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钟国富
摘 要: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鄂伦春族一直以来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民族特色,在族内到处涌现着一片大好的艺术风采,尤其是鄂伦春民族的能歌善舞,更使得其风土人情显示出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势,这就为鄂伦春民歌的传承带来了积极有效的助推力。虽然不同民族呈现出了个性化的发展特点,但是鄂伦春民歌与其他类型的民族音乐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受到的影响也来自多方面,这就使得其艺术特色能够长久保存,并在岁月的洗涤中逐渐凸显其独有特色。鄂伦春民歌还可以被称之为赞达仁,题材多样,其艺术风采及表现主体也存在较为不同。本文围绕鄂伦春民歌的艺术风采进行阐述及分析。
关键词:鄂伦春民歌;艺术风采;旋律变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27-01
鄂伦春民歌具有较强的民族特点,不仅能够反映出风土人情特点,更能进一步展示出民族独有的艺术特色。虽然鄂伦春民歌特点大多以粗犷、豪放为主,这与原始狩猎的音调特色基本一致,但是恰恰是该种风格却能促使其艺术风采更加鲜明、灵动,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在时代向前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就使得人们对音乐美的追求方向发生了一定转变,尤其是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民歌也随之不断创新及转变。因此,民歌的发展也直接带动着鄂伦春民歌的转变,但其本质并未改变,这就使得民族特点逐渐渗透,民歌形式也更加新颖。
一、通过旋律推动手法的发展
鄂伦春民族在实际发展阶段经过了几个转折时期,虽然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较为明显,但是狩猎仍旧是其主体生活方式,这就使得其艺术风采独具一格。由于鄂伦春族本身是没有既定模式的文字的,相对的民歌传承也大多以口口相传为主。在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唱歌是舒缓情绪、表达感情最为直接的方式,无论在祭祀还是婚嫁,在任何节日中,赞达仁都是较为常见的民歌形式,这是因为在进行演唱时人们所受限制较小,可以自由发挥,根据当时情况进行随机演唱,因此,赞达仁的歌词往往是较为随性的,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相对的曲调也可以自行创作。以往的赞达仁旋律创作时发展手法自然巧妙,如赞达仁《小黄马》,单乐段由纯五度关系的前后两个乐句组成,后乐句是前乐句下属关系的模仿,旋律保留了鄂伦春民歌的气质特点。
二、具有鲜明欢快的舞蹈节奏
世世代代漂泊在茫茫林海的鄂伦春族,解放前靠传统原始的游猎生产方式为生。为驱除严寒酷暑和单调寂寞,每到逢年过节、庆典活动时都要点燃篝火,跳舞演唱赞达仁。参加者多为活泼的妇女,内容也多与妇女们的生活有关,都是边舞边唱。其演唱的赞达仁宜于舞蹈,其旋律具备鲜明欢快的节奏,多为二拍子和三拍子。表演方式也以抒情性的对歌对舞开始,中间更换数首,结束前也都以衬词呼声伴舞,随着音乐进行发展逐渐将激越奔放的舞蹈推向高潮。如猎人表演的《古落依仁》,音乐曲调起伏不是很大,音域跳跃多在八度之内,主要是突出欢快的节奏,表现狩猎活动等生活场景,相对的在不同环境下也出现过节奏规整、结构方整的小调类的山歌,多为二乐句和四乐句的单乐段。
三、采用五声音阶为主的调式
鄂伦春民歌基本上属于中国的五声音阶所构成的民族调式。民歌中“羽、微、宫”几种调式最为多见,其中“羽调式”的歌曲更为有代表性。“商”和“角”调式,除在萨满调和保佑钦中能见到外,一般不常应用。鄂伦春民歌虽然是由五声音阶构成的民族调式,但不排斥“7”和“4”这两个按五度相生律而出现的偏音。另外,许多近期歌曲又应用了“清乐”、“雅乐”和“燕乐”三种音阶来创作新民歌,极大地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力。
有一些旋律奔放跌宕、悠扬高亢的赞达仁,音域能到达十三四度。但大多数传统调式为羽、宫、徵调式,调式变化较为丰富,五声音阶中的清角、变宫大多作为经过音或换音出现,我们常见的是加变宫的六声调式,在居住逊克、爱辉的鄂伦春人中,跳进较少,旋律多为级进。常有鄂伦春老人在演唱传统赞达仁时,采用平直的旋律的长音,无颤音或波音,只在句尾处加装饰音。在有装饰音的演唱中,有时采用较轻的鼻音假声,同时以喉音、鼻音交替的方法,且多用下滑音,使旋律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例如传统赞达仁《鄂呼兰,德呼兰》,曲调加入了切分音和后附点节奏,使曲调更富有了舞蹈的动态感,丰富了旋律的变化。
四、短小的乐曲结构通俗多变
鄂伦春的语言属通古斯语系,赞达仁一般结构都比较短小,常见的有单句体结构、二句体结构和四句体结构等组成。通俗易记,流畅自然,通常一段式的乐曲构成单节或多节歌,多在即兴歌曲、叙事歌曲出现,结构比较自由,句式长短不齐。例如萨满调《德呀米德呀》,以二句式结构为主,短小灵活,在节奏变化、音程跳进的运用上比其他少数民族山歌和歌舞曲更加强烈多变。又如在呼玛河流域流传的赞达仁《自由三十天》,题材表现了七位猎手热爱七位美丽的姑娘,他们不屈于传统婚姻方式的束缚,双双逃进深山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尽管他们失败了,却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爱情的诗篇。结构选用传統的二句体,同时出现二句体的扩展与变化,格外感人动听。
综上所述,鄂伦春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块瑰宝,不仅具有较为鲜明的民族及艺术风采,更展示出了历史的厚重性,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传承及保护,促使民族文化能够得以保留及长远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鄂伦春民歌的艺术风采更是价值非凡。
参考文献:
[1]樊秋玥.浅析鄂伦春民族传统说唱艺术及民歌的演唱风采[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06).
[2]苏超.试论对鄂伦春民歌作品的整理与研究[J].戏剧之家,2014(0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