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讲话》“文艺是为什么人”命题的复杂生成与现实展开

时间:2024-05-04

王琬琪

摘要:“文艺是为什么人”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的核心命题之一。它的提出有三重原因,即列宁的影响、毛泽东文艺思想孕育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延安文艺创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历时的角度看,这一命题先后经历了“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抒写”、“以人民为中心”等主要发展历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文艺是为什么人”命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讲话》;“文艺是为什么人”;生成;展开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01-02

一、前言

毛泽东的《讲话》至今已经发表76周年。考察《讲话》中“文艺是为什么人”命题的复杂生成与历史展开,阐释它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受列宁的直接影响。

1905年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列宁指出:自由的写作“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1930年,冯雪峰将列宁的这篇文献翻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发表。在《讲话》中,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直接引用列宁这一观点并给予高度评价,提出文艺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并且首当其冲为工农兵服务。

二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孕育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明确提出该命题之前,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一个孕育过程。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在读一些古代小说的时候发现主人公大多是官吏、武士、学者,农耕为主的劳动者则作为陪衬出现。毛泽东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二:第一,小说作者不是劳动者;第二,小说的阅读主体不是劳动者。这是毛泽东关于“文艺是为什么人”命题的最早思考。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提出建设新文学要从“贵族的文学”到“平民的文学”,实际上是毛泽东对文艺与民众关系的思考。193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演》提到要组织爱好文艺的同志专门进行工农大众的文艺创作。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到要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成大众的文化,并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应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创作也要将语言大众化,变为民众能够接受、可以消化的东西。

三是延安文艺创作导向存在问题。

1942年,中共开展群众性整风运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党内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问题。当时的延安文艺界,文艺工作者关于艺术与政治的问题、立场观点问题、写光明還是写黑暗等普遍都模糊不清,有些作品出现了与群众需要、实际斗争需要不符合的因素。这直接促使了毛泽东将思想整风扩展到文艺领域,强调和突出知识分子要进行思想改造,剔除他们头脑中还遗留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文艺是为什么人”命题在此时提出,解决了部分作家在创作中只研究和描写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甚至无视工农兵群众的问题。

综上所述,“文艺是为什么人”命题的生成既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主要着眼于解决延安文艺创作中的问题,又是对列宁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命题的现实展开

(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在《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文艺工作者要主动为工人、农民、兵士、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并将工农兵作为作品的主体。1949年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恩来、周扬、茅盾分别在大会上作报告,进一步阐释了“文艺是为什么人”命题。周恩来提到:“我们主张为工农兵服务,当然不是说文艺作品只能写工农兵……不是说我们不要熟悉社会上别的阶级,不要写别的阶级的人物,但是主要的力量应该放在哪里,必须弄清楚。”周恩来的报告是对毛泽东提出的“工农兵方向”完整、准确的阐释。周扬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文艺方向,并用具体事例证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性。茅盾则指出知识分子笔下的工农兵是穿着工农兵服装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对此,茅盾要求作者摆脱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不能仅描写工农兵的外表,更要突出他们的内涵与思想。

(二)“文艺为人民服务”

文革时期,受“左”倾思想影响,“为工农兵”与“为人民”两者对立,事实上排斥了文艺为除工农兵以外的所有人服务。直到1979年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将人民作为作品的主人公。1980年1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社论明文指出“为人民”代替“为工农兵”。从“为工农兵”到“为人民”,这一命题的改变,标志着我国文艺方向更趋完善。

(三)“文艺为人民抒写”

2001年12月18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寄语文艺工作者,希望他们深入到群众中去,在不断流动发展的生活中吸取创作灵感。这是对毛、邓文艺思想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艺队伍日趋庞大,艺术门类百花齐放,出现作品数量更多、风格更加多样、题材更加丰富的盛状。但也存在部分作品质量低下、整体创作紊乱、水平参差不齐等情况,江泽民在这样的文艺现状下进一步强调人民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文艺是为什么人”命题更加具体、深化。

2011年11月22日,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指出,“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胡锦涛提