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是由广东音乐创作改编而成的。该作品将《双飞蝴蝶》和《水仙花》两首具有民间音乐特点的小曲进行融合,旋律优美,技法精湛。本文着重从演奏技巧这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完美地演绎作品。
关键词:《双飞蝴蝶变奏曲》;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096-01
一、引言
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改编于1952年,取材于《双飞蝴蝶》和《水仙花》。陈培勋将这两首小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七个不同的主题变奏,技术性、艺术性极高,流传甚广。《双飞蝴蝶》改编于江南小曲,刻画出两只蝴蝶翩翩起舞、嬉戏于花丛中的愉悦情境,音乐风格活泼轻巧、生动有趣。《水仙花》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似,婉转细腻,听起来亲切熟悉。作曲家陈培勋先生将中国民族的音乐特色与西方文化的内涵融会贯通,以西方变奏曲的曲式结构,结合民间传统的联奏、加花等变化手法,使整首乐曲独具特色,富有新意,备受大家的青睐。这是一次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方乐曲创作手法的对话,也是一次粤调民族音乐与钢琴演奏技巧的交融。
二、踏板的运用
艺术家鲁宾斯坦先生说“踏板是钢琴的灵魂”,由此看来踏板在演奏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合理应用踏板不仅能给乐曲锦上添花,也展现出演奏者的艺术才能以及对该乐曲的深刻理解。在弹奏这部中国作品时,既要兼顾西方和声体系带来的规律,同时也要注重此曲本身的民族特色、节奏风格、和声色彩等特征。
引子(1-5小节)运用ff强音记号和重音记号,奠定了庄严而凝重的感情基调。此时采用切分踏板更能演绎出宏达连贯的效果,即在每个音弹好后踩下踏板,这样就能让音与音之间连接更为紧密;若选择踏板和弹奏的音符同起同落,即会造成和弦间有音响上的空隙,破坏了主题旋律的走向和连贯效果。
变奏六(123-137小节)是整个乐曲最为辉煌的部分,需要音乐情绪热情、气势磅礴,宛如交响乐演奏。作曲家通过增加装饰音,调整节奏,对上一段的旋律进行了拓展延伸。此段演奏时踏板要根据和声的变化而改变,避免乱用而产生轰鸣的音响。
尾声(147-155小节)运用大量柱式和弦,气势恢弘。此段如果弹完和弦后将踏板立即松开,则会让听者感觉较为突兀,也缺少了民族音乐独特的意蕴;相反,如果弹完后踏板稍作保留不放松,则会有余音缭绕、耐人寻味之感。
三、十六分音符的跑动
节奏,被称为是音乐的骨架。在这部作品中,陈培勋先生使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来营造欢快轻盈的氛围。
变奏一(6-23小节)是不太快的快板,应保持音乐的轻快灵动性;该段的每一乐句都重复一次的创作形式,将“双飞”二字很好地演绎出来,如同两只蝴蝶在互相追逐、嬉戏玩耍。同时要注意断与连的对比,遇到跳音时,下键快且有弹性,力量沉淀于指尖,如同弦乐拨奏的效果。
变奏三(43-58小節)是一种舞曲风格,与前一变奏的轻柔婉转形成鲜明的对比,十六分音符具有旋律性,弹奏时流畅均匀、发力迅速,音色干净清脆。右手的快速分解和弦和左手的远距离大跳相结合,将音乐推进一个小高潮,技术难度增加。练习时应根据乐句作慢速练习,再辅以变化节奏的方式进行加强。
四、八度的演奏
在钢琴中,八度的弹奏可烘托音乐的魅力,使乐曲听起来更加宏大饱满。八度技法表现力较强,但难度系数较高,因此要使用正确的训练方式来夯实八度演奏技能。
引子(1-5小节)为一串八度和弦的演奏。此段由《双飞蝴蝶》简化改编而成,开头标记Largamente(宽广地),气势盛大。这5个小节左手都是八度音程,右手为有力的单音,烘托出庄严而凝重的音乐情绪。弹奏时,左手保持八度手型,重心偏向外侧,突出低音,注意手臂力量的运用,音色浑厚深邃。
变奏六(123-137小节)是最激动人心的华彩段,作曲家运用了较大跨度的八度,将旋律拉宽,考验了演奏者的体力和耐力。练习时首先要划分好乐句,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高声部出现的黑键可用四指弹奏,白键用五指弹奏,从而使音乐更为连贯。弹奏时,手掌的“支架”必须牢牢支撑住,运用大臂的力度,将力量集中于指尖,寻找手指向下向前“推”的感觉,下键快,弹奏出具有张力的八度。同时要加强小指的练习,突出高声部旋律,八度和弦内层的音弹轻,做到“一带而过”,使音乐层次明显。
五、结语
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曲调优美,技巧复杂。陈培勋完美地将两个风格不同的曲调进行糅合,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这首民间音乐与西洋文化碰撞的佳作,不仅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为世界钢琴曲库增添了富有中国韵味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华敏,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演奏与教学分析[J].钢琴艺术,2014(12).
[2]胡紫薇.《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钢琴演奏技巧分析[J].当代音乐,2017(16).
[3]张恬.钢琴八度演奏技法及应用研究[J].当代音乐,2019(05).
[4]张霞.试析陈培勋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J].云梦学刊,2006(05).
作者简介:张容嘉(1998-),女,江苏南京人,上海大学,大学本科在读,音乐学专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