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仝瑞望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初探综合材料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运用
仝瑞望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在当代的艺术思潮中,变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而运用综合材料进行绘画则是拓展水彩画自身生存空间的一种方法。在《物之恋》的这幅水彩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笔者尝试着去运用很多种材料进行绘画,以期拓展水彩画本体的绘画语言与审美意趣。在综合材料这条道路上,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去研究,只要坚持,总会有所收获。
综合材料;水彩画;创作;绘画语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中国水彩画也逐渐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现如今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增设了水彩专业,开始了对水彩画的教学与研究。我们的水彩队伍在不断的扩大,审美意识、思想观念也愈加活跃。
在近年来的全国、省市、自治区等大大小小的美术作品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水彩画创作也呈现出一种运用材料多元化、表现手法多样化的趋势。不可否认,任何绘画的表现力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一方面受制于传统语言的规范,另一方面受制于本体语言和固有材料的缺陷。例如:用油画的材质去表现水彩的“水味”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反过来,用水彩画来表现油画的厚重感也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构成不可逾越的障碍。在当代,各种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已成为可能。各画种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同时,不断地吸取、借鉴其他画种的养分和语言特点,不断地在扩大着自身的内涵和外延。有的人会在油画布上做底,然后在上面画水彩,表现出不同的水色交融的效果;有的人可以在卡纸上画水彩,力求做出浪拍崖石的气势;有的人则会在木板上直接铺色,利用木板上的纹理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有的人会在画纸上拼贴出其他可以融入画面的东西。我们在水彩画创作中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了,创作出的耐人寻味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这是值得我们水彩画工作者倍感欣慰的事情。同时,这也坚定了我在进行水彩画创作的过程中运用综合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决心。
我创作的这幅作品的名字叫做《物之恋》,尺寸为56X72厘米,画面中的主体物是十几个摆放在不同位置的瓶子。事物的表面有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看似普通的酒瓶堆在一起,它们前后层次微妙,左右间隔有致,正负形的关系相当耐人寻味。这便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我认为莫兰迪对其的研究应该是很深刻的。谈到表达某样东西,能把简单的东西表达出不简单,而把复杂的东西表达出不复杂,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为此我也在努力的去探索、去研究。在用纸上,我选择了重克数的保定纸,用纸方面也就只是个人习惯而已。保定纸的纹理,既能形成一种颜色沉淀,又可以方便塑造酒瓶之类的物体。在构图的过程中,我反复在草稿纸上进行构思,几易其稿最终才把这组静物的形体有选择性的画在了纸上。画面构图稳重,横竖有致,我偏爱于这种构图,因为这样的构图可以让我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一种平静的感觉。画面中有木板的存在,为了顺和整个我设定的色调,我打算把场景里的东西都在几种灰绿色中变化。我把画面中有白色线条的地方用遮盖液遮住,然后便用塑形膏在纸张上做底,在哪做底是一个有选择性的关卡,有些地方不用涂抹塑形膏,而有些地方则要铺的很多,很厚,还要铺出条理来。我按照油画传统技法中前厚后薄的特点,在纸张中,对处于画面后面的两个酒瓶均没有做肌理。木板的纹理是一个很有趣味并值得研究的一部分内容,但处于画面的后面,我便采取薄铺塑形膏的方法对其做底。接下来的便是处于画面前面的酒瓶,在对其做肌理时,要有变化。或横向用笔,或竖向用笔,减少其之间的雷同率。对处于视觉中心的酒瓶,在做底的时候一定要周全考虑,切不要心急。我之所以如此去做,是有一定根据在其中的。广东著名水彩画家黄增炎先生在其水彩创作中,都在做底上有很深的研究,在他的《陶罐》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把构图分成了三大块,即石壁、陶罐、地面,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这给后面的绘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越是简单的东西,越要想方设法充实。不仅仅这一张作品,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他采用在底子上做肌理的方法,用水彩透明色在基底上画出了油画般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但又不失去水彩画那种轻松透明的感觉,只是加强了画面色彩的丰富性和凝重意味,具有一种厚实感。《同心协力》更是黄增炎先生的一幅力作。做出的肌理中,显现出了石块的质感与重量,显现出了妇女们推动深陷于泥浆之中的车子的力度,显现出了高强度的劳动,显现出了那个年代艰苦创业的精神。黄增炎先生试图借助笔触、肌理痕迹在写实的造型与抽象的趣味之间寻求自然契合,使画面富有了当代气息。在对其画面的表现中,他也十分注重水的韵味,每处笔触、肌理痕迹无不是水的流动、凝结所产生,使之不失水彩画材质的特点。在纸质上做完肌理之后,便进入了对画面内容上色绘制的过程中了。在案板的一旁,我放置了两种不同的水:一种是干净的自来水,另一种是自制的一种白糖水。白糖水是用白糖加于热水之中搅匀之后得来的,但在制作之中要掌握好红糖与水之间的配制比例。由此,我配制白糖水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还是遵循前厚后薄的老道理,除了木板在内的背景是没有必要完全用白糖水调和的颜料画,而木板则需要。只有这样,再结合我刚才铺制的肌理,如此一来,在表现木板的肌理上就很顺手了。白糖水调和颜料与胶水调和颜料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我是考虑到了胶水的粘稠度比较高,而且对水彩笔有一定程度上的损坏,我便更热衷于使用我自行配置的白糖水进行对颜料的调和。在用白糖水调和后的颜料进行绘制酒瓶时,要注重用笔的急与缓,要学会顿笔,更要懂得在何处顿笔。这样,便表现出了酒瓶自身的虚实,也表现出了这些酒瓶之间的虚实,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丰富了水彩语言的内容,更拓展了水彩画表现中所运用的材质。为了增强处于画面前面的葡萄酒瓶的真实感,我有了另外的一个打算:在处于视觉中心处的几个酒瓶的标签上,我粘上了卫生纸和打印纸,以此来体现标签的厚度与光感。为了使这些拼贴上去的纸张融入到画面中的这一色调的氛围中,接下来还要表现一下纸张在画面中的冷暖关系以及黑白灰关系,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例如:刘昌明的《一个教师的工作台》,此画采用了拼贴法,在塑造形体上借用了油画的表现语言,用水彩色层层晕染,形成一种浑厚至深的画面气氛,使物象达到一种纯粹、自然的真实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水彩画的印象,取得了耳目一新的效果,丰富了水彩画的创作语言。
在当代的艺术思潮中,变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而运用综合材料进行绘画则是拓展水彩画自身生存空间的一种方法。在以表现酒瓶为主要内容的这幅水彩画作品中,我从开始起搞到最后的收笔,运用到了很多综合材料。这也是我进行水彩画创作的一个初步尝试与探究。我允许自己犯错误,有了“错”,才知道“对”在哪,才知道“对”该如何去追寻。在这条研究综合材料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去研究。只要坚持,我们的水彩画的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1]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3]黄铁山,潘长臻.全国水彩金奖画家谈技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4]蒋振力.中国水彩[M].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2008.
[5]何政广.怀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J215
A
1005-5312(2015)26-0173-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