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伍红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离离野草看鲁迅
伍红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鲁迅的思想侧重严峻的自我审视,从整理古籍、梳理中国文学脉络开始,到鲁迅书写杂文、小说,鲁迅的坚韧在《野草》之中有集中体现。
野草;自省;看客
章衣萍写到:“可以说《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从‘孤独的个体’的存在体验中升华出来的鲁迅哲学”《野草》一书加上《题辞》一篇共二十四篇,写成于1924年9月到1926年4月。全书以散文诗写就,开创了“独语体”散文。形式上不失精巧,而在精神上则更加贴近鲁迅这个一度被神化的普通作家。
二十三篇文章起于《秋夜》而终于《一觉》,一年多的心血全都映照在这个冗长的秋夜之梦中。其中十八篇均以第一人称写就,余下五篇以第三人称写就——这样的叙事角度充分体现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自我审视”的性质。其中在《希望》中鲁迅开门见山即是一句“我的心分外的寂寞”,这一束寂寞也充分体现在《秋夜》的枣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陷入质疑中的斗士,长久的勇往直前终于使他疲惫,他在自己持笔激战的世界里感到些许无奈,他喊出:“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雨的精魂。”
让人称奇的是《野草》中有八篇专写梦境的文章,更妙的是其中七篇皆以“我梦见自己……”为开场白,展开了一个个奇异的境地,把读者带入了他创造的世界,让读者得以看到他内心的想法。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写道“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一种”是人的潜意识使然,鲁迅借助梦境的显现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时期的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这些梦里的情景多荒诞不经,时空的限制被大大的缩小了,在这里鲁迅创造了时间、地点、人物,他可以回到过去(《立论》)“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也可以与狗对话(《狗的驳诘》),甚至是“梦见自己死在道路上”(《死后》)。虽然梦境各一,但是其表现方式都一样——鲁迅就像一觉睡醒后内心平静地向朋友讲述这样或那样的梦中故事,面对怪异的梦他依然泰然述之,同时绝不加一点评论,没有焦急的想要解梦的意思——于是,我们失掉了当事人的宝贵见解,被迫思考着这些奇特的梦。以《墓碣文》为例,“我梦见自己正和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我”在墓碑阳面读到“有一游魂,化为大蛇……”而又在其阴面读到“抉心自食,欲知其味”,鲁迅属蛇,在墓碣文中大蛇自食,而碑后的人自食其心但仍不得本味,文中的死人、坟墓均由鲁迅内心幻化而出。对于鲁迅这样一个严格自省的人来说,探求自己内心的思想是支持他奋斗下去的源泉,他只求内心的决绝而无惧身体的死亡。
在1927年1月1日,新年鲁迅写下《希望》,他说“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对青春的热切关注里流露出一丝无奈,但终究是肯定了青春。文中又引出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对“希望”做出了痛苦的解释,让我们看到他的痛楚,但同时也看到他的伟大——鲁迅也不乏苦闷失望,但最终还是坚定方向,他宣告“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整篇文章在否定希望的同时更否定了绝望,最终在双重否定下我们看到坚定的希望!
鲁迅的杂文对国人陈规陋习的揭露与批判让人们拍手称快。他这种强烈的写作风格即便在这部散文诗集中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鲁迅以他一贯的居于国人之上的审视的姿态写出了自己的声音,面对所有的劣性从不吝啬自己的怒火与才华。在《求乞者》中连着写到“我厌恶…我憎恶…我烦厌”来表达不屑与痛苦,最后他更是表明“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来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鲁迅对人性里的惰性与冷漠是痛恨至极的,对于某些人苟且偷安的心理也予以鄙弃。他更以戏谑的《我的失恋》讥讽世风,抨击当时的青年人对于爱情的固步自封。《风筝》这一篇的字里行间也表露了鲁迅对弟弟的悔意,对封建家庭制度的批判。另外我们很熟悉的“看客”形象也出现在书中,如两篇《复仇》、《死后》,鲁迅再一次描绘了中国人一贯的“看客”思想,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而中国人的中庸思想在《立论》中也被大力的讽刺,对于奴才思想,书中说“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现在纵向的解读它。前面提到过成书时间是1924年9月到1926年4月,这段时间里二十三篇文章由《秋夜》、《影的告别》起,《过客》、《死火》行,《淡淡的血痕》、《一觉》终,鲁迅的心境是有很大的变化的,可以说是起于困顿终于奋起,在自己构筑的心理悬崖上彳亍。前半部《野草》多为直面内心之作,可以感受到他逼视内心的锐利之气。《好的故事》中梦里的水乡美景让人一见倾心,鲁迅形容它“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村妇、河流、天空等一系列印象拼贴成了一副无比宁静的图画,让我们触碰到他心中的一隅温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的自省逐渐延展开来,第十九篇《这样的战士》便明确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的立场“但他举起了投枪”,而后的《淡淡的血痕》作于“三·一八”惨案后,鲁迅终于完成了自我审判,将目光投向了黑暗的现实。最后一篇《一觉》鲁迅说“然而我爱这些流血和隐痛的魂灵,因为他使我觉得是在人间,是在人间活着”。
野草带着它天生的坚韧给鲁迅以莫大的安慰,鲁迅先生的形象也在《野草》中愈发鲜明。
I210.5
A
1005-5312(2015)29-0003-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