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艺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4-05-04

董效康

摘 要:传播效果是传播者的目的和意图的实现程度,是一切传播活动的立足点和归宿,也是所有传播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因此作为特殊的信息传播媒介,艺术的传播功能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即拉斯韦尔所说的传播效果如何必然被艺术传播者所关心重视。本文以中国绘画艺术为例,从艺术传播效果的角度,来探讨影响艺术传播功能的因素,希望依此能对艺术信息传播系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艺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020-01

在艺术传播活动中,从艺术活动的发生、艺术信息的采集、整理到艺术鉴赏,从艺术传播者到艺术受传者,从接触艺术信息到产生效果,无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许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传播效果的获取和形成,这些因素大体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一、内在因素

(一)艺术信息的内容

以中国绘画艺术为例,其精髓和灵魂在内容上表现为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因此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以使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作用,绘画作品的内容就要符合真善美的标准。首先,艺术真实是任何艺术形式的生命,真实的作品才有生命,才会有艺术感染力,相反,缺乏真实性的艺术作品,就好比没有灵魂的躯壳,不会引起受传者的共鸣,也更谈不上艺术作品的价值和传播效果了。但是,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真实,又不应该是原原本本的生活原貌,而是经过传播者的加工、提炼、概括了的具有鲜明个性和广泛代表性的艺术真实,这是一如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创造过程。简而占之,艺术真实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真实生活。再次,绘画作品要遵循善的道德标准。符合社会伦理的绘画作品才能为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从而产生积极、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古代画家就主张“依仁游艺”,以道德伦理指导绘画创作,无论是绘画题材还是繪画品评标准都饱含了“尽善”的感情色彩,这与“文以载道”的传统一脉相承。另外,绘画的内容也要追求美。美不仅表现在艺术信息的形式上,而且也呈现于内容上,追求绘画的内容的美就是绘画的内容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尊重受传者的美学感受,从而才能使人们在艺术审美中对传播者所传播的艺术信息主动、积极的接收,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否则艺术信息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人的眼睛对不美的东西常常是无动于衷的。

(二)艺术信息的形式

艺术信息的形式是指服务于信息内容的各种表现手段的总和。艺术信息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形式恰当完美与否,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关系到艺术的成败,也决定着艺术信息的传播效果。恰当完美的形式,是人们感知艺术意蕴的先导,产生艺术魅力的前提,它不仅能使真善美的内容广泛传播,而且产生深远持久的传播效果。中国绘画艺术一直就有重视形式本身的作用和表现力的传统,非常讲究形式效果,早在西晋时期谢赫在六法论罩就对形式美的作了探讨,其“经营位置”、“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理论,就是分别从构图、笔墨、色彩三个方面对中国绘画艺术形式美的精妙概括。总之,形式美的因素处处存在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各个方面,无论从构图的取势,形象的表现,还是色彩的运用,都有着一定意义上的形式审美,它们与画面诗、书、画、印本身所形成的形式感一起使中国绘画艺术成为了“有意味的形式”,而对于中国绘画艺术传播者来说,运用恰当完美的形式来承载真善美的内容,才能使信息传播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二、外在因素

(一)人的因素

人是传播活动的主题和客体,传播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有着人的因素存在,因此影响传播效果的外在因素首先就是人。就中国绘画艺术的信息传播而言,人的因素表现为传播者、受传者和艺术守门人三方面。这罩传播者指职业画家或非职业画家,他们是绘画作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由于他们在身份地位、资历经验、人生阅历以及个人的政治立场、艺术观念、个性品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层次上的差异,因此他们无论是绘画创作还是艺术信息的传播上,必然有着千差万别的面貌和效果。一般情况下,在身份地位、资历经验、人生阅历、技法观念等某一方面或多种方面比较突出的画家,往往在艺术传播中具有优势,其艺术信息不仅能被广泛传播,而且影响会深远持久,如历史上以竹为绘画题材的画家不计其数,但大多数画家及其作品却沉寂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名与画俱灭,而诸如学识修较高的文同、郑板桥等名与画被载入史册,且影响深远的画家却寥寥无几。与画家群体对应的艺术受传者也同样在某些方面千差万别,他们的人生经历、文化水平、艺术素养、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生活背景等因素的不同,也必然在“阅读”绘画作品时有不同的体悟与见解,从而使艺术信息的传播效果千差万别。

另外,艺术守门人也是影响中国绘画艺术信息传播效果的一个因素。守门人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美国人勒温(Lewin)与1947年提出来的,指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其职责就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现代社会,艺术守门人多为那些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画廊等公共机构的艺术活动的决策者以及职业艺术评论家,他们决定着参加展览的绘画作品的主题、形式,因此其艺术观念、审美标准、艺术趣味、目的动机等也必然影响或决定着中国绘画艺术信息的传播效果。总之,艺术把门人在某种场合下,决定着中国绘画艺术传播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影响着中国绘画艺术传播信息的效果。

(二)传播来源因素

在艺术传播中,一般来说,可靠性的艺术信息来源,其传播效果就好,反之,可靠性较低的艺术信息来源,其传播效果就较差。影响传播来源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权威性效应居于重要地位。权威效应是传播者个人威望、知名度、可信度对受传者的心理影响。通常,艺术传播者权威性的高低与影响受传者的程度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名气愈大,其作品对受者影响就愈大,艺术可信度、稳定性也愈强。权威效应的影响力,对于艺术受传者而言,名人绘画作品所承载的艺术信息比一般无名之作要真实可靠,艺术感染力也是无名之作难以企及的,因此名人绘画作品传播效果自然较好。总之,传播效果与传播来源的关系相当密切,在中国绘画艺术信息的传播时,要考虑到名人的权威效应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三)传播方式因素

传播方式是艺术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问流动的渠道,不同的渠道必然会导致艺术信息对受传者的影响程度的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传播效果,因此研究艺术传播效果就不得不考虑到传播方式的因素。在中国绘画艺术的信息传播活动中,亲身传播与展示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两者的传播效果迥异,对受传者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别。在亲身传播过程中,画家的创作与观者的欣赏同步,传授双方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感受着同一的艺术氛围,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同时,观者与“在场”的画家之间有了交流的机会,现场的交流一方面能使观者更准确地把握画家的艺术信息的实质,另一方面也能使画家在观者的情绪变化反映中检测其艺术传播效果。但是,由于亲身传播往往有人数的限制,有机会接受艺术信息的受传者的数目毕竟有限,因此亲身传播使艺术信息的影晌范围较小,不会产生较广泛的传播效果。展示性传播方式中,无论是传统型还是现代型,观者面对的不是“在场”的画家,而是物化的繪画作品。虽然没有了那种强烈的现场氛围与面对面的交流,但观者可以独自静观绘画作品,从而深层次地对艺术信息进行沉思、体悟和理解,因此展示性传播同样可以达到生动、逼真的传播效果。但就展示性传播方式而言,传统型与现代型在传播效果方面也有着差别。传统型展示性传播是在比较私人化的空闲环境下进行的,观者不仅不受外人的影响,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比较安静、从容,反复地玩味绘画作品,因此艺术传播效果广泛而持久。而现代型展示性传播往往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公共空间中人流不断,观者面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时,思维容易被他人的动作或话语所打断。而且诸如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在展出绘画作品时都有着时间的限制,观者不能从容、反复地“阅读”绘画作品,因此如上因素必然会影响到绘画信息的流动,进而影响传播的效果。

当然影响中国绘画艺术传播功能有效发挥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传播技术、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等因素也都会对传播效果发生作用,限于篇幅的原因,再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包鹏程,孔正毅.艺术传播学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3]菲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