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浦熙修的新闻精神

时间:2024-05-04

安娜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浅谈浦熙修的新闻精神

安娜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浦熙修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记者,其新闻精神主要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真实的理性精神、维护社会正义的精神、人文关怀精神四方面构成,指导和支撑着她的新闻实践活动,从而产生大量的新闻作品,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浦熙修;新闻精神;社会责任;公平正义;人文关怀

浦熙修(1910-1970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记者,与彭子冈、杨刚、戈扬并成为中国新闻界的“四大名旦”(前三人还曾被称为是“三剑客”)。为了追求真理、悍卫新闻的客观公正,虽然她曾遭遇迫害,但她仍然以犀利的文笔记录并见证着历史,她不畏惧艰难与困苦,为人民传递真实的声音。在浦熙修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报道作品中体现和凝聚着她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所特有的新闻精神,她的新闻实践活动正是受到这种新闻精神的指引,使她成为诸多重大场面及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记录者。

关于记者的职业,浦熙修认为,“记者的职业,应当是神圣的。我们不愿意受漠视,同时也不愿意贿赂。我们对事对人,都要寻根究底的探听,我们亦厚忠厚老实的报告。认定自己的目标,发挥自己的能力,使社会明真相,辨是非,而保持正义、公道,这就算我们尽了几分天职。”①浦熙修的新闻精神一方面影响着她的新闻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她在新闻报道中的表达、价值取向。这一精神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责任精神

马克思曾经将新闻职业看作是一种有着自己高贵天性的行业,并认为这种高贵的天性则是源自于新闻行业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新闻职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需要通过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行为来发挥作用。浦熙修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把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作为新闻工作应尽的责任和行动的指南。

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新闻进行管制,报业的新闻自由受到限制。虽然浦熙修主要采写的是社会类新闻,但是她能将“小事”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考量,而不是仅仅记录市井小事。此外,浦熙修为宣传抗日斗争做了大量的新闻报道,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全民抗日的情形。例如,报道官员、教师、学生、普通百姓等社会上各界人士为抗战做出的行动,时刻关注军队和日本官方的动态等。

在民国后期至解放前,浦熙修最著名的报道是对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们的一系列采访。她在会议开幕前一个月就开始对代表们逐一进行了采访,做了报道。对于不积极配合采访的代表,她也是极尽所能地找到突破口,最终得以成功。她的三十六篇人物访谈,展现了抗战胜利后各界、各党派对中国前途的看法,也从侧面反映了各种人物的真实面孔。同时,向读者详尽地表达了国民政府、中共代表和民主党派代表对中国政治前途的见解和预测。从浦熙修提问题的角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能看到一个女报人对国家的命运、政局的走势非常关注,期望民主、和平的国家。

二、求真求实精神

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也是公众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必须尊重新闻事实,说真话,坚持求真求实的新闻精神。对于新闻真实,浦熙修有着非常执拗的坚持。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新闻管制,政府牵制报业的新闻自由,浦熙修打破限制说真话,将反映社会黑暗面的真实报道传递出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许多民主人士急于回重庆但是机票很紧张,一直守在重庆机场旁的浦熙修等记者在机门打开后“却见大批箱笼、几条洋狗和老妈从飞机上下来,由穿着男子西装的孔二小姐接运而去”。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的好新闻怎样发出去是个大难题。但是她巧妙地把原新闻稿件拆分成几条小稿件分别拿去送检,然后再编排到一起发表,浦熙修化整为零的做法,将原本会被禁的稿件逃过检查者的审查,成功地发布出去,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就是当时产生轰动的“飞机洋狗事件”。

1943年当时通货膨胀的形势十分严峻,物价飞涨,即使是生活必需品也很难买到,然而孔祥熙嫁女儿却耗费大量钱财和资源,空运到美国的嫁妆达六箱之多,浦熙修得知后,发表了两篇对比强烈的报道《孔大小姐飞美结婚》与《女公务员为米请愿,孔副院长予以拒绝》。该报道一经发表,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并被当局追究“责任”。

