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苏专 王电章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浅析水墨风光摄影中的意境美
苏专 王电章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在多元复合化的现代文化结构中,水墨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正在进行着多元跨界的变革发展,延伸到风光摄影的创作中,可以起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作用。水墨艺术离不开审美意境,水墨风光摄影的创作就需要营造意境,也可以说意境是风光摄影作品的灵魂。文章从意境美的视角来探讨水墨风光摄影作品的形式规律,为风光摄影创作提供一些启示。
水墨;风光摄影;形式规律;意境美
摄影是指使用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风光摄影主要以记录自然风光为创作主题。当“摄影技巧”探索到了一定极限时,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一种最好的选择,风光摄影结合传统水墨元素,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给欣赏者带来心灵体会与情感寄托。“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对于摄影工作者来说,怎样在把握时代特征的前提下,理解水墨风光摄影的形式规律,将审美意境引入到风光摄影的创作中,让作品具有传统东方意境且魅力独特的美,是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物象的意境美也可以说是形式的意境美。它主要表现为创作者在有形的物象中找到形式美的秩序,使每一个组成画面的形式要素都散发迷人的韵味,同时,画面形式又是创作者无形意象的载体,使摄影作品从有限空间转化为无限空间,艺术作品超越自然物象,而进入到“象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如图1,全景摄影,以黑白影调记录着中国南方山水飘逸、灵动、清丽的区域特色。传统深远透视法较好的阐述了立体山水的空间层次,前景人物泛舟,湖山一体,通过物象大小、虚实的形式变化,使画面具有清晰的形式感;中景山体起伏,水鸟翱翔其中,空灵而肃静;远景连绵山峰,云雾飘渺,虚无处满孕着生机;整个画面以山体的节奏和韵律呈现出强烈的形式秩序,以景写情地表达了天、地、人融合的“天人合一”意境美。
图1 遥看云山万叠里,小舟疑似天上来
影调是摄影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指画面因光影的变化,产生色彩或色相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之间的关系。中国文人山水画家推崇“墨即是色”,“墨分五色”的变化来表现物象的独特魅力。风光摄影的影调与水墨结合,创作者可以通过主观意兴捕捉光影,凭借远近空间关系,使物象产生黑白之间明暗的层次变化,来营造画面的意境美。如图2全景摄影,画面简洁,格调幽淡,黑白影调产生的奇妙浓淡度,映衬出中国南方山水婉丽、清逸的意境。近景渔人立于一叶小舟,清晰的形态美,中景湖水淡荡,山树倒映其中。远景用景深模糊背景,若隐若现地体现出烟岚、辽阔的空间深度。整个画面重视留白、虚实浓淡的色彩对比,给观众广阔的联想空间;使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一种虚幻充实、空灵含蓄的意境空间。
图2 一叶小舟渔人立,执篙水上画中行
构图是摄影重要的形式之一。水墨国画的构图为了达到写意传神的审美目的,不受自然规律的约束,突破时空局限来拓展意象空间。构图常用留白、三远法、移动视点观察法等方法。风光摄影的构图与山水画审美法结合可利用三远法和留白法来实现。如图3全景摄影,近景人工天桥似玉带,气贯长虹由近到远,形状又似斜曲线有力地分割画面,体现空间纵深;中景山体树木郁郁葱葱;远景深远透视的运用,表现出空灵玄远之意境。整个画面人工、天工巧妙融合,构图留白处理,突出主题。达到“物我两忘”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意境。
图3 飞车蓬岛去,直上仙山游
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是形式语言和内在意韵的完美融合。水墨画又称文人画,是中国精神的一种物化形式,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水墨风光摄影可继承这种画中有诗的山水意象表现手法,使作品引入诗的意境。例如图4全景摄影,画面化繁为简,近景清晰记录水边吊角楼,中景的用景深模糊物象,创新性地强调建筑物与湖中倒影长短纵横交替的形式感,虚实相生,隐隐约约呈现出水乡区域建筑特征和空间深度,远景日出给画面带来勃勃生机,简洁的画面,灵动影调,大量的留白使画面产生梦幻般的神秘和深远的情怀,从而具有诗的意境。
图4 隐隐晨曦初照,画里枕水人家
综上所述,传统水墨元素,与现代风光摄影跨界的契合,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开拓出一种崭新的形式。而这种融合形式,不是简单的拼接形式元素,而是需深度把握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摄影的形式规律和审美法则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以组合,才能创作出散发独特的文化魅力,形式语言与内在意蕴完美结合,充满意境美的优秀作品。
(注:文中摄影图片摘自互联网微设计,作者不详。)
J405
A
1005-5312(2015)08-0146-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