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冰
摘 要: 职业教育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水平,“工匠精神” 不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追求和一种氛围。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需要确立和重塑工匠精神的地位。虽然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的塑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在教学中切实做好每一步,将会逐步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217-02
当今,教育问题是个热点问题,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与强大,首要的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是教育的发展。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水平。众所周知,德国和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工人技能培训方面久负盛名,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在近年来也在集中发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匠精神”的提出,也更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大到小各个方面,探索解决办法,使职业教育能够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座。
一、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
(一)当代职业教育概况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教育类型是以技能为主,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在就业方面,主要面向生产、制造和服务等工作岗位。职业教育首先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职业教育有自己的特性,其本质包含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科学管理、文化塑造等四个方面。职业教育有别于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等,有其自身的教学优势和教学特点。
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和创新办学模式。在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上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总体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据最近数据统计,我国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仅从就业率来看,职校生已经成为抢手的热门人才,甚过于普通高校毕业生。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逐渐扭转观念,改变了读职校“低人一等”的偏见,但是在我国,职业教育依然是教育领域的软肋,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还普遍存在。职业教育要想赢得应有的尊重,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措施,如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等。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有一种理想主义化的描述:“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工匠们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所带来的钱;工匠们不跟别人较劲,永远跟自己较劲。”把工匠精神概括为“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其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
精益求精就是以细节决定成败,以完美为目标,追求极致;一丝不苟的严谨,不投机取巧,确保质量,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绝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与坚持,就要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任何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追求和一种氛围。
在当今社会各阶层和行业都弥漫一股浮躁的氛围,即时利益追求“短、平、块”,特别是产品设计到生产,总是忽略品质灵魂,“山寨”、抄袭和粗制滥造。而有的企业坚持“工匠精神”,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直至通过高标准的要求,从而赢得用户,即使不成功,也享受过程的精神愉悦。
职业教育同样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需要确立和重塑工匠精神的地位。
(三)职业教育要塑造工匠精神
中国古代工匠们追求德才兼备的善美境界,以“学徒制”的方式传授技艺,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地教。在讲究精益求精的同时,主张弘扬勤俭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而在古代欧洲,注重言传身教的师徒制度和家族传承,“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延续。
现代工业的发展,催生了职业教育的技艺传承模式。而当代德国职业教育的发达,是基于在现代世界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而作出的一种主动选择,中国的职业教育今天受到高度重视,其实也是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倒逼所致。
在当代的中国社会,“工匠精神”曾一度遭到冷落,甚至缺失。很多人对工匠的看法是,他们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他们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是专注的力量,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充满激情的创造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向依靠信息化、智能化,摆脱低端制造业,需要高素质一线实用技能人才,需要培育我们自己的“工匠精神”,才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造就技艺精湛的工匠。职业教育,任重道远。
二、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一)精神的传授
香奈儿首席鞋匠说过:“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工匠精神的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将工匠精神纳入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改革和完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传授技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培养这种手工匠人所具备的特质,需要依赖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感染。
通过言传身教把“工匠精神”自然传承下去,使学生懂得“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才能确立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和职业态度,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将工匠精神纳入专业课程教学
在專业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课程教学当中,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会起很大的作用。
以工艺美术课程为例。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工艺美术品是以手工艺技巧制成的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工艺美术涉及范围很广,但跟手工艺关系最密切。工艺美术方向的课程教学更需要融入“工匠精神”。即使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美术已不局限于手工艺,而是与机器工业,甚至与大工业相结合,但工艺美术品以使用为主,依然要求很高品质。
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首先提高学生的兴趣。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工匠精神在个人层面上来说,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因此,在工艺美术,要求学生必须端正严谨的态度,从作业的制作要求就开始求精。比如设计基础构成课的教学,有些老师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只需要创意,不需要制作的精良,甚至可以用电脑代替制作。因此出现学生作业粗制滥造,表面效果一塌糊涂。制作的精美,不仅是设计意图表现效果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态度,一种修炼。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应该贯穿每一门课程,做到每一个作业都一丝不苟,不可以“差不多就行”。
在专业课上,特别是专业实训课,更要求以成品的标准去衡量,而不是停留在“半成品作业”,通过实践教育,历练学生的“匠心”,建立“心传神教”模式,把技艺和“心法”同时传授给学生。
有个珠宝商的故事,说他在教徒弟鉴别珠宝的真伪时,都是拿好的珠宝给徒弟看,从来不给他们看次品,久而久之,徒弟们看到跟真的珠宝不一样时,就能一下子辨认出次品或赝品。这个故事也告我们,只要练就了好的习惯,自然容不下疵瑕。
(三)多渠道学习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最佳途径,让学生直接到企业,感受企业精神,通过进厂实习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工匠精神这一职业素质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另外采取诸如“现代学徒制”等,让工艺美术大师直接传授技艺,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工匠精神。
三、结语
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目前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都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至两年半的时间,然后才到企业定岗实习,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前期很难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无法给自己明确的定位,等到发现了,时间已经浪费,还如何去塑造自己的“工匠精神”。在改变不了这种培养模式的情况下,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是急需的。既然现在各阶层行业都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甚至把“工匠精神”写入2016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相信职业教育会深入推动这种精神,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参考资料:
[1]练洪洋.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之魂[EB/OL].http://news.163.com/16/0306/05/BHEVBHP000014AED.html,2016-03-06.
[2]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3]孙乐涛.职业教育:寻找中国的“工匠精神”[EB/OL].http://www.newmotor.com.cn/html/glzwz/44968.html.2015-3-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