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马丽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浅析扬州民俗文化对扬州剪纸题材造型的影响
马丽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扬州剪纸真诚而朴素,凭借着典雅、细致、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技艺扎根于民间,是在扬州这一方水土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文化,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独特之美。扬州传统剪纸多反映的是百姓日常生活,借助这一形式表达民众的精神情感世界,必然与扬州延续千年的当地民俗习惯有着密切关联。文章通过对扬州当地的民俗文化研究,阐述了扬州剪纸题材和造型的特点。
扬州剪纸;扬州民俗;剪纸造型;剪纸题材
剪纸,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式。人们用这一精致的手工艺来记录了日常生活百态,记录了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人生理想、文化精神。扬州剪纸以其画面精巧与雅致,在国内享有盛誉,是为江南剪纸的代表。
民俗文化是对民间风俗文化的统称,是依附于人们的情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产生的文化。在数百年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下,扬州民俗文化演绎了独特的文化精神,扬州剪纸在这种结构中呈现出了独特的形象特征各内涵意义。
在扬州,每当举行婚丧嫁娶、庆诞贺寿、祭祖祭神、迎年过节、招魂送病等重要文化活动时,往往要用红色或者黄色纸张来剪成各式图案来装饰环境、展示心灵、寓意含义。如在立春之日,人们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春幡,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稔之兆;清明前后,士庶并出祭祖先坟墓,谓之上坟,烧纸钱,挂彩笺(幡胜),用来祭奠鬼神;迎新年时则要有门花、窗花等。各种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剪纸图案几乎贴满了人们全部的民俗生活。
剪纸是民间生活土壤上长出的文化树,活态的民间生活传统造就了剪纸,剪纸又维系了民间活态传统的持久存在。
扬州剪纸题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福”、“禄”、“寿”、“喜”、“丰”五个关键字主题,以及花鸟、山水、人物、鱼虫等自然万物。这些剪纸题材的流传必然和扬州百年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扬州剪纸真诚而朴素,凭借着典雅、细致、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技艺扎根于民间,适应着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要求。
扬州地处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形成了长期的农耕社会结构,人伦和血缘纽带维系的家庭单位,以祭祀为保障的家族传统,以及以地缘特点聚集而居的社区形式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在这种以家庭为单位背景的条件下,人们不断的传承,创作和积累这种生活所赋予的思想、品格、精神和情感。扬州人民骨子里的人生目标和终极理想都是盘桓在由农耕社会结构所限定的圈子里——婚丧葬娶,健康长寿,多子多孙。人们在剪纸中就深刻的表达了这一情感。
在农耕社会的影响下,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期望、家庭的幸福、农作物的丰收、生命的长寿,都通过剪纸艺术来表达了强烈的期盼。这些理想愿望总结起来,就是扬州剪纸艺术中常见的“福”、“禄”、“寿”、“喜”、“丰”五个关键性主题词。
“福”是一切美好愿望的核心,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甲骨文中,“福”字的形状是在神前装酒的器物,因此有富裕之意。发展到如今,则有幸福美满,福气安康的含义。在扬州各地区,每当新年来临,人们都要在门上贴上“福”字,五福临门等,象征着来年顺顺利利,福气已经降临。扬州剪纸中,人们将“福”描绘成其他图案,如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等。
“寿”是人们对生命不断延续的追求。古人有“六十为寿,七十称老,八十为耄,九十为耋,百岁曰期颐”之说。逢过大寿之时,都要剪“寿”字张贴在家里各处,在寿桃上也要摆放“寿”字,象征着年年益寿,长命百岁之意。扬州剪纸中,还出现龟、松、鹤、桃等形象,也是有“寿”字之含义,剪纸作品有“松鹤延年”“龟寿”等。