浦熙修勇敢地与当局的新闻检查制度作斗争,对国民政府的黑暗和腐败表示不满,看不惯当局对民众非常苛刻却自顾享乐。她勇敢地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报道真实事件,以笔下的文章批判对当局的不满,利用新闻舆论的力量对社会进行监督。

三、公平正义精神

正义,作为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首要价值,一直都是伦理学、政治学、法理学和社会学所热衷讨论的话题。维护正义是新闻精神永恒追求的主题。浦熙修一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公平,虽然在国民政府时期她遭遇了很多危险,但她坚持报道事实真相,用笔做武器来勇敢地进行斗争。

1946年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制造“下关惨案”,本来去采访请愿代表的浦熙修却被暴徒围攻,致使她身上多处受伤,浦熙修没有因为这次被殴打而退缩,反而使她更加坚定了追求正义和真相的信念。

1947年,南京7000多名学生大游行,国民党的暴力阻拦造成流血惨案,中央社发的稿件颠倒是非,浦熙修说:“不管怎么着,《新民报》总该讲公道话”。②1948年当她写完最后一篇稿件《南京政府的最后挣扎》时,被捕入狱,被审问时仍在据理力争,“物价高涨是不是事实?民不聊生是不是事实?”③即使她遭遇迫害,也依然毫不畏惧,坚持正义,执着地履行记者的崇高责任。

四、人文关怀精神

人文精神,即是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和理解人,以人为本,将人作为所考察的事物的中心价值取向。对于记者的职责,浦熙修认为“一个采访记者的职责是监督社会走向进步方面去,所以对于社会的事件,坏的要暴露,好的该表扬,一切都要与人民生活有关与否为前提。”④浦熙修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关注人民利益,为我们如实报道了身处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

《卖瓜者言》描述了瓜农的受欺压生活,在大街小巷吆喝做着小生意的瓜农,无论天气多么热,他们从来不舍得吃个西瓜来解解渴,就是为了多卖一些瓜,多赚一点钱,然而他们不仅仅要忍耐顾客们近乎苛刻的讨价还价,而且需要提防警察以“妨碍卫生”为由而被抓,天天苦不堪言,常常连饭也吃不上,过着心酸的日子。

《一个可怜的擦皮鞋童子》反映了儿童的悲惨处境,虽然男孩的年纪很小,但是却负担着全家人的生活,然而擦皮鞋这个行业竟然还有师傅,一年的学徒期挣的钱全部给师傅。“师傅”打着收学徒的名义,实际上是强迫儿童做苦力赚钱,也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死活。

类似的报道还有,《驾驶语》道出了伙计心中的不满和穷苦的生活,老板的辛酸;《重庆的“女佣之家”》描述了佣工艰难的生活等。浦熙修情真意切的报道人民辛酸与困苦的生活,关注民生、为民敢言,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和政府的“不作为”,有力地抨击了国民党高层人物的漠视民生、腐败浪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浦熙修是一位勤奋、勇敢、善战的女报人,她的新闻精神赢得了极高的评价。她坚持真理、匡扶正义,执着地履行了记者的崇高责任,同时,她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发展,用激进的眼光审视着这个世界的动态,用饱满的激情诠释着报人的崇高追求。

注释:

①④袁冬林,袁世杰.浦熙修记者生涯寻踪[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 4,3.

②③朱正.报人浦熙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3,48.

[1]刘环环.浦熙修的新闻理念与新闻实践[J].青年记者,2011(11).

[2]王婧,张歌燕.浅谈浦熙修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J].新闻世界,2010 (06).

[3]樊婷婷.民营报刊视域下的激进女报人研究一一以浦熙修、杨刚和彭子冈为中心(1927-1949)[D].合肥:安徽大学,2011(05).

[4]鲍风.一代报人浦熙修[N].长江日报,2005-04-21(013).

G219.29

A

1005-5312(2015)11-0247-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