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任雁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13)
从设计中接近扎哈·哈迪德
——以广州歌剧院为例
任雁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13)
文章通过分析扎哈·哈迪德以广州大剧院为代表的设计实践,探讨了其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等创作思想及其表现手法,总结了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探讨了哈迪德建筑与城市景观相融合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广州歌剧院;灰空间
扎哈·哈迪德的创作方法在建筑领域很独特,一向以大胆的设计而闻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王义大师”,她的作品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交繁丰富的世界。
广州歌剧院是近来扎哈·哈迪德的代表设计之一,是广州市将新建的七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她在中国的为数不多的重要作品之一。扎哈在不断的接触中国,让中国也能接触到她的解构意味、她的没有统一样式的、不确定性的、连续的曲线式的、梦幻感觉的建筑。同时,她也在触摸中国的文化,她可能想在这个有着五干年文化的古国中探寻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
广州歌剧院地处珠江新城,其外部形态独特,犹如一个平缓的山丘上置放的大小不同的两块石头,因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双砾”。其中,“大石头”是1800座的大剧场及其配套的设备用房、剧务用房、演出用房、行政用房、录音棚和艺术展览厅;“小石头”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及配套餐厅。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石头”剧院里设计了一个“双手环抱”式的两层挑台,造型奇特,独具创意。建筑师鉴于观众厅对视线的严格要求,不允许有任何阻挡视线的竖向构件,因此观众厅的挑台只能采用悬挑结构。相互交叠的池座与楼座在不同的高度上形成了波浪形,犹如珠江水波一层推着一层。
从广州歌剧院的选材上来看,扎哈对于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不追求简单的形式符号上的借用,而是在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后,挖掘并强调城市无形的、内在的特征与脉络,并赋予它们抽象而陌生的形态和表情,创造出充满时代感和生命力的扛鼎之作。
混凝土本身的灰色调很受扎哈的青睐,清水混凝土极具装饰效果,所以又称装饰混凝土。在扎哈的许多建筑作品中都能看到混凝土的踪迹,例如维特拉消防站、伯金斯滑雪台、德国沃尔夫斯堡斐诺科学中心等,均体现了她重空间、重结构、反装饰的从构成主义那里学到的设计思想。除此之外,扎哈还创造了不少“灰”空间,使建筑的主体与城市环境进行沟通和交流。
扎哈·哈迪德与众不同的建筑创作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她只是追求建筑的独自完美。其实不然,她在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时从不追求表面上的和谐与融洽,而是善用抽象的概念重新构筑各区域的功能。在建筑设计方面,扎哈创造了戏剧性开放的城市界面。在纵轴与横轴的交汇处,水平铺展的歌剧院体量与垂直舒展的周围博物馆体量使得都市空间收放自如。基地内,建筑联系微妙起伏的地面,形成了由中心向其广场外缘延续,模糊了边界使城市界面得以柔化,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界面间的轻柔接触。建筑城市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性,在扎哈·哈迪德的城市设计中能捕捉到建筑设计的影子,连续的体量和立面肌理的处理不仅将这种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也体现出城市空间的整体性。
在广场设计方面扎哈对于基地公共化的塑造。基地中自然的、人造的痕迹均随处可见,但两种形态的交叠却实现了自然环境向建筑环境的渗透,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接触到大自然。扎哈·哈迪德从空间关系的尺度特征出发,歌剧院与新城的密切联系因尺度城市化的建筑表现出的完整性和连续匀质的界面、无时间尺度的材料而不那么明显。
在整体中强调细节艺术。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整体设计中扎哈·哈迪德充分地考虑了这个主体的各项影响因素,如尺度、可达性、与自然景观的关系等。还要考虑公共艺术性,基地的性质由一般的观赏性休闲绿地上升到了一个生动的城市生活舞台,一个公众可以触摸艺术的界面。
可以看出,扎哈·哈迪德的景观思想是一个激烈的概念,她在设计中有选择地考虑那些有意义的景观要素,对于那些过于局限的和没有价值的成分,在她的景观概念中是没有位置的。她更乐于将景观和环境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提炼和升华,从而赋予景观和建筑以崭新的形式和含义。扎哈的设计并不是不考虑环境和景观的孤立个体,只是她追求的不是流于表层的和谐与一致,而是基于一种更深刻的并随着时代而发展的景观思想,这样的思想认识必然会使扎哈的建筑卓尔不群。
扎哈·哈迪德的个性化设计手法很成功地植入了中国的创作实践中。广州歌剧院灰白色的外表虽看似平凡,但是内部空间却是很独特。设计之初,扎哈就强调了要用一种颠覆传统做法的设计理念,使建筑和景观环境成为彼此的延伸,模糊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在设计中,她借助了大面积的成片玻璃与室外景观相互交融,仿佛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呼唤和渴望的注视着周围,钢结构倔强挺拔的扭曲着,支撑起了延续建筑外观流动活跃的室内设计风格,墙面的处理充满了视觉张力,曲线、折线、起伏、错落等等处理使室内空间格局丰富又生动,大有一种身未动、心已远的意味,观众在欣赏到演出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艺术的氛围和感染。这种空间处理手法摆脱了综合性、复杂性大尺度建筑功能、材料的制约,以及横平竖直的空间构成传统手法,创造了一种桀骜不驯的、激情澎湃的空间设计理念。
TU201
A
1005-5312(2015)02-0048-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