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韦华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版画叙事符号研究
——“符号”的情感转译
周韦华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每一种艺术手法之后都有其相对应的表意和叙事系统和视觉观看系统,我们可以通过探究一种艺术手法所产生的独特画面效果和所运用的材质特性,从而通过对于其画面要素的分析,构筑一种基于理性思考之上的分析模式,通过表层的分析模式,从而探究其背后更为广阔的视觉文化系统。
材质媒介;符号学;情感转译
版画的创作是以自我的情感认知为基础,在板面材质原有的肌理中进行的一次视觉性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材料的把控中常常伴随着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有意识层面主要指涉的是艺术家创作前期对于视觉图像最终呈现的预设性材料视觉构成认知,而无意识层面主要指涉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材料的某种不可控性,这种不可控性主要是指制作过程中材料所生发出的偶然性视觉效果,是一种对于材料本身视觉效果的保留,而这种偶然性的视觉效果往往因其无意识性的材质把控而无法理性化分析,本文将通过对于材质痕迹的视觉艺术性和材质对于情感的转译这两个方面,去探究材质这一媒介在版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材质痕迹的视觉艺术性和材质对于情感的转译这两个方面的探究是基于一种对于板面材质媒介的认知,在当代的视觉性艺术创作中,可以发现对于表现媒介的探究与运用已受到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关注,比如艾未未在汉代陶瓶之上以红色绘制的英文的可口可乐标示,在这一作品中陶瓶这一艺术表达媒介暗含有最为显明的历史时代感这一视觉观念,所以可以看到材质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视觉表意系统,与视觉表意系统相对的是视觉观看系统。
随着艺术审美不断对于界点的打破和材质媒介的扩展,西班牙著名艺术家安东尼·塔皮埃斯发现了艺术的第三因素:质地,原有艺术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基于造型系统和彩色系统的描述。“质地”一词,在辞海中是指某种材料的结构性质,而在版画艺术的表现中是指一种带有平凹凸漏原理,形成的展示作品生命力的特定语言系统,主要是一种对于板面材质性结构的分析。它可以是纯粹精神层面之上受视觉表征刺激而作出的情感感受的反映,也可以是黑白与虚实的交错、表现媒介材质粗糙和细腻的质地等造成视觉审美中所谓“可触审美”的欲望,第一个层面主要是指一种情感性的审美感知,而第二层是建构在材料媒介基础之上的视觉性审美认知分析。对质地的认知是对于艺术媒介的不断认知的扩展以及对于艺术原有表达系统的突破,并且在这种界点的不断扩展从而形成新的视觉表征图像系统。从而这种新的观念和观看方式的产生使得艺术变得更加多元,更加强调艺术家个人经验和认知的表达,强调画面更加丰富且多样的材料属性和视觉效果。以此为触发点,我开始思考版画这一带有特殊质地的艺术表现样式,通过对于质地的关注,从而构筑基于质地基础之上的意义衍生系统和其背后所具有的特定的情感场域系统,从而来探究材质媒介对于版画表意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影响。
在木版画中,木板这一材质因时代推移而产生的独特的肌理性,艺术家在这种独特的肌理性中去寻找视觉表现性的各种可能,在这种寻找过程中既有对于原有肌理结构的尊重,也有对于原有肌理的破坏而产生的新的肌理的表达效果,而对于木板肌理的处理中往往伴随着有意为之的刻画,以及无意为之的保留,这种保留是对于木质纹理的留存和破坏,从而形成基于木板材质之上的媒介本体审美性。而在铜版画和石版画这两类版种,其都有一道腐蚀性工序,在刻板的腐蚀工序中,腐蚀剂通过对于艺术家所设定版面的结构的抒写,从而形成了不同局部的质感效果,通过这种不同局部的质感效果的呈现,从而形成了其所特有的视觉审美系统,这种审美系统对应于板面这一要素。
然后作者预先设定的审美系统,在这种板面原有肌理结构所形成的艺术表达审美系统中完成了二次构筑,从而在版面肌理结构的所对应的具体的艺术技法中转译了情感,而这种对于转译的界定,是基于作者的原初情感和观者的观象情感而去界定,以及作者在逐步进行材质媒介肌理性的认知中而生发的偶发性情感。在这种对于材质媒介的肌理性认知过程中,其实是以时间性推移之中的对于预设性视觉效果的再修正,因为在对于材质媒介肌理性的认知过程中,往往会再次衍生出新的视觉性图像效果认知,这种视觉效果的完成因素:时间。这种时间的流动性的再次视觉性认知完全是基于一种经验性预设之上,所以在这我思索,经验性的预设中总会存在误差,这种不可精确控制的要素,会对于画面产生一种偶发性的质地效果,这种偶发性的质地效果对应于我前文所阐述的有别于作者情感的板面中所产生的情感场域以及转译的形成,可以概述为:作者的预先对于画面的设定和情感的诉求,材质对于画面的再次描述和定义。在这个过程,我主要抽取材质对于画面的再次描述和定义加以探究,材质在创作过程对于情感的重新编码和设定。
笔者把这种材质性艺术中的材质特性概述为一种材质媒介的情感转移性,这个概念其实是基于符号学理论中关于符号的阐释所作出的一种基于版画材质特性意义基础上的转述,是回归到一种材质的抒写过程中去看待材质在画面中的情感作用,而我将材质设定为一个符号,从而将其纳入一个可具体分析的学理体系之中。“材质的情感性转移”的概念是我基于对于这种上述思考而自己生发并探究的一种概念性阐述体系,中间的两端联系着创作者最初创作观念和成型艺术作品的情感性。
J217;K249
A
1005-5312(2015)26-0041-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