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妙题一字增千姿——试论中国画的题款艺术

时间:2024-05-04

褚悦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妙题一字增千姿
——试论中国画的题款艺术

褚悦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题款艺术对丰富绘画本身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美,均有积极意义。可见,题款是中国画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题款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一种手段,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在创作实践中多写多练,以此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题款艺术;审美作用;形式美

题款,是中国画的一个特色。它既丰富了一幅画本身所表达的内容,也增加了这幅画的形式美。“题款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清·方熏《山静居画论》)由此可见,题款是中国画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不仅可以从前人的题款中汲取营养,更可以通过对题款的练习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我将从题目题款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此展开论述。

一、题款艺术内容的审美作用

中国画的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上题写诗文叫做“题”,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对“题”与“款”的区分并不严格,有时笼统称为题款。

中国画的题款有助于观画者对画作的理解,因为题款大部分是对绘画起一定的补充作用。按其起到的作用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题款中的意境与绘画中的意境统一相融,对其起烘托作用,从而丰富绘画意境。这会让观画者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相对于绘画本身受于时空上的局限,好的题款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观画者进入一个通过题款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那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以苏轼在僧人惠崇的《春江晓景》上题写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为例,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这增加了观画者触觉感受,是绘画本身难以表现的;(3)精妙的题款把画面的有限容量扩展、加深,使画作有深邃的画外意境。如齐白石有一幅画,画的是两只小鸡在争食一只蚯蚓,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小鸡的顽皮可爱,可是一旦看到题款“他日相呼”,脑中就会浮现以前它们呼唤同伴共享美食的画面,两者比较更显得此时的小鸡憨态可人。如果没有这个题款,这幅画可能就会淹没在众多的小鸡争食图中了吧;(4)题款有助于观画者了解画外之音。画家的个性、经历都会影响其创作,每每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因题款而得到倾露。我们既可以从白石老人“儿时牛背笛,归去弄斜阳。三里壕边路,藤花发异香”中看到他儿时放牛归来的情景,也可以从徐青藤“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里了解到他借狂放不羁的泼墨发泄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假使没有这些题款,观画之人哪会轻易体会到那些画外之音呢?

《他日相呼》齐白石

中国画的题款还可以让观画者从中汲取营养。因为有一部分题款是直接阐述绘画经验的。也许有人认为这会枯燥乏味,与画面似乎没什么直接关联,不会对赏画有所帮助,其实恰恰相反。它们大多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悟出的心得体会,真实且贴近创作实践。这些题款如同一部上乘的教科书,为以后的学习、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它们也能反映画家的艺术观点和审美倾向。这不仅使观画者对画家、画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们的艺术观点和审美倾向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除了画家本人题款之外,中国画画面上的题款还有的是别人题写的。别人写的题款大多记录了观画者的观画感想与对画的品评,以及对画作真伪的鉴定结果和此画的收藏次序。为他人画作题写款文必须非常谨慎,尤其是对前人名作。若之后的题款因为书法不精,内容不到位而破坏了原作的精神和韵味,那就愧对古人了。比如那位喜好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每画必题,甚至一题再题,不仅内容无聊,字亦庸俗,使得佳画佛头着粪,真煞风景。

中国画中的题款,既不同于海报中作为画面物象陪衬的文字,也不是类似连环画中做简单解说的短文,好的题款是一件精致的文学作品,它本身就是艺术创作的组成部分。古代有不少题款诗文都非常讲究,流传下不少优美的题画诗句。有时题画诗流传的范围比画作被知晓的范围还要广,甚至往往画作本身已经失传,而画上所题诗文却能流传至今。再以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为例,《春江晓景》虽然原画已佚,但这首诗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然而不是每一个引用这首诗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我们自己在练习题款时,应重视其内容。“凡题记以有为而作者胜”。(明·王绂《书画传习录》)凡是内容空虚、枯燥乏味、剽窃拼凑的题款,不但不能为绘画添彩点睛,还会使“佳画亦为之减色”。(清·方熏《山静居画论》)我们所写的题款只要内容是有感而发的真情实感,能让人晓畅明白,就是不错的题款,不一定要求在行文上追求“之乎者也”的“古意”。

二、题款艺术的形式美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题款对中国画起到的形式作用。因为,题款在画面中占什么位置,题款形成一块什么形状的灰面,题款与画面上主要物象形成什么样的构图关系,这些都是画作给观画者最快最直接的视觉感受。

巧妙的题款位置使画因题而增色。“一幅中有天然候款处”(明·沈颢《画塵》)则道出题款位置选择的重要地位。正因如此,许多画家在题款位置的选择上亦是苦心经营。有的是预留位置,作画之前,将题款作为全画章法的一部分考虑,预留出题款的位置。有的是寻找空间,画成之后,根据画面需要添加,这就是方熏所说的“此画后之经营也”。例如郑板桥的题款是他绘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款位置安排的很别致。将诗题在峰峦石头上,代之以皴法,或将题款书于竹石之间“以字作石,补其缺耳”。假如去掉画面中“六分半书”的题款,兰草仅仅是普通的兰草,竹石就是一般的竹石,也就无所谓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独特风貌了。

