民间对道教的信仰也越加广泛。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这时期的小说作品自是与道教文化必然也联系密切。且不说直接以宗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作为世情小说代表的《醒世恒言》也与道教文化渊源极深。

道教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即其神仙信仰。道教宣扬神仙的存在,并且认为凡人皆可通过修道而成仙,即所谓“仙可学致”。关于求仙得道思想,推至春秋战国便有记载,秦皇汉武求仙访道更是广为人知,可见其影响之大。道教产生后,由于不断完善理论以迎合人们渴望长生,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更使得修道成仙的思想在社会上大为流行。《李道人独步云门》正是道教修仙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作品。《李》叙青州城李清“慕仙好道”,七十大寿之日,自云门山而下求道,最终成仙之事。文中众人对李清下到“不知有几千多丈”的谷底表示不解:“这老儿好端端在家受用到不好,却痴心妄想,可不是讨死吃么?”作者发表观点“神仙本是凡人做,只为凡人不肯修”表达了对修道成仙之事的确信。文中还描写了神仙的仪态“头戴碧玉莲冠,身披缕金羽衣”,居所也是“满殿祥云缭绕,香气氤氲”。到表现了神仙世界的美好。文章最后写一百多岁的李清终于功德圆满,得道成仙,更是运用了道教的“尸解成仙”的说法,赞赏的文字透露出作者对神仙的虔诚以及修成仙人的美好向往。

当然,除了表现道教一些传统教义文化之外,《醒世恒言》中的更多篇章反映了明代特有的道教文化特点。《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就是这样的作品。文中写吕洞宾辞师下山度人,与佛家慧南禅师发生误会,被禅师四句颂难倒,最终由于长老点化,吕洞宾终于“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回到终南山“从此定性,修真养道,数百年不下山去。功成行满,陆地神仙”。其中吕洞宾身为道教弟子,竟“情愿皈依我佛”更是直接表现了佛道两家的合流。

道教又一重要文化即贵术。道教的神仙体系庞大并且谱系是开放的,诸如山有山神,花有花神。各路神仙又拥有法术,具备常人所没有之法力。所以有一些篇目借助道教神仙法术来表现现实思想,旨在劝善惩恶,起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灌园叟晚逢仙女》一篇写下层劳动人民秋先受豪强权贵张委的欺辱,满园爱花尽遭蹂躏,伤心之际,突有一女子降临,略施法术,只见:“起初每本一色,如今却变做红中间紫,淡内添浓,一本五色俱全,比先更觉鲜妍。”后来秋公被诬入狱,女子又及时出现,“上前把手一指,那枷扭纷纷自落”。原来女子乃“瑶池王母座下司花女”,受上帝之命救助秋公,惩治张委恶党。最终,张委、张霸在众仙女惩治下“两个凶人离世界,一双恶鬼赴阴司”。而秋公则“不数年间,发白更黑,颜色转如童子”,最终化仙而去。现实生活中,百姓苦于遭受恶霸压迫,而伸冤无门,小说巧妙地借助了道教的神仙法术,很好地完成了惩治恶人,同情百姓的创作目的。

道教发展到明代已逾千年,在民间表现为鬼神观念的深入人心,而在文人士大夫群中则慢慢抽象为精神的体悟,即清静无为、顺乎自然的人生境界的追求。《醒世恒言》中就有一些篇章借助求道问仙表达了一些人生哲理。《薛录事鱼服证仙》写了青城县主簿薛伟魂魄出窍,附于鲤鱼,为人打捞,任凭灵魂如何呼喊也无人理睬,直到厨师剁下鱼头,灵魂才得归位。最终得到太上老君点化,与夫人成仙而去。人生尘世,往往似鱼,不得已有诸多无奈的苦楚,“到底有生终有死,欲离生死脱红尘”,作者正是借助成仙之事,表达了人生变幻无常,只有脱离世俗,抛弃功名,方可超越生死的哲学思考。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则是借助道教的文化观念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文中少女周胜仙对范二郎一见钟情,放下少女矜持主动追求,婚姻因受父亲阻拦而气晕,后又受朱真玷污,而始终心系范二郎,后被二郎误杀后,被五道将军收用,五道将军因其一心只忆着二郎,允其三日期限與范二郎相会。五道将军即道教神仙体系之中的神灵之一,作者正是借助了道教的鬼神观念,赞美了周胜仙对爱情的一往情深,感人至深。

通过对《醒世恒言》与道教文化的解读,道教文化对明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也可见一斑。无论是在选材取题,思想内容,以及情节架构,思维表达方面都有涉及,可谓触及到方方面面。并且已摆脱了汉魏之时只为宣扬教旨的局限,而更多的是以道教文化为手段关注现实人生,注重哲学思考,这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创作的方式以及内涵,体现了道教文化在推动文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文化的视角去解读文学作品,也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作品的意义,如《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一篇,但从文本本身去解读,很容易教读者云里雾里,然而从明代的佛道文化角度去分析,便觉豁然开朗,这也是对我们研读作品一个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冯梦龙(明).醒世恒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

[2]王平.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3]任继愈.中国道教史[M].北京:山海人民出版社,1998.

[4]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