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命名之意境

时间:2024-05-04

张长锐 赵春梅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命名之意境

张长锐 赵春梅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

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命名为依据,阐述了中国传统审美意境中形象、气质、精神的关系,并将这三者结合的审美心理定势通过对事物的真切观察体验层层展示出来。因而这种托物言志得以形神合一,主客融通,达到亲切不泛妙造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命名即使通过上述的思维定势才产生了自然——人化的审美效应。

古典园林;命名;意境;体悟;审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与沿革发展是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大环境滋养下形成的,其所涵盖的审美意趣包罗万象,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学、宗教、艺术、技术的精神流露和思想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建筑和自然紧密结合的特殊形式,既不同于以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建筑物,亦不同于绘画、书法一类纯艺术作品。与西方的景观审美相比,中国的园林景观除了追求形式和构成之美还有浓厚的命名文化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蕴含其中。

一、触发·物境——象

“立象以尽意”的意境类型和原始艺术渊源颇深,其运用也是最能突出中国古典园林实境表现力的手段。《易·系辞》云:“圣人立象以尽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那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命名有很多是以朴素原始的“立象”手法来描述审美物境对人感知系统的触发想象。

二、超类·情境——气

“气”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被认为是宇宙生命的原质,它不是一种像自然科学范畴中“原子”一样的固态化的物质性实体,而是一种有着复杂运动和创生功能的气态生命实体,它是有生命的初元“物质云”。气之审美是象之审美在升华过程中的延续,如荀子《天论》中说:“不见其事而见其功”,气由无形入有形的过程也契合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命名的过程。“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审美取向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澄怀味象”与“比兴”的存在基础。如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待霜”等有“味象”的意境气韵;再如网师园中的“小山丛桂轩”,取自《楚辞·小山招隐》“桂树丛生山之阿”,及庾信《枯树赋》“小山则丛桂留人”。“竹外一枝轩”,则取自“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这是苏轼的诗,使境界更高雅。

三、东方时空合一的思维·意境——道

“道”之认同,是中国古典园林题点景致审美过程中的最高层次。中国古典哲学把道视为生命之终极本体和遂成万物的运动规律,所以“道”包含了自然之道、伦理知道、宗教之道等等内容,道的体现也是把人的心境与外境合一,以体认宇宙生命的生机活力为归宿。中国传统艺术意境深层结构中道之认同感最终追求是“圆融”之美,从古典园林的命名来讲,“圆明”、“颐和”、“拙政”、“谐趣”、“个园”等都包含了哲理思辨的巨大内涵,在有无相生变化循环中能够达到“大成若缺”、“大音希声”、“大巧若拙”、“计白当黑”的意境审美。

(一)儒家景观命名——修身养性

中国古典园林滥觞于先秦时期的原始生产生活生态场所,人们在原始神话及其宇宙观和生存方式的影响下筑造高台与天沟通,建设苑囿用于农业生产和畋猎。正如《诗经》所记载“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的朴素的劳动观、自然观和健康观。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命名中不乏其例,如避暑山庄的“松鹤斋”、“试马埭”,圆明园里的“北远山村”。留园的“林泉耆硕之馆”意为老人和隐士名流游憩之所,林泉指山林和泉石。

(二)佛教景观命名——明心见性

佛学自传入中土以来,在对古典园林的影像中经历不断地小型化、写意化、世俗化的变通,以“浑括身心”的思想层境予以自我阐释。“生灭托于不生灭,世间托于出世间”的逻辑思辨把人们对自然人生的审美情趣安放在一个逍遥与解脱的平衡之上。

在中国优秀的艺术作品中,与禅境认同而形成深层次意境美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偏于静态的艺术实境追求空明本体,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时空错落来达到圆融体悟造就的意境美。例如颐和园中的“须弥灵境”,北海的“小西天”,圆明园中的“方壶胜境”都在追求“咫尺山林”的禅学意味。二是在纷纭世态的描绘中寻求空明本体,达到圆融体悟。

(三)道家景观命名——存心炼性

道家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往往表现为对人与自然归一的审美趣味,即呈现为人们对大宇宙自然本体的深层次体悟——自然本体崇拜。它并不执著于“宇宙”的“实际状态”,而将其超化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对话语体。如果说儒家侧重的是天地合德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体现出来的“自强所争者大”的阳刚美。道家则是强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美、朴质美以及宇宙合一的整体美。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中国古典园林命名的阐述,我们管窥了中国特有的景观命名方面的意境审美,在此,我想以中国文人在人文景观“兰亭”之中所阐发的审美意境所为结束,王羲之在《兰亭诗》中有云:“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1]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01.

J05

A

1005-5312(2014)11-0049-01

天津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的阐释研究”,项目编号:A1205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