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4-05-04

冯浩然

摘 要:声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教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差异,尤其是儿童时期,因其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声乐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意教学方式与方法,以达到教学的理想目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来引导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方式;组合;演唱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229-01

声乐亦称艺术歌唱,是指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它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的综合艺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儿童的艺术教育,儿童学习声乐的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与成人不同,因此针对儿童的声乐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进而使得儿童能在快乐的环境下进行科学性的声乐学习。鉴于此,本文依据多年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阐述了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教材与教学方式

1.学前幼儿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就可以让他沉迷,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这个年龄的幼儿处于直观视觉的思维状态下,在教材的取材上,要注意直观性,趣味性,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教材的难度。

在教学方式上要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如《小兔子乖乖》除了歌词和旋律外,还要启发幼儿了解小兔子的外观特怔,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知道大灰狼是它的天敌,引导幼儿注意安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声乐的学习,还要提高幼儿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2.对于适龄上学的儿童,节奏感、音准好的一部分儿童已经能较好的完成声乐作品,对于这部分儿童,可以参考他(她)们学校的音乐教材,补充别的声乐作品,保证教材的数量性和质量,演唱的作品多了,自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节奏感不好,音准差的一部分儿童,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增加他(她)们视唱练耳以及节拍的训练,选择节奏感强,旋律简单,比较容易掌握的声乐作品,保证每首声乐作品的准确性,慢慢增加难度,逐渐增加他(她)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组合

1.对于学前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可以采取大课为主(几个人一组),小课(一对一辅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每个儿童在课上能演唱又能聆听,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不会感到疲劳。由于差异性,每个儿童的问题又不同,这部分问题可以在小课上解决,这样组合的教学方式,适用年龄偏小的儿童。

2.对于适龄上学的儿童,注意力比较集中,可以采取小课为主(一对一辅导),大课(几个人一组)为辅的教学方式,这样组合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儿童来说,即可以多学知识,又能调动积极性。

三、演唱的身体姿势及面部表情

演唱者的乐器是人的整体,因此内在发声器官(呼吸、声带、喉形、管道)的摆位和状态一定反映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上。反之,外在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一定会影响内在发声器官的状态。人身体的每一部分对歌唱都是有用的。双腿及脚的支撑作用,双臂及双手的配合歌曲表现的各种姿势。臀部、后腰、背部肌肉的适度收紧,有利于脊柱的直立以及整个形体的挺拔和前胸的开阔、自然挺起及放松。腹部也不应过分松弛,尤其是小腹应该收起以维持腹压,支持横膈膜和上腹部的肌肉对呼吸的保持和推动。整个身体在歌唱中应保持:身体自然站立,两腿分开不超过肩宽,双脚前后不超过一只脚的距离。双眼平视看远方,双肩放松胸部开阔自然挺起。

1.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儿童容易出现“端肩膀”,也就是因为紧张,总是把双肩提起来演唱,双肩的紧张会引起呼吸部位上提变浅,这时候可以让儿童像平时一样走路的同时做扩胸运动并演唱歌曲,体会放松状态下,双肩打开、胸腔打开演唱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

2.儿童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部表情的示范就可以,对于口腔内的歌唱状态,要求尽量形象化一些,比如让儿童体会“打哈欠”的感觉,“啃苹果”的感觉,结合演唱慢慢体会。

四、歌唱中的呼吸

歌唱呼吸虽然是建立在日常生活呼吸的基础上的,但是它又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有不同之处。日常中的呼吸是自然而然的,歌唱中的呼吸要服从歌曲的需要,根据歌曲中音的强、弱、长、短、快、慢、高、低的不同,以及感情的变化而调整呼吸的深、浅以及支点的变化。近代声乐普遍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它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使胸腔全面扩大,气息容量大;控制气息的能力强;有明显的呼吸支点,音域扩大,高、中、低三个音区音色协调、统一。

1.对儿童歌唱呼吸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结合歌曲阶段性解决问题。

2.用“闻花”的方法来体会吸气的感觉,上身完全放松,腰部向外扩张,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倒流进去,最关键的是要体会气息徐徐流入体内的感觉。

3.用“跳音”练习来体会气息支持声音的感觉。

五、歌词与朗诵、阅读相结合

1.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儿童在歌唱的状态下先朗诵歌词,后演唱,这样可以使吐字清晰,增加演唱整体性。

2.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的确定性又使比较明确确定性的文学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心绪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同样,儿童演唱的歌曲中,歌词的部分需要理解并记忆,增加了阅读的能力,提高了文学修养。

六、演唱与台风相协调

声乐课堂中往往忽略台风训练。台风的前提是思想文化修养、道德、性格和技艺水平,但台风又不等于它的全部前提。技术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在形体课、舞蹈课、表演课中进行形体、动作的协调和正确表演方法的训练。儿童同样不能忽视台风的训练,有一部分儿童具有演员的潜质,在演唱中的表演恰到好处,还有一部分儿童不会表演,比较呆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根据歌曲内容规定动作,练习的多了,才可以“胸有成竹”,表演由呆板到自然。

七、课堂小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每个儿童掌握了一部分声乐作品后可以上小结课,按年龄分组,每个儿童选择两首歌曲演唱,其中一首是大家相同的,另一首歌曲是不同的,每个儿童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互相看一看相同的歌曲谁的综合表现力更佳,不同的歌曲彰显了个人能力,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尤其有助于提高演唱和表演的综合能力,增加自信心。

八、结语

总而言之,儿童声乐教学是重要的声乐基础教学课程,担负着为更好地培养声乐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所以在工作实际中,儿童声乐教学应因材施教,提高儿童的音乐基本素养,注重个性的培养;同时相关声乐工作者也要去探索、去研究,不断地完善儿童声乐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儿童声乐教学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朱虹辉.浅谈儿童声乐教学[J].音乐大观,2014 (11).

[2]张铁民.浅析儿童声乐教学的特征[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 (10).

[3]栗梦真.浅析科学性的儿童声乐教学[J].北方音樂.2016(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