“丰”是指产业丰收,衣食无忧的理想要求。在农耕经济的影响下,人们对产业的大丰收十分的期盼,人们用“鱼”来表达这一含义,鱼有年年有余,鱼兆丰年之意,因此在扬州剪纸中,有吉庆双鱼,喜庆丰收的图案。
另一方面,扬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地处南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湖密布,自然条件优越。扬州的花卉种类多样,山水温润秀美,为剪纸造型题材的选取提供了很好的艺术环境。
在扬州剪纸的题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有名的精品,其题材也都跟花卉有关。如清代有名的剪纸家包钧,其作品《设色草虫册页》种就有很多关于花卉的作品,花叶,豆荚,刻画的栩栩如生:叶脉,花瓣细致入微,而且花草设色的十分精妙,过度自然,包钧的剪纸效仿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章法,剪成后再加以设色,如果不加说明,观者会以为这真的是一副工笔画。清代李堂《蔗余偶笔》中记道:“道光年间有包钧者,扬州人,最工剪书画,称为奇技,所剪上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嘉庆时著名文人陈文述有诗咏云:“剪画聪明胜剪花,飞翔花鸟泳苹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又如张永寿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百花齐放》、70年代的《百菊图》和80年代的《百蝶恋花图》三步剪纸集,都是花卉题材的大作。不仅如此,几乎在任何扬州剪纸上都可以看到花卉的题材,无论是贴在窗口玻璃上的剪纸,还是供欣赏性的装饰品剪纸,都有花卉图案的存在。
其次,扬州民俗生活对扬州剪纸题材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人生礼俗中的四大环节,包括诞生,婚嫁,祝寿,丧葬,是每个人生历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婚嫁民俗更是人生礼俗中的至关紧要的一环,对扬州剪纸题材的影响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品。
以“送彩礼”,“迎娶”为例。迎亲前一天,新郎的兄弟等人到女家去发嫁妆,送去“四色礼”,“六色礼”等,这些礼品商大都要贴上大红剪纸。到了女家后,要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点心),然后发铺盖。铺盖中有脚盆,马桶、马桶(现改为痰盂)内放五子:子孙蛋(红鸡蛋)、红枣、染成红绿色的白果、花生、莲子、象征“五子登科”。所有礼物上一律贴上双喜红字彩花。
送嫁妆时,要在所有物品上贴上剪子大红喜字。在陪嫁的箱子里除衣物外,还放有为公婆做的孝顺鞋,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给姑子的手帕和给未来孩子做的“小狗鞋”。箱子的盖子上面也一定要有红色的大红喜字。
在此过程中,凡是双方婚嫁来往所用物件、用品包括陪嫁品,迎娶工具等也都无一列外要遮盖,张贴剪纸。
婚嫁这天,在女方陪嫁的被子上,家里的窗户上、门上、迎亲的汽车上、包括办喜事的婚贴上、请帖上都要剪大红双喜字,剪“五子登科”,“金玉满堂”等喜庆的图案。
作为婚姻习俗中的剪纸,色彩缤纷,以静态喜庆色彩,平面造像方式配合鼓乐,鞭炮于嬉笑哄闹胜,营造出一种热闹,欢乐而隆重的婚礼气氛。其主要内涵同其他婚姻文化意义一样,都是追求祝福吉祥、爱情婚姻、人口繁衍等,所以剪纸题材大多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鲤鱼闹莲,鸳鸯卧莲,双龙戏珠凤戏牡丹,鸳鸯偶合,白头偕老,金鸡牡丹,蝶恋花,鸾凤和鸣,莲生贵子,麒麟送子,榴开百子等,图案多样,内容丰富。或运用象征手法,或取谐音,或取象形,或取喻意,如以一支笙一支桂花,撒上几粒枣子来比喻:“早(枣)生(笙)贵(桂)子”。
除婚嫁礼俗外,人生礼俗中还有不少环节也对扬州剪纸的题材有一定的影响,如丧葬礼俗剪纸。丧葬剪纸主要是以制作纸扎、挽花、挂帘、献祭、筒纸、铭旌等为主,一方面又象征哀悼死者,表达丧生之痛,另一方面有祭祀祝愿之意。这种习俗自古传承,在《恩县志》里有:“初丧悬纸钱以挂于们,谓之招魂。”《庆云县志》里:“唯初丧及前二,孝子皆城隍庙焚纸钱招魂。”
扬州葬礼在古礼中又叫“卒”,扬州民间俗语中又叫“挺尸”、“停尸”。汪曾祺在散文《我的家》中云:“一是要在正堂屋停灵,也只好同意了”。又如《广陵潮》第六十四回中云:“先生挺尸在床,少不得夜间还要延僧放瑜伽焰口。”
在以往还是土葬习俗的时候,扬州地区多将逝去的人下葬在土里,土葬最主要的葬具就是棺材,在棺材上面要剪各式的剪纸,以祭奠死者,这种剪纸俗称“寿材花”。在棺材的头上要剪一个圆形的寿字,周围绕有五只蝙蝠,俗称“五福捧寿”;棺材两侧要剪有“八仙庆寿”的剪纸;棺材尾要贴上莲花,称之为“脚踏莲花上西天”,棺材头要贴有仿“大门”剪成的图案,门的左右两边剪男童和女童各一个,称为“金童玉女”,两扇门之间要留有缝隙,中间要写上逝者的名字。如逝者为男性,两侧则要用“双龙戏珠”来装饰;若为女性则用“凤凰戏牡丹”,棺材盖上饰有“五福捧寿”的剪纸图样。
