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文艺创作和市场需求

时间:2024-05-04

魏方清

(巴州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新疆库尔勒841000)

浅谈文艺创作和市场需求

魏方清

(巴州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新疆库尔勒841000)

文艺作品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又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只有创作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好作品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才能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培养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文艺;创作;市场;发展;转变思想;转变机制

我们对文艺创作都不愿谈效益,似乎高贵的精神活动沾上效益显得太俗。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文艺生产者将要被推向市场,如果还不转变观念,大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最后必将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被淘汰。因此,只有面向观众,面向市场,生产被广大人民所喜爱的文艺作品,才能激活一汪春水,形成“作品服务观众,观众买单为作品再生产服务”的良性循环。

一、转变思想,真正创作出有市场的好作品

要创作出一部符合市场规律,观众真正喜欢的艺术作品,首先得了解市场,只有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好作品才能体现出经济价值,才能更好的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要创作一部适合市场需求的好作品,从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看,还是要以人为本,要从管理者、创作者、经营者、观众这些实实在在的个体的人的角度出发。

1.要从管理者的角度转变思想。作为文化的管理者,不能一味地要求文艺作品为地方歌功颂德,只做正面宣传,这样就无形中给创作人员强加了一种框架、一种模式,创作人员的思路和灵感就得不到自由发挥,创作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文艺作品在为政治服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也要广开言路,形式多样,结合时代特色,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容易让人接受,才会有市场价值。

2.要从创作者的思想上改变。创作者的思想,决定着其作品的价值取向。创作的人如果不了解市场,自己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能是自我陶醉而已。有人曾经为自己出过专辑而自豪,但时过境迁,市场确并没有给面子,不得不走向被人遗忘的角落。有些人时常以专家自居,但他却不知道,当年的专家,不一定被时代所认可。

3.要转变演职人员的思想。现在演员大体上分为两大类,既专业和非专业演员。市场上的文化职业人员,为了经济利益,只演受欢迎的、流行的节目,这样的节目往往受到个人精力、时间、经费等限制,复制和模防的成份较多。专业团体因为工作稳定,缺少风险意识,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应付差事,虽然也会为了评职称创作作品,也拿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奖项,但大多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得不到观众的认可。

二、结合市场,培养人才,创作出有市场需求的好作品

只有获得市场认可的文艺作品才能不断创新发展,有人看的文艺作品才有效益!有不少爱好者来了灵感,也经常创作一些作品,但要想创作出真正有市场的文艺作品,却并没那么简单。现在市场上会唱能演能跳的人并不少,这从每年各类比赛中都可以看出来并不是缺少“演”的人才,而是缺少“创”的人才。有多少明星大腕在成名前其实靠的并非是自己的原创,只不过是选用了别人的但又是适合自己的好作品。有些人,不去了解市场,而是闭门造车,只是在家凭一时的灵感创作,还自我感觉良好,这样的作品只能是孤芳自赏。凤凰传奇的作品,之所以人人喜欢,是因为其作品旋律优美,词意精辟,通俗容懂,让人听起来舒心悦耳。事实证明,只有改变“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狭隘观念,立足生活,放眼市场,把握方向,服务大众,才能开创艺术家崭新的创作天地。当然,面向市场并不是一味媚俗,也不是不分高低美丑地迎合部分观众的庸俗趣味,而是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眼睛向下。只有那些面向大众的,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作品,只有接了地气的作品,才有底气。

三、改变体制,激发热情,创作出有市场需求的好作品

文化管理部门要根据文艺工作者的专业特点和艺术风格,营造浓厚的文艺创作氛围,吸引和凝聚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参与创作生产,从中发现和培养一批文艺创作骨干人员。要积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社会责任感,热情关注现实生活,真诚聚焦百姓群众,甘于寂寞,潜心创作,提高艺术创新能力,不断追求至高至美的境界,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与时代同行的好作品。

具体操作中要提出年度主题创作要求,并尽可能地为文艺工作者拓展深入生活的途径,提供创作、展演、出版等条件,支持和鼓励他们创作出各具特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秀作品。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专业培训和业务进修,努力提高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艺术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激情活力和创作能力的优秀文艺创作人才队伍。

四、要跳出局限性,在溶合和创新中求发展

文学艺术,特别是本土文艺创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不断探索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创新,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文艺作品的时代感和感染力。要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前提下,坚信民族的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加强交流,溶合发展。只有深入群众,贴近生活,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观众真正喜欢的作品,只有满足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才是有市场的作品,才是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好作品。

文艺作品与经济的关系就是文化艺术的繁荣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文化艺术的进步也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两者是相互相存的关系。文艺创作满足市场的需求尽管不是唯一的目的,但是脱离市场需求的创作肯定也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

J816

A

1005-5312(2016)02-0258-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