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民族舞蹈校园传承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汤倩铠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舞蹈有着独特的艺术美和表演美,各地区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特色,每一种民族舞蹈都代表了该民族的特色文化。近年,各地文化教育部门都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其中民族舞蹈是校园传承非遗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学校传承过程当中应注意不断创新,让广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到民族舞蹈的传承活动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也能实现民族舞蹈的薪火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舞蹈;校园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101-01

一、引言

勤劳智慧的民族儿女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瑶族的长鼓舞,壮族的铜鼓舞等等都选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见证了民族的历史,也结合了人民的智慧,并且在发展过程当中对各个地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民族舞蹈在我国民族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使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民族舞蹈的校园传承,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已经成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种新潮流。

二、深挖民族舞蹈的人文内涵

学校在传承民族舞蹈时应分析不同民族舞蹈的各自特点。这些舞蹈融合了民族群体的生活习惯,记录了民族演变历程,推动了民族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例如,壮族的师公舞,通常是在祭祀活动当中所跳,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苗族的长鼓舞是在举行葬礼时所跳的舞蹈,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亲人的怀念。还有一些舞蹈会在新人婚礼上来展现。这些舞蹈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扎根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在学校当中传承民族舞蹈,应该挖掘民族舞蹈的本真性内涵,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领略民族舞蹈的独特韵味。例如,在教学壮族舞蹈时,先向学生介绍壮族人民生活特性和壮族山歌相关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去了解这支舞蹈的人文背景,去体会壮族人民的朴实气息。

三、民族舞蹈的创新传承

民族舞蹈己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一个类别,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学校以及学校老师,作为民族舞蹈校园传承的组织者,在开展传承活动时应明确传承意义,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文化的守护者,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并在传承过程当中不断创新。民族舞蹈校园传承之所以要创新,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求,并且要符合学生群体的视觉审美,实现在校园中的传承。

创新民族舞蹈应全面从民族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入手去挖掘其内涵。各个民族舞蹈都体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特征,在传承时应保留文化糖髓,开拓更多的舞蹈形式来丰富其文化内容。

(一)创新审美艺术思维

在校园中传承民族舞蹈,应该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立足青少年的教育和发展,从学生们的生活情趣出发,用学生们能够理解的动作语言,从青少年的视角去挖掘、认识民族舞蹈的精魄,将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族舞蹈去芜存菁,推陈出新,开发和提升民族舞蹈的趣味性,以创新的立意使民族舞蹈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从而带动学生的传承积极性。

(二)创新音乐编排

民族舞蹈的美感往往需要音乐的配合,当舞者在表演舞蹈时可以跟着音乐的旋律尽情发挥,与音乐融为一体,展现其民族特有的艺术韵味。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学校开展民族舞蹈传承、创编原创舞蹈时,应注重音乐编排,突出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要与青少年的年龄特质相符,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首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演绎该舞蹈作品。

(三)创新舞蹈服饰

服饰也是民族舞蹈当中的重要元素,在传承民族舞蹈时选择合适的服装,这样才能让舞者与舞蹈融为一体表现出舞蹈的意境。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校园在传承不同民族舞蹈时也应该选择其民族相对应的服饰,并且加以改良创新,以适应学生们的身体特性和年龄特质,使得舞蹈作品呈现出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烘托出孩子们的天真单纯,增强民族舞蹈的渲染力。

(四)創新舞蹈表演道具

在表演民族舞蹈时往往会借助道具来呈现,为舞蹈作品锦上添花。这些道具通常是与该民族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或用具。学校在开展民族舞蹈传承和编创民族舞蹈作品时,应该选择与其民族文化背景相符又切合作品主题的道具,针对学生的身体特性和舞蹈能力,对表演道具进行适当的创新改良。在民族舞蹈的传承教学中,先让学生了解道具的发源和民族属性,切身体验民族文化,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诠释民族舞蹈时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民族舞蹈具有无限的魅力,每一个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韵味,散发着闪耀的民族智慧光芒。在学校开展民族舞蹈传承,让学生沐浴在文化当中,从耳濡目染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身体力行的主动参与,实现民族舞蹈的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黄俭.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校园传承的创新策略[J].舞蹈,2016 (12).

[2]商英.金华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 (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