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陈洪绶版画人物线描风格的变化

时间:2024-05-04

沈静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浅析陈洪绶版画人物线描风格的变化

沈静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人物画家,其版画人物造型夸张,风格独特,线条遒劲而有生命力,不仅是描绘客观的事实,还是写意境传精神,极具装饰美感。他一生坎坷波折,但追求艺术的道路从未中断,“少时易圆为方,老时易方为圆”是人们对其线描艺术的归纳与总结。文章根据陈洪绶从少年到晚年不同阶段创作的版画人物线描作品,来探析其线描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陈洪绶;版画;人物;线描

一、人物简介

陈洪绶(1598-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陈洪绶的版画人物造型特色鲜明,在他之前没有一位画家在版画创作中倾注过这么多的精力,他继承前代风格,又不断加以创新变化,不同人物都能极尽夸张又合理合法。他每个时期的创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青壮年时期精力旺盛,物象描绘精密周到;晚年则弃去以往笔墨的陈规,风格略趋于简洁。张庚评价为:“盖三百年无此笔墨也。”

二、不同时期线描风格

(一)少年时期线描风格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19岁的陈洪绶与来风季在萧山松石居习读屈原的《离骚》,彼此都深深被诗人所表达的壮烈情怀所感动。于是陈洪绶乘兴创作《九歌图》人物十一幅,始于《东皇太一》,终于《礼魂》,兴犹未尽,又作《屈子行吟图》一幅,前后仅用了两天时间。后来风季的父亲来钦之将《九歌图》作为《楚辞述注》的插图,付诸木刻。这也是陈洪绶的版画作品中创作时间最早一幅作品,也是他代表作之一。

从这十二幅图像中可以看到,陈洪绶对于衣纹的描法相当富有变化,从柳叶描、行云流水描到钉头鼠尾描都有,整体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他还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每位人物内在性格的不同,如《东皇太一》和《大司命》,虽然姿态接近,外表都很威严,但前者用笔多为圆转曲线,衣纹细密,具仁慈之态;后者线条清劲而直捷,则显峻严之状,内在的精神特征各自不同。尤其是《屈子行吟图》,屈原面部消瘦,身形憔悴,作品中线条运用洗练而利落,衣纹线条圆中带方,背景所配树石方笔整括,整个画面显得庄重而清逸,不仅将诗人愤懑无奈的形象烘托无疑,而且塑造出了人们理想中屈原的形象和气质,被誉为历代描绘屈原形象中最打动人心的一幅。

从整体绘画风格上看,《九歌图》线条大部分是细圆繁复、富有装饰与韵律,他的很多画面外形设计相当丰富,带有强烈的装饰化倾向,这使得他的作品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形”的束缚。这是陈洪绶较早期时的作品,体现出他的热情与心境,在技法上略显稚嫩,尚未表现出陈氏自己的个性面貌。

(二)青年时期线描风格

《水浒叶子》大约作于28岁,是为了友人周孔嘉一家八口的生计而作,前后四个月时间完成,这是陈洪绶青年时期的代表作。《水浒叶子》并没有将108位梁山好汉全部画完,而是选取了其中四十个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各具特征,极富表现力。

《水浒叶子》中,陈洪绶在不同的人物形象特点中选取了不同的线条来加以表现,展现出了这些梁山好汉多面化的江湖气概和英雄形象,使这些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如《神机军师朱武》,人物衣纹线条轻柔流动,酣畅舒展,人物神态刻画精妙,描绘了一个风度翩翩、运筹帷幄、能力过人的军师的气质;《双鞭呼延灼》则是以方折直拐的长线勾勒了人物的衣纹,将这位武艺高强、正直刚毅的“马军五虎将”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陈洪绶的绘画多是从情绪、意念出发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因此个人主观因素极浓。《水浒叶子》中人物均以方折遒劲的“铁线描”加以表现,线条刚硬、棱角分明、易整为散,以转折有力的线描集中地勾画出人物;此外,他在人物原有特征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取舍提炼、夸张变形,衣纹是用粗硬简率的方折之笔描绘,头面及手则用较细的线条勾勒,也多带曲折的笔势。寥寥数笔,不仅形象生动,更衬托出水浒英雄磊落豪迈的精神与性格。陈洪绶标识性的方折用笔及夸张的人物造型在此都已经具备了。同时,人物衣纹的处理也极为讲究,具有很强的装饰情趣,在丰富人物精神面貌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版画的艺术效果。《水浒叶子》是陈洪绶青壮年时期线描的典型风格,同时也与陈洪绶这一时期心高气傲、豪纵不羁的性格与心态息息相关。

《水浒叶子》是中国版画史上的典范之作,传世有多种版本,其中以明末徽派黄一彬刻本为最精,黄一彬长期居住于杭州,与陈洪绶较为熟悉。但这套《水浒叶子》中也有四人是以圆润的线条加以表现,分别是:扈三娘、鲁智深、李逵与卢俊义,据记载是后期付诸木刻时所添加上去的,因此具有后期向圆转柔性发展的风格。

(三)中年时期人物线描风格

陈洪绶为戏曲剧作画了不少插图,《张深之正北西厢记》便是其42岁时完成。该作品共六幅,分别为《莺莺像》、《目成》、《解围》、《窥简》、《惊梦》和《报捷》,除莺莺像外,均取原本中关键性一折创作,所绘人物神态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印象深刻。

