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曾颖
摘 要:近年来,党和政府自觉关注并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逐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老百姓的文化幸福指数得到一定提升。但与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相比,偏远农村的艺术教育还有差距。艺术教育的落后和贫乏,还在广大贫困地区广泛的存在。艺术教育,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其人格的形成,生活情趣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新形势下,“艺术扶贫”教学,对弥补偏远农村艺术教育不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这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交给文化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不可推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本文拟就“艺术扶贫”表演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表演教学;艺术扶贫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227-02
所谓“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近年来,党和政府自觉关注并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逐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老百姓的文化幸福指数得到一定提升。但与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相比,偏远农村的艺术教育还有差距。艺术教育的落后和贫乏,还在广大贫困地区广泛的存在。艺术教育,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其人格的形成,生活情趣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新形势下,“艺术扶贫”教学,对弥补偏远农村艺术教育不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这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交给文化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不可推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本文拟就“艺术扶贫”表演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由于偏远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学校教学条件也十分有限,且家长的认知不够,认为学“艺术”没有用处。导致艺术教学刚刚初显成效,却因家长的不同意,而被迫中断,这些问题在艺术扶贫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大部分艺术扶贫学校的艺术门类课程都没有专职老师,所以也就谈不上教学质量。因此来到学校以后,“艺术扶贫”教学首先应以年级为单位开设公开课,在公开课上做游戏,从游戏中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课后由学生主动报名。成立了表演兴趣小组。由此开始“艺术扶贫”表演的教学。
一、加强“声、台、形、表”训练,增强自信心
由于坏境因素,致使“艺术扶贫”学校的学生相对比较腼腆,动作扭捏不大方;说话总是含在嘴巴里,口齿不清晰;因而没有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应从声、台、行、表开始训练。
首先,做好三姿训练,也就是站姿、坐姿、走姿。打破上课的状态,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围成一个半圆圈,跟他们成为好朋友,让他们身心放松。带着孩子们做运动,解放四肢;古人讲“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这是对仪态优美的形象概括。这对同学们保持正确的姿势,使身体正常发育是很重要的。坐、立、行涉及脊柱、胸廓和四肢,对于小演员来讲,就更是塑造自身形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三姿训练,也就是站姿、坐姿、走姿。例如站姿,即站立姿态,要求抬头挺胸、收腹、立腰、展肩、夹臀、双腿并拢、两臂自然下垂、下颌微抬,两眼直视前方,面带微笑。
其次,做好发声练习,掌握气息技巧,掌握呼吸方法。姿态、吸气、呼气是一个一体的练习,要求同学们先调整好站姿,将气吸入腹腔,然后再呼气慢慢的发出S-的音。当感觉气息快用完时,不要憋气,重新调整状态,吸气呼出S-音。要想使声音洪亮、清晰,还必须进行口部操练习,感受,并且学会运用唇、舌的力量。增强发音器官的灵活性、弹性和力量,提高音色质量。随后,做绕口令、贯口、讲故事等练习。例如训练双唇音的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从慢都快,然后做流水作业,从而掌握绕口令,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隨后便鼓励孩子们来到圆圈中央表演所学的绕口令或者贯口。
第三,做好表演练习,开始教学模仿表演、无实物表演。模仿表演: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生活,去感受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环境,开始简单的人物模仿(例如:老人)、动物模仿(例如:大猩猩)、声音模仿(婴儿啼哭声),进行照镜子游戏(请一名同学做镜子,一位同学照镜子,照镜子的同学做出各种姿态,做镜子的同学做出同样的镜面姿态),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一个同学做动作,另一个同学猜做的是什么)。无实物表演:(例如:口渴急着喝水,水太烫;洗手后,够不着擦手的毛巾)等。通过不断练习,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基本功,有一定的表演技巧。同学们在表演练习中也变得自信,大方,同时还为以后的小品、相声、木偶等艺术表演形式的排练打下基础。
二、增加赏析课程,营造艺术氛围,激发表演欲望
开设赏析课程。在课堂上播放小品、木偶剧、儿童剧等给孩子们欣赏,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表演这门艺术,也让他们观察、学习别人的表演状态,提高他们的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赏析环节,让孩子们更多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分角色的故事表演。例如: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形体造型,为同学们讲述故事《猴吃西瓜》,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再由他们每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同表演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
在日积月累中的培训中,“表演”对同学们而言,已成为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他们的所思所想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的塑造角色,而不再是紧张害怕。
三、打造属于自己的表演舞台,展示自己
闽南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大支系,木偶、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等都是闽南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戏又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都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在我看来,木偶更能迅速的被孩子们所接受与喜欢,于是选定了木偶戏作为“艺术扶贫”表演教学的项目。
木偶戲的表演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了解“木偶”的造型,欣赏优秀“木偶”戏剧,激起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木偶戏”的渊源、种类及“掌中木偶戏”的偶像艺术造型、戏剧的舞台艺术、剧本艺术,延续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文化。开始训练学生手指功,先教他们打开食指与中指的距离,让手指劈叉。接着教他们一些基本动作,例如,转身,打拳,耍棍子……在同学们的不断努力下,终于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底。于是,开始进入剧情排练。有了木偶的技巧本领,再加上前面的表演训练,接下来的剧本排练就十分的顺利,同学们表演起来也得心应手。
“艺术扶贫”教学工作是育人更是育己。厦门市文化馆自开展“艺术扶贫”工作以来,经过多年“艺术扶贫”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到厦门市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开展“艺术扶贫”表演教学,开设“儿童木偶戏”表演培训班。儿童木偶剧《小圣斗巨蟒》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戏剧类比赛中荣获作品类“群星奖”;儿童木偶剧《咱们都漂亮》入围2016年度中国戏曲小梅花奖。到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小学开展“艺术扶贫”表演教学,开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答嘴鼓”表演培训班。答嘴鼓《不知半项》在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福建省首届“丹桂奖”少儿曲艺大赛暨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福建赛区选拔赛中荣获金奖;群口答嘴鼓《小童哥卖菜》荣获福建省第二届“丹桂奖”少儿曲艺大赛一等奖,并入选参加第七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而本人也因多年从事“艺术扶贫”表演教学,于2012年被福建省文化厅、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先进个人。这些成绩都是“艺术扶贫”给予的。而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我看到我的学生们,一个个从羞涩、腼腆走向大方自信。家长也从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也更加支持我们的艺术扶贫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扶贫”表演教学,应根据贫困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项目进行教学。根据农村孩子们的特点因人施教。从专业的基础训练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赏析课程,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教学课程,打造属于自己的表演舞台,展示学生的表演成果。艺术教育关乎心灵,是人的基本素质。艺术教育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素质的最重要指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扶贫”表演教学,不仅是拓宽贫困农村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也是对农村孩子的家长们的艺术熏陶。从艺术和精神层面予以帮助,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