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黎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建筑已经有千年历史,历史文化悠久,船形屋是代表建筑,是我国非物遗产特色之一。但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步,黎族地区的传统建筑已经得到有效的保护,但是仍存在较多问题。若想有效的保护黎族地区建筑文化,首先应该培养本地区人们的保护和珍惜意识,做好保护工作,利用当地特色开发旅游路线。
关键词:黎族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TU-87;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172-01
一、引言
船形屋建筑是黎族地区历史文化沉淀,包含黎族人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已成为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因此,应该利用科学方法深入探究保护黎族地区传统建筑问题,通过科学方法可解决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的问题,对保护黎族地区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船形屋为研究对象,探讨黎族地区传统建筑与审美价值及历史文化,并提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策略。
二、黎族地区的传统建筑与审美价值
搭建船形屋的材料主要包括树干和茅草等,将树干作为顶梁柱,多余的树干作为装饰器件,搭建成半圆形状,铺设多层茅草,这样便可完成搭建工作。船形屋的外形犹如一条船,但是反扣的船,因此,被称为船形屋。船形屋的特点为墙体和屋顶相结合,构建相对简单,节约成本。船形屋的优点是冬暖夏凉。船形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面和后面分别有两节,房子中间有三根柱子,在房子两侧分别立有六根柱子,但是比较短。船形屋的设计有一定寓意,高柱子代表男人,矮柱子代表女人,这表示黎族人们的家庭观念。黎族地区人们建立船形屋的原因为,黎族人们祖先过着游耕生活,可在同一个地方生活1-2年,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所在地区山林稀少,便会寻找山林更加丰富的地方。在遷移中当地人们构建的房子均是船形屋,主要是为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便于更好的生存与生活。但是随着生产力进步,黎族人们具有预防灾害的能力,并且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由此开始建设船形屋。经调查,船形屋的宽度为6米、长度为14.7米、墙面宽度为4.7米、高度为3.2米。
三、黎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
(一)民风民俗
黎族人们建设船形屋的原因与人们的自身特征、社会心理、民俗等有密切的关联。当地人们在建设船形屋时,原材料主要来自大自然,并且建筑材料比较经济适用,不会对周围自然环境和人们造成影响。黎族人们选择经济适用和没有危害材料主要体现出当地民族特点与地方性。船形屋是最具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原因为:船形屋的功能与特点凸显地方特色,并且并没有进行附加多余的元素。
(二)文化内涵
黎族地区的船形屋主要是对后代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的标志建筑,是当地人们千年的智慧结晶与文化沉淀,促使船形屋自身蕴含着内在文化。除此之外,船形屋是黎族地方祖先的文化馆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出黎族人的精神和魂魄。从船形屋中可看出黎族地区人们的生活缩影,并可看出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由此可知,船形屋是当地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
(三)美学
黎族地区传统建筑的原材料主要是从大自然中获取,体现出黎族地区祖先建筑观念,通过自身方法表达对自然崇高的尊敬。同建筑尺寸和装饰品等内部元素中得知,黎族人们需要自身建筑和自然相融合,增加生活情趣。黎族人们需要自身方法表达对自然的热情与热爱,表达了自身的态度与审美观、生活态度。从黎族人们的船形屋中学习到,黎族人们具有自身价值观与审美观,对今天建筑设计和树立自身价值观尤为重要。
四、保护黎族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策略
(一)培养珍惜的意识
海南省成立保护传统建筑的方案,并且在2012年针对船形屋成立保护小组,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黎族地区可在各个地区配备灭火器,聘请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安装宣传警告牌,确保各个村级水资源充足。从设计与规划上,黎族地区传统建筑已经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建筑形式与内涵体现了地方文化底蕴。黎族传统建筑的选址,讲究“择吉而居”,建筑布局的基本思路为“天人合一”。船形屋既体现对黎族地区民族研究毽子,又体现出自身的审美价值。基于建筑艺术出发,文化地区不同,导致建筑风格不同,导致建筑的艺术形式也存在差距。这部分内化文化并没有得到当地人们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产生自卑和鄙视的心理。因此,为更好的保护建筑文化,首先应消除当地人们自鄙的心理,培养珍惜建筑文化的意识,这样才可为保护当地建筑文化提供保障。当黎族人们正确的认识到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才可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需要积极投入到保护建筑文化中,加大保护的力度,强化对建筑文化研究工作,确保黎族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传统建筑的内在价值与科学精神,从自毙向自珍方向转变。
(二)做好保护工作
黎族地区有个别建筑受到严重的损坏,因此必须开展修缮工作。在修缮中,需要建立在可持续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保护建筑的原形。当船形屋发生破损后,可对内部予以改造,但是结构与内观必须保持原有的样子。另外,地方修建的建筑应该和传统建筑有一定距离,注意和传统建筑的协调性,确保两种建筑的风格具有和谐性,只有在合理开发的过程中保护传建筑,才可保证传统建筑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三)打造旅游路线
在不破坏黎族地区传统建筑的前提下,应该还原传统部落居民生活常态,营造适合居住的环境。让游客真实的走入传统部落人们生活中。不仅需要从船形屋中吸引游客的吸引力,还需要加大开发织锦工艺和酿酒技术的影响。在发展传统部落文化旅游中,应该将旅游特色和文化体验相融合,既引导游客正确的了解对方民俗,还需要在体现中树立保护意识。发展传统建筑旅游并不能“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将传统建筑和周边景点捆绑开发,做到有缺互补,这样才可打造地方文化旅游圈,最终出现规模效应。例如东方市将传统村落和水上景观相结合,通过捆绑的方法,打造旅游风景区,促进非物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东方市经济快速发展。当前黎族地区积极探求新的技术和方案保护当地传统建筑。例如通过搬迁方法保护船形屋,当地政府我人们建立砖瓦房,既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又可保护船形屋,保证船形屋可保存现有的风貌。此外当地政府还加大培训村民的保护意识,提升村民的技艺水平,确保人们可掌握建设船形屋的技术,确保船形屋和工艺技术可得到传承。
五、结语
综上所述,黎族地区传统建筑历史文化悠久,船形屋最具有代表性,是我国非物遗产中的重要构成。在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下,黎族地区建筑文化已得到人们的保护与开发,但仍存在建筑设施落后、开发水平等问题。若想有效的保护这些问题,则需要培养当地人们的保护和珍惜意识,当地政府极大保护力度,合理利用当地特色,打造专属海南地区的旅游线路。本文从分析黎族地区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两部分出发,在深入研究后提出保护策略,对保护地区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以下科研项目成果:1、2017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海南黎族民俗与民居艺术文化保护问题研究(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项目编号:HNSK(JD)17-28;2、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院,“黎学论丛”2017年专项重大课题研究:黎族传统建筑与特色村寨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SK(ZD)17-90。
参考文献:
[1]管歆,英浩.关于传统村落建设中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探讨[J].南方农机,2018(19).
[2]兰东兴.后现代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村落传统建筑文化与保护[J].民族论坛,2018(02).
[3]王沫.海南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探讨[J].艺术评鉴,2017(04).
[4]陈诚.海南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现状浅析[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C].中国民族建筑司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14.
[5]陈诚,余芳芳.海南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现状浅析——以海南省东方市白查村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
作者简介:凌秋月(1980-),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