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楼阁式塔的开放性与登临性

时间:2024-05-04

孙子怡 冯丹阳

摘要:中国阁楼式塔具有特殊的建筑形式,它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但却在建筑意境上独树一帜,这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崇尚以及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追求。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唯一高耸的建筑形式,可以为人们提供具体的活动,因此具有开放性,也是中国楼阁式塔的特殊功能。

关键词:阁楼式塔;建筑形式;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K8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178-01

中国传统建筑中塔的形式比较特殊。它原本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一种建筑形式,但是迅速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摒弃了原始低矮的建筑形态而发展成了现在我们见到的高耸的形式。在同化的过程中,单纯从形式角度出发,塔的建筑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倾向: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这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两种文化竞争的不同结果。密檐式塔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佛教中原始塔的功能,将存放舍利作为核心功能,更加注重塔的纪念性和神圣性,因此不具有开放功能。这种纪念性和神圣性导致密檐式塔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而存在,而人的活动则集中在建筑外部。人们只能在外部对塔进行观望、膜拜,但是无法进入内部进行活动,所有行为都是单方面的,不具有开放性。而楼阁式塔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纳中国传统文化而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普遍特征:开放性。

中国古代建筑都具有开放性。无论是亭、台、楼、阁、榭、舟、轩等都是可以进入的并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建筑的内部空间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虽然建筑形式各具特色、空间功能也各不相同,但是人们都可以进入建筑内部实现居住、休憩、读书等各种生活学习的需求。建筑成为人们活动的空间,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都各具功能且相互联系而形成开放性的空间。当人们身处在环境中游弋时,可以将建筑作为景观的一部分进行欣赏;而当人们步入室内开窗瞭望时,又可以将刚才身处环境作为景观的一部分进行欣赏。将建筑作为景观的一部分,而环境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它们都可以为人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而共同构成活动空间,这种对景观与建筑的互相开放与利用正是中国人对于自然的理解和追求。

楼阁式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之一,也具有这种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源于中国的楼阁式塔在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可以登临的意向。我们可以发现北魏的永宁寺塔就已经开始将屋檐向外延伸并在塔内增加了楼梯而呈现出可以登临的意向了。后期很多塔都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的建筑形式,拓宽屋檐、加设外廊使人可以登塔远眺,欣赏更广阔的美景。对于广袤自然的描写场所除了自然山林就是可以登临的楼阁式塔了,因此这也成为中国唐诗宋词的感怀之情的场所之一。

中国楼阁式塔之所以演变成为可以登临的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密不可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始终多于对宗教的崇尚,以至于任何宗教形式传入中国之后都被迅速同化。以塔为例,塔的形式原本由佛教建筑索堵坡演变而来。传入中国之后其宗教性质逐渐减弱而衍变成景观建筑。日本现在遗存的众多的佛塔也呈现了外廊出挑的形式,但是由于宗教观念的强烈与对神佛的敬畏,人们并没有登临的实际行为,使出挑的形式成为一种假象。而中国的楼阁式塔则成为实实在在的可以活动的空间,对自然的追求和中庸思想始终重于对宗教的敬畏。因此原本严肃神圣的塔成为人们远眺观景、抒发情感、放松心情、欢畅交流的开放空间。

而塔本身的特殊建筑形式也为中国景观的发展带来更丰富的变化。中国古建筑大部分都在平面延伸,即便是楼、阁也相对低矮。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基本都在平面中展开。但是塔却在高度上为视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随着人们在塔中登临的层数的增加,景观的可视范围也逐渐增加,视觉变化也更加丰富。甚至远景、中景、近景的融合对中国绘画的表现表现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与意境。

楼阁式塔的登临性发展趋势使塔成为真正的开放空间,这种开放不仅是行为上的开放,也促进了建筑与景观空间的交流与互动。塔的高耸形式使人们在环境中很容易辨识,这为人们在环境中游弋时提供了地标性的指引作用。人们通过塔与自然景物的关系的变化可以明确距离和方向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指引的参照。而人们登塔之后景观又可以作为自身高度的参考,使塔和景观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

楼阁式塔的开放性还体现在环绕形外廊带来的景观的全方位展现上。中国古代传统景观的造景手法大多具有边框限制,例如传统造园手法中的框景、借景、漏景等。在建筑上开门窗,并以门窗的边缘作为画框,在其內部追求景观效果,甚至对每一窗的景色都有极致的追求。但是楼阁式塔的观景方式却与众不同:从塔中走出到外廊上来,可以环视天下。失去了画框的限制,视线所及的范围皆是风景,加上外廊的环绕特征,楼阁式塔具有看尽天下风景的非凡气势。

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哲学思想使人们对于景观意境有特殊的追求。对意境的追求甚至远远超出了对形式的追求。曾经有欧洲建筑师批评中国古代建筑在造型上的雷同,那是因为中国建筑的审美从来不依靠造型的变化,而每一种建筑形式都蕴涵着不同的意境,这种意境也不单纯是追求如画的风景,更多的是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崇敬,一草一木皆是自然之美。正是这种精神追求,促使楼阁式塔在中国呈现了可登临的特征。

作者简介:孙子怡,女,辽宁沈阳人,大学本科,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冯丹阳,女,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