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哈尔滨市双城区非遗工作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4-05-04

赵冬梅

摘 要: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双城区的非遗工作,笔者有几点建议:首先,要建立和健全非遗组织机构,配齐配强从业人员。其次,要设立非遗专项资金,建立非遗传习所或展览馆。第三,要设立非遗文化节,固化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第四,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让非遗产品逐步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第五,要创新培养模式,多途径选拔人才,解决非遗传承工作中后继无人的问题。第六,要鼓励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展演、比赛,提升传承能力。

关键词:非遗保护;组织机构;传习所;非遗文化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190-01

哈尔滨市双城区的非遗保护工作始于2009年,经过非遗工作者八年的坚持与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任重而道远。笔者作为一名基层非遗工作者,在多年的非遗工作中,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考察等方式,对双城区非遗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不断探索非遗工作规律,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现就如何加强双城区非遗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健全非遗组织机构,配齐配强从业人员

非遗保护工作是一项融专业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工作,要求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人员不但要具有恒心、细致、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还要具备一定的业务专长。同时,非遗保护工作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非少数人力所能胜任,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相互配合、通力合作。

双城区的非遗工作要想取得进一步的成效,就必须要建立健全非遗组织机构,配备一支专业的队伍,专门从事全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可以从全区抽调人员,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要建立健全奖罚机制,对在非遗保护工作做出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人员给予降级、撤职等处分。

二、设立非遗专项资金,建立非遗传习所或展览馆

一直以来,双城区的非遗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现有省级非遗名录项目6项,哈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1项,双城区级非遗名录项目19项。在哈市九区九县中名列前茅。在这些非遗项目中,只有三个非遗传习所,其中一个传习所是政府设立的,另外两个传习所是非遗传承人自己四处化缘募集资金设立的,面积很小,设施十分简陋。

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是传承。所以,当务之急,双城区委区政府应该设立非遗专项资金,为每个哈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都设立专门的传习所或展览馆,并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先从硬件上解决非遗传承难的问题,使各非遗项目传承人能够有场所可依、“有窝产蛋”。改变以往的重申报轻保护的做法,“申报”和“保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政府财政的大力扶持,仅凭项目传承人自己对艺术的一片热爱和坚守,是难以改变非遗项目逐渐消亡的命运的。

三、设立非遗文化节,固化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由区委区政府下红头文件,将一年中的某个日子定为非遗文化节,每年的非遗文化节,都由区文体广电局牵头,利用现有的新世纪广场、四野广场、东门承旭广场、站前广场等几个比较大的广场,组织各个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展览、演出、现场制作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展示非遗项目的魅力,扩大其影响力。让尽可能多的群众直接接触非遗,从而拉近非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

四、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让非遗产品逐步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

双城区委区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文件,将非遗宣传工作定为双城区电视台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由双城区电视台将双城现有的各级非遗名录项目录制成宣传片,将二人转、东北大鼓、京剧等优秀曲目录制成音像,并定期播放,以更为生动的形式宣传非遗项目。同时,在双城区内的《和谐家园报》、《双城文学》、《双城堡》、《双城文化》等报刊,开辟专栏,系统介绍非遗相关知识。也可以借助为期三个月的一年一度的广场文化活动,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平臺,提供展示展演的机会。

五、创新培养模式,多途径选拔人才,解决非遗传承工作中后继无人的问题

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传统艺术,培养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可以由双城区文体广电局与教育局共同牵头,在全区中小学设立传统艺术课程,选派优秀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定期入校园授课,在宣传讲授非遗内容的同时,也发掘有潜力的传承人进行重点培养。

六、鼓励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展演、比赛,提升传承能力

通过对外学习与交流活动,传承人既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整体艺术水平,又展示了地域文化的魅力。双城非遗中心应该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哈市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省民间文艺大赛等,在不断的比赛、展示、演出和交流学习中,不断提高各非遗项目的传承能力。

七、结语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任重道远、刻不容缓,“路漫漫其修远兮”。但随着国家对这项工作的日益重视,相信双城区委区政府会把非遗工作进一步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非遗保护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明天会更好!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