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04

赵芳

摘 要: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与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形势下,以音乐课程为代表的素质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正积极开展中。音乐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其顺利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为社会输出了更多的优质综合性人才。而目前由于音乐欣赏课程推行的时间较短,相关的高职院校与教育工作者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其教学工作的开展存在部分不足与问题。笔者从音乐欣赏课的教育价值入手,对目前该课程的开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一定的阐述,并提出其开展的措施,以期更好帮助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

关键词:高职教育;音乐教学;声乐曲目;拓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216-02

一、前言

音乐欣赏课程是当代高职院校开展的全新音乐课程项目,音乐欣赏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与音乐作者积极共鸣,理解音乐背后的内涵与思想,也能帮助学生充分进行思维想象,最终达到有效提高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目的。尽管音乐欣赏课程已在我国高职教育中推行了一定的时间,但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只进行了音乐的欣赏教学,忽略了鼓励学生的自由思维过程,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较好完成。笔者将结合多年经验,总结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各一线工作者与学校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音乐欣赏课程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原因

想象能力是人综合素质中的一项,其培训过程有别于其他素质,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同时,想象能力的培训方法较严苛,没有系统性的课本教学方法。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上也有着辅助作用。

音乐欣赏实际上是以音乐为具体载体,学生通过聆听的方式,理解音乐背后的内涵,领域音乐表达的思想,从而做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同时,音乐欣赏也是一类对音乐感悟的动态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引发听者与音乐作者的感情共鸣。所谓共鸣,是指人类在想象的过程中,在其欣赏对象的刺激下,达到心理活动的交织。因此,没有想象力是无法做到音乐欣赏,学生也能通过音乐欣赏有效锻炼想象能力。

三、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成效的措施

(一)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想象动机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充分理解什么音乐欣赏课程三个层次,即官能欣赏、情感欣赏与理智欣赏。官能欣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最为基础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一旦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官能欣赏的习惯,便能自主进行音乐欣赏的学习。而官能欣赏的建立,是依靠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高职学生其音乐兴趣主要在目前的流行音乐,其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不大,导致教育难度较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优化,帮助学生建立其对音乐欣赏的学习兴趣。

具体而论,在音乐欣赏课程中,部分优秀的音乐出自于影视作品,通过音乐能更好烘托其情节与氛围,同时也留给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如果教师直接将音乐给予学生进行欣赏聆听,由于缺乏对音乐背景的了解,学生难以深刻体会其背后的思想内涵,故而学习的兴趣难以被积极调度。因此,教师可以在播放相关的音频前,对其影视作品进行一定的介绍,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辅助进行教学,通过播放影视作品的片段,让学生充分融入音乐欣赏之中,并且能够通过对影视作品背景的理解,更好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充分锻炼其想象能力。

例如,我国枇杷经典曲目《十面埋伏》,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音乐曲目,但由于其音乐表现方式较为传统,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可通过介绍其背后创作历史故事——垓下之战,来充分调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因为充分理解其音乐背景,自然能充分了解当时场面浩大的战争,从而理解琵琶曲中恢宏的音乐情节,更好进行音乐欣赏学习,充分锻炼想象思维能力。

(二)教育学生音乐基本要素

目前较多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一大误区在于,教师没有在具体欣赏课程开展前进行一定的音乐基本要素教学工作,导致学生无法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其教学成效偏低,最终导致其课程开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古典音乐和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有较多的表现手法上的区别,这也是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难以理解古典、高雅音乐的原因之一,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音乐教育的通识教学,只有从懂得音乐出发,才能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背后的内涵,从而与作者进行思想共鸣,更好锻炼其想象能力。

举例而言,学生为更好理解音乐内涵,首先应当充分学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等在内的音乐基本要素。而任何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必须依据音乐基本要素的变化,创作出不同的风格与乐感,作者思想感情的输出也是建立在其基本要素的不断变化之上的。

举例而言,旋律高低、长短、强弱变化,是直接影响曲目的表达方式的关键因素。通常当旋律由低到高的发展时,表达是欢快积极的内涵;反之当旋律由高到低发展时,则表达相对悲伤消极的内涵。二胡曲目《二泉映月》是我国高职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程中的重要欣赏学习曲目,其引调中运用了下行旋律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作者哀怨之情,成功塑造了瞎子阿炳的凄苦形象。学生如果没有基本的音乐要素学习,难以理解其音樂节奏背后的思想内涵,无法对作者形象进行充分的想象,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展便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只有从基本要素出发,才能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整体认知,从而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开发对音乐欣赏的模糊性认识

除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以外,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注重学生对音乐模糊性的学习认知。前文中已提及,通过音乐基本要素的变化,作者的赋予音乐的思想内涵会得到较好的呈现,同时并非所有的音乐要素变化都是为了作者的音乐感情所服务,部分音乐要素变化也能充分还原作者表达的场景,通过音乐模拟自然界或社会的情景。因此,只有开展好对学生音乐欣赏的模糊性认知,才能使得学生充分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景,更好使得学生聆听音乐而进行想象能力训练。

举例而论,通过节奏欢快、明亮的音乐谱写,能够较好还原自然界中静态的景象,如月光、春天、黎明等场景。而通常节奏感较强,曲调较为恢弘的音乐,能够还原一定激烈的场景,如滚滚而流的长江黄河等。

(四)教师辅助教学,将课堂主体还原学生

当前高职学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一大误区在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将普通的教育工作经验直接运用于音乐欣赏课程上,导致其开展不力。音乐欣赏课程有别于文化课程,为更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应注重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理解音乐背后的思想内涵,而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欣赏完曲目后直接进行分析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想象的空间,导致教学目标未能实现。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在播放欣赏完毕教学曲目之后,鼓励学生进行充分想象学习,并进行踊跃发言。而教师也应充分聆听学生的所有发言,对所有想法给予一定的支持肯定,即使出现存在一定偏差的想法也应当给予鼓励,并有针对性地发现其错误存在何处。同时,教师需要做好辅助教学任务,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解惑工作。

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带来自己欣赏的曲目,让其他学生与教师进行聆听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4(12).

[2]陈焕宜.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音乐欣赏教学改革探索[J].通俗歌曲,2016(10).

[3]余云峰.移情入景 乐由心生——浅谈情景再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1).

[4]胡炎娜.创境激情,开启音乐想象之窗——论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5(03).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