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墨兰看去——从画上题诗到“书画一律”

时间:2024-05-04

洪敏健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从墨兰看去
——从画上题诗到“书画一律”

洪敏健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题画诗是文人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文人画的主要特点其中之一便是文人们喜好依诗作画,画上题诗,文章主要通过诗词与绘画去阐述文人画。

文人画;诗词;意境

郑思肖,画兰从不画土,意思是土已被外族女真夺去。这种表现手法很难让观者领会。因为观画者不懂得他的身世。后来倪瓒为他画的《墨兰图》题诗云: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这样便很容易感受到画者的初衷。观者如果只看画面,会有很多的遐想,但是有了题画诗的存在,便能很快理解画者的初衷。

一、文人画与题画诗的基本涵义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风格体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并列在一起,也不在技法上与工笔、写意有所区分。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花鸟、人物的一个交集。诗书画印的交响是文人画在艺术形式上最明地表现出封建社会里文人学士的艺术审美趣味和思想情怀。所以画文人画的画家常常是具有较全面文化修养的文人,他们作画的目的不是为社会服务,而是自娱自乐、自怜、自嘲等,他们运用笔墨符号构建一个精神层面的视觉图象,从而达到愉悦精神、升华人格。显著的特征,因为这样能鲜

题画诗,字面意思是指写于画面的诗。是作者感情的倾泻,是画面意境的延伸,以画为本,意在画外。但是从绘画发展史看,在画上题诗的形式至在唐宋都还是很少见,唐宋以前的画家在画面题写自己姓名时都常常处理在不明显的位置。宋徽宗创作的《蜡梅山禽图》有他亲自提写的: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这便是中国的诗画结合的较早的例子。

二、从画上题诗到“书画一律”

苏轼、文同等画家积极实践画上题诗并倡导洗炼、写意,他们在文人画的基础之上,以书法入画,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表明自己的绘画观念,用以区别于非文人画,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以诗喻画,这样能表达自己观念和抒发自我情感,同样也是最容易让平常人理解和接受。所以当北宋文人画思潮来逐渐来临的时候,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希望用绘画创作的手段抒发自我的情感和志向,所以画上题诗的风气便迅速的发展起来了。文人画所表达的文人的审美情趣格调和文人内心所喜爱的托物言志风格是一致的。

劝椿的《画继》中曾记载说:“画者,文之极也。”成为传统的文人画理论,将文人和画紧密的联系到一起。这和苏轼所说“诗画同源”如出一辙,诗画文都是一律的,在创作上运用的手法都是相通的,所以文人士夫阶层自然能够非常直接的懂得绘画的规律,然后邓椿在《画继》中有这样描述:“难者以为自古文人,何止数公?有不能,且不好者,将应之曰“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所以文人绘画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文人绘画所拥有的“书卷气”。

在元代,迎来了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期,以赵孟頫为代表的画家更加主张以诗入画,提倡诗、书、画、印要融为一体的艺术理念。尤其将诗意入画面意境,将诗文和书法引入构图,使文人画技法更丰富,意境更开阔。这种情况在明清之际的发展就更加普遍。所以文人画在明代继承并逐渐得以发展,当时出现了“吴门画派”,即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既继承元代文人画的画法,同时又追求院体画风格,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身为明末后期画坛巨匠董其昌,更加注重笔墨纯度,简化山水形象,倡导画中“士气”,并依据书法开合起伏的原则,形成平面化的山水格局与面画面的意境渲染至顶点。并且他们还在文人画理论上推出南北宗论,并以南宗为主体,注重构图与布局,个性的发挥。促使南宗画派把文人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清代是文人画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受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熏陶,文人画的画家在创作态度、艺术思想及风格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复古四王”,即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晕。“创新四僧”有石涛、渐江、朱聋,晃残,这样两大派系貌,在画上题写抒发性情的诗文以此。

三、文人画与题画诗的相互关系

文人画强调作画要有诗的意境,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从历史上看,关于诗与画的发展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观画而成诗。其二是因诗而作画。一个懂画的诗人在写诗时可以丰富诗的意境;同样的,一个画家,如果有诗的根底,作画时也可以脱掉俗气,增加诗的韵味。诗与画,两者在写景抒情、创造意境、审美情趣、形象思维、等诸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诗依画而境显,画依诗而意深。题画诗是文人画的有机组成部分。依诗作画,画上题诗,这是文人画的主要特点和优秀传统。

[1]阚吉军.中国文人画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08.

[2]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陈滞冬.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4]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5]陈丽香.浅析题画诗[J].苏州大学学报,2009(05).

J205

A

1005-5312(2015)02-015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