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小环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当代中国节约型社会的设计创新研究
刘小环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国节约型社会发展方式是为改变从前以资源博发展的不科学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关键性举措。本文作者将从这一趋势出发,归纳现目前该环境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结合现代设计的热门趋势等提出适宜中国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创新方法论,就更有效实现对社会大众的正确引导而展开深刻讨论。
设计社会学;再设计;可持续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异军突起一直为人称道,但与此同时,我们付出的代价同等巨大。我国目前在资源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存在着严重浪费现象,生存环境正面临着各种切身的挑战。而节约型社会的适时提出,不仅是从个人节约的角度制定的规则规范,更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对机制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从经济模式到生活方式进行的重新调整,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党的“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讲话等重要文件中,都明确了“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为之后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而2013年中国GDP增幅放缓,也是中国政府宁可将经济增长速度宏观放缓,协调经济建设与文化、资源生态等可持续发展,坚定推动结构改革的主动措施之一;由此来看,“节约型社会”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期内所必经阶段,毋庸置疑将是当代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于节约型社会,当代设计理念一直是围绕“低碳”、“绿色设计”等关键词、而反复讨论,从材料更选、节能方式等多方面付诸尝试,例如工业设计“3R原则”、包装结构的“减量化设计”等,使得现代设计的方法和理念颇丰。
而此次作者将当下“节约型”设计趋势和方法进行整合,根据设计目的来分为两类:一是以“节能式体验”为目的的再设计,另外一个则是以细化客户群为前提的系统性设计;它们分别以合适的设计语言和细致的服务内容体现了当代设计的与时俱进,以下则是从这两个方法进行的详细阐述。
原研哉先生曾在其《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①;所谓再设计(Re-design),即是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以更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及环境需要;该方法可视为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所作出的努力,亦可以如书中所说是通过再设计的产品达到宣传、鼓励、慰藉等情感效果,使得“技术和方法被道德和人格所统摄,物和人逐渐成为精神同体”②;这样的设计体验对于科学文化与收入水平集体上升的当代中国消费群,尤其是青年一代中是颇具潜力和意义的。
关于如何展开“再设计”,以体验式设计闻名全球的IDEO公司提出的“佩戴体验式荣誉勋章”概念让作者认为更能适应当下生态设计的宗旨。以“环保”宣传为例,传统的口号式传播授教的方法不利于观念的普及,对于时下个性化、拥有越来越多“自我满足”需求层次的消费者,IDEO提出新一代人对“富有”的定义,即“更少在乎拥有什么,更多关注做过什么”,提倡发现消费者最真实世界的生活细节,给予观众更多心得体验式的机会,提供他们“追求‘权威’之外的个人感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产品的环保宣传中,类似于“形象化”厕纸创意,即在使用的同时给予消费者“消费树木的概念”;这类及时、有针对性的暗示,会让消费者在使用完后明显收获“自我满足”的荣誉感,作者认为这要比那一张张贴在墙壁上的“文明用语”效果更甚。
在节约型社会的概念里,节约是体制方法中的一种,而提高使用效益亦是节约型社会的另一途径。作者认为,专业化、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法无疑是提高产品使用效益,明确使用目的的重要建议。所谓专业化设计,即明确设计对象,细化服务对象与目的,从而进行专业化的设计指导。例如从年龄跨度上划分的儿童与老人设计,从适用性上划分的功能化设计与通用设,类似的还有“女性化、设计”、“为第三世界设计”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为各领域的主流用户进行设计”的方法;这样既使得设计过程更为简单和明确,也提高了产品的成本效益,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的实现了使用价值。
通过上述的分类,我们发现有针对性的专业化设计方法与设计的社会属性有巨大关系。正如帕帕奈克所说,“设计师应该对所有的产品负责”,“亦要对未尽到的责任而负责”,正因为强调了设计师的社会职责和社会需求,所以使得专业性设计服务在社会组织中更具前瞻性和全局性。
曾有人将生态文明社会的核心定义于“节约”和“公平”之上③,“节约”在于减少资源消耗,构建人与环境的和谐适应关系,而“公平”旨在为社会低收入者提供服务,同时“意味着不同人群平等参与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决策与行动”;中国在目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设计师应责无旁贷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尽力,以专业的素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开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钥匙,引导大众迈向和谐自然的理想世界中。
注释:
①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②王余烈,苏欣.基于“低碳生活”方式的绿色设计新理念[J].包装工程, 2013.12(87).
③王晓毅.建设公平节约型的社会[J].中国社会科学,2013.05.
J05
A
1005-5312(2014)17-0064-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