从艺术表现特色来看,陈洪绶壮年时一变青年时方折刚拔得线条,装而圆润柔性,是其线条成熟的开始。在这几幅画中,《解围》中武士的甲胄是方的,理应用笔直折,但陈洪绶在转折时仍用圆转的用笔,形方而意圆,细节刻画精细,装饰效果浓郁。即使是英勇刚毅的武士,在其脸部也使用了柔和圆润的笔法,展现出人物浑厚壮实的效果。在表现女性的线条中更是圆转细腻,人物细颈削肩,腰部以下逐渐扩展,长裙拖地,体态圆转,处处可见圆润流畅,不加停顿,线条细若游丝,细腻精确的表现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画面细节处理上蕴含大量装饰手法,在衣纹、器具、背景的处理上尤其丰富,创新为一种稚拙、秀美的风格。

《张深之正北西厢记》运用了婉转流利的细劲圆线,整体风格转变了青年时期化整为散的绘画方法,变得更加丰富整体,整个作品精致而富于装饰性。该作品的刻工是杭州著名木刻家项南洲,他的版刻风格以细密婉丽见长,在这6幅插图中,他发挥了高超的技巧,忠实再现了陈洪绶细劲的线描风格。他与陈洪绶也有多次的合作,相互之间十分默契。

(四)晚年人物线描风格

《博古叶子》创作于陈洪绶五十四岁,是他一生中创作时间最晚的作品,也是他晚年版画创作最高水准的作品。《博古叶子》共四十八幅,描绘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些典型人物,多取材于《史记》、《汉书》等。

《博古叶子》表现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状态,内容涉及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十分丰富。汪光被在跋语中也提到“水浒之传也,以人;博古之传也,以事”。此套叶子中,陈洪绶中年的方折用笔已完全消失,线条变得圆润高古,用笔更加自然,更显敦厚古朴,尽显盘旋华美之态,这也与他晚年的遭遇与心境有关,他的作品已脱离了尘俗之境,进入了平和高古的状态。

《百里奚》一图中,用线圆转流畅,左下岩石虽有方折用笔,却不硬不挫,十分柔和。在人物衣纹、动物等造型上,更是均以流畅柔美的线条为主,另外,陈洪绶在人物脸部还使用线条了勾勒的套笔法,即在一笔后,再于接近平行线处补画几笔,形成铺排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一位睿智而勤勉的老人形象。这在其表现人物衣纹装饰时也经常使用,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朱买臣》一图中,表现了朱买臣在挑柴途中背诵诗文,妻子试图制止的画面。其中人物形象头部较大,体态圆转,处处可见细匀清圆、高古游丝的线条。在《吴王濞》一图中,陈洪绶高古婉转的线条更是达到了极致,人物宽袍大袖,作了一定的夸张,衣纹勾线十分随意,曲折圆转,比起中年的线条化方为圆,变散为整,也更老练,体现出古拙稚朴的风格。人物衣纹有些线条本应具有方折用笔,但陈洪绶一律变为圆转用笔,而且有意的进行了艺术处理,疏密相间,极具装饰意味。

《博古叶子》的刻工黄建中,是徽派刻工黄一彬的儿子,也是陈洪绶的好友之一,与陈洪绶亲密合作,两人友谊也十分深厚。《博古叶子》体现出陈洪绶晚年作画高古的特点,其线条表面随意舒缓,无规律可循,实则内在变化精妙,流露出陈洪绶的情感和意趣,体现出其高超的技巧及宁静淡泊的心境。人物造型随意夸张,它不合于真实之理,却合乎艺术美之理,他独特的线描表现方式,使整体风格高古稚拙,境界自由,有大度天然之趣。画面格调古秀文雅,代表了其晚年的艺术造诣。

三、对后世的影响

陈洪绶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却不落俗套,在继承学习前人的中国传统人物线描中加以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启后”是指他的人物画创作不仅影响了同一时代的人,且对三百多年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受到了高度的评价与赞叹。

从艺术传承的角度看,后世著名的人物画家华喦、余集以及“海上四任”(即为任熊、任薰、任颐、任预)等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其中任熊保留了较多陈洪绶古拙的线描形貌,创作了多种木板人物画作品,传世的有《列仙酒牌》、《高士传》、《于越先贤传》、《剑侠传》等四种。他的版画人物造型高古,线条细挺有力,明显受到陈洪绶晚年作品《博古叶子》的影响。任颐也深受陈洪绶的影响,他的代表作《群仙祝寿图》以线条为画面主导,运用高超娴熟的造型能力把物象规律化,使画面的衣饰、身形、裙带、水纹、云彩、树石、房屋等诸形安排合理,组织画面的线条疏密有致、井然有序又韵律十足。

陈洪绶长期生活在民间和市场之中,他的作品也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也使他的大部分作品带有装饰化的趣味,这些取材于戏曲、小说的版画作品由于其雅俗共赏的特性在民间广泛流传。正如清初张山来所说:“陈章侯《水浒牌》,近年如画灯,如席上小屏风,皆取为稿本。”可见陈洪绶的木刻版画人物,其影响所及,以至中国民间工艺的多个领域。

四、结语

陈洪绶在幼年就显露出极为惊人的艺术天赋,一生坎坷波折,作为创作型的艺术家,他拥有自己独到的创新精神,加上对现实社会深刻的感悟与理解,以遒劲高古的线条,开创了其版画人物线描的独树一帜风格。他从一开始的细笔入画、刚中带柔,到晚年线条转粗,又柔中带刚、出神入化。早期绘画都是用心在创作,笔墨都很讲究,不是自然而成,晚年的作品达到了随意自然的状态,流露出他心中的淡泊宁静。明末清初,随着戏曲小说的流行,传统版画艺术空前繁荣,正是从陈洪绶开始,中国的人物版画终于达到了能与卷轴画相媲美的水准,陈洪绶在艺术上的卓越贡献也为他在中国画史上赢得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1]陈传席.中国名画家全集·陈洪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敢,王双阳.丹青有神:陈洪绶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3]束新水.人物画——线之表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J205

A

1005-5312(2015)02-0145-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