《榴实图》徐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琵琶行图》 郭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题款位置是否理想呢?我们不妨先将题款遮挡,若画面不觉得少什么,这样的题款就没和构图融为一体,不能视为好的题款。反之,字和画面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应视为成功的题款。在我们自己的创作中可以通过在同一幅画的不同位置反复题写来选择最佳题款处。

除了题款位置的选择,题款时要根据画面,考虑字体大小疏密,以及题款整体形状,还要考虑到其长短大小。题款文字的排列,以较密为宜,即无论字与字之间还是行与行之间,均以密为宜。我在本科时有幅题为《小丫头》的创作,上有三行题款,字距与行距都过宽,给人松散之感,颇为遗憾。题款的整体形状应与画面中的物象形成呼应、顾盼的关系,要考虑到整幅画的构图,因势布局。如徐渭的《榴实图》,画面上方有近一半的空白,题写两行草书与枝干成行,增长了枝干的气势。如石涛的《梅竹双清》,将题款填满空勾的石头,形成一个灰面,既增加了石头的分量感,也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再如郭诩的《琵琶行图》,画面有三分之二的地方用来抄录《琵琶行》,题款在画幅中起到了令画面充实、平衡、布局更完美的作用,犹如人物活动的衬景,填补了人物上方大片的空白,大面积的题款有着奔流直下、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令清逸儒雅的画面意境增添了几分气魄与力度。题款无论长短必须讲究。题或不题,题多或题少,都应仔细斟酌。题款长的可以像《琵琶行图》那样气势磅礴,题款短小的也要以少胜多。如八大山人《涉事落花》册引页,孤零的一朵四瓣花和巨大的“涉事”之间署上小小的“八大山人”的款,这个款巧妙地平衡了画面的构图。

八大山人《涉事落花》册引页

同时,所题写的字本身也会影响到提款艺术的形式美。首先,书法本身的美恶对题款也有很大的影响。书画同源,它们本来就关系密切,且不论以书入画单就题款而言,字体形态必须美,我们不能要求画家和书法家一样,临看碑帖千万遍,对各种字体都精通,但书法必须雅美,“书虽工而无雅骨,一落画上,甚于寒具油,只可憎耳。”(清·钱杜《松壶画忆》)其次,题款要根据画面风格选择字体。中国画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题款所用书法要有所选择。就一般情况而言,画作偏工,则字体亦偏工,画作写意成分居多,则字体可偏行书草书。然而法无定法,只要书法与画中笔法,在气质、意趣、风格等方面,达到统一,使画面协调就可以了。除此以外,我们在实践中还应注意,尽量选择自己擅长的书体。一般情况下,题款多用浓墨,且无浓淡变化,但也有题款墨色出现变化的情况。齐白石曾在题画中说到“予就作画之淡墨水笔写名字,此前人多为之,非作做也。

总之,题款的形式要与画面统一。相同的题款内容在不同画面上题写,应有不同的形式。例如右边徐渭的两幅墨葡萄,这两幅葡萄图,皆以草书题同一首诗。但第一幅,画作于下方,故题诗上部空白处;第二幅画作于右边,则题于左处。画中葡萄枝条垂挂,所以诗都是长条状的,但第一幅葡萄藤是从右边切入画面,藤条显短;第二幅是从上方切入的,藤条显长,所以第二幅的题款形状略长。至于字体,第一幅叶片浓密层叠凌乱,故字体紧密有连接,落笔厚重;第二幅枝叶间有较多空隙,所以字体即相对疏松,不连接。由此可见,诗、书、画在形式上的融合,要考虑到构图的均衡,诗书要与画和谐照应。

《墨葡萄》徐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墨葡萄》徐渭浙江省博物馆藏

当然,并不是题款一定可以使画面增色。换句话说,有些画不加题款比加上题款要好,还有些画由于画家本身受诗文、书法不精的局限,题款之后的画不一定比之前好。“人各有能有不能,或长于画而短于诗,或优于诗词而拙于书法,只可用其所已能不可强其所未能。果有妙画即绝无题跋,何患不传?”(清·盛大士《谿山卧游录》)我们可以将练习题款作为一种提高自身修养的手段,努力使自己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素质,打破自身局限。

综上所述,在中国画上题款,不是卖弄文采和书法,而是为了内容和形式的需要。题与画既要相互辉映,又要各具独立的艺术生命。题款既然是中国画优良传统风格之一,我们就应该重视它,并将它继承发展。但如果我们不加推敲的题款,使画面上的题款只是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因袭,题款艺术的艺术生命力也将渐渐消逝。

[1]沈树华.中国画题款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2]卢炘.潘天寿论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4]易问耕.谈中国画题款[J].美术,1959(02).

J212

A

1005-5312(2015)08-0180-02

褚悦(1989-),2007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画系,2012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人物研究生,师从于友善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