在丧葬剪纸中另一个最为常见的就是纸钱。一般用草纸剪成圆形方孔如铜钱状。人离世要在家中办悼念仪式,,以供亲人来吊唁。家中需搭设灵床,灵床前面要摆放供桌,桌旁要放一个烧纸的火盆,通常称为“聚宝盆”,家人要不断烧香添纸钱,民间素以“送到阴间死者要花的钱”。但凡移动灵柩、出殡家属就会在前面路上撒纸钱,称为“买路钱”,以此来取悦鬼神,使死者能够升天。
悼念仪式上还要亲人出资请人折纸,扎纸是用纸和芦柴扎糊纸轿、纸马、轿车、纸人、电视、洗衣机、别墅、金银山等现代人使用的那些高档家具,还要扎一个象房子一样的东西下面挂着一块红布,在红布上面写着死者的出生年月和去世的日期,挂在大树的顶端这叫“竖名丁”,也叫“幡”。随着下葬之后,这些纸扎都要在坟地烧掉。纸扎虽然不能称之为剪纸,但纸扎上运用了大量的剪纸作为装饰,从这个角度来说,纸扎是民间剪纸艺术的一个有力的载体。
我国的剪纸艺术,在造型上大致可分为南北两类,北方剪纸质朴、淳厚,生活气息浓郁,南方剪纸清秀,娟美,灵气生动。郭沫若先生曾这样称赞南方剪纸:“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而扬州剪纸当属南方剪纸,其造型精、秀、灵、雅。
扬州剪纸造型具有的“明朗、朴实、单纯、自然”的格调,也是受到扬州民俗文化的影响。扬州“竹”的特色就是“瘦”和“清”,梅花宜”瘦“不在肥等,扬州的瘦西湖也是以“瘦”为美,很多诗句都是用“瘦”“秀”来称赞瘦西湖的美,例如邓拓在《游扬州》中说道“西湖瘦处情偏好”,赵丹《扬州纪实》:“最是妖烧西子瘦”,林散之《题瘦西湖》:“环肥燕瘦各知名”等等。扬州出名的盐商小院,皆小巧玲珑,如何园个园等,都是以小博胜,包括其花卉盆景也以不盈尺为佳。不难看出扬州人的喜爱和特色。扬州剪纸的天然秀美之姿,具清新纤巧之质也因此而来。
以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的剪纸风格来看,由于受到扬州民俗文化的影响,其艺术风格处处体现了扬州的瘦、美、秀风格,并总结了“尖、圆、方、缺、线”五字技艺,即圆如秋月,尖似麦芒,线如胡须,方如城砖,缺如锯齿”的技艺。从他剪梅的技法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收到了民俗文化的影响。剪一朵梅花,花的形状,花瓣的厚度,藏在花朵里的花蕊,都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不仅如此,从以往简单的五个花瓣儿平面的图已经发展到层次分明,立体感很强的梅花,用二维的手法展现了三维的效果,而且剪出了梅花的意境美,这是占尽风情的雪中之梅,那是凌寒独自开的空谷之梅。
扬州剪纸的造型和布局也深受民俗文化的影响。扬州剪纸的一大特点是“剪中有画”,寓意深刻,这是区别其他剪纸最大的特征。扬州剪纸构图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局部看整体的构思,形成精巧雅致的构图手法。在花卉的刻画上,采用着重刻画花卉的主题部分或截取其造型的某一特定角度,用二维的手法表现出三维的空间,根据造型在剪纸内容上的联系,使用夸张造型或者组合的手法,使图案更加的丰富,秀美。
张永寿的《百菊图》,就十分具有扬州剪纸的特色。张永寿的剪纸艺术中以菊花最盛,这和他对菊花的酷爱密不可分,“胸有千百菊”才能剪出这各不相同的菊花,因此刻画百朵菊花时,在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意境却各不相同,讲究以"形"传"神",是他创作《百菊图》的一大特点,一朵真菊花常常花瓣繁多,而一朵剪纸菊花繁中求简,夸张概括。每朵花的形状刻画的十分逼真,花瓣,叶子都符合客观实际,而花的形态千姿百态,如花的正面和反面有着不同,清晨的菊花和黄昏的菊花形态又各不相同,不同颜色的菊花也刻画的各具特色,“粉蝴蝶”之菊,颤颤然如蝶恋花心,“罗汉须”之菊,卷曲曲真似罗汉之须,“西施院纱”之菊,有如清溪流纱,拂水遏漾,“十丈珠帘,之菊,仿佛珠帘倒挂,风动帘开。
扬州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十分珍贵的民间手工艺之一,是扬州传统民间社会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扬州剪纸唯美,灵秀,雅致的风格特点与扬州地区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也在剪纸世界里放射着奇光异彩。
[1]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贾涛.论扬州剪纸造型艺术特点[J].美术大观,2012(06).
[3]辛晓明.扬州剪纸的审美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3(24).
[4]罗蔚文.张永寿的剪纸艺术[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4).
J528.1
A
1005-5312(2015)08-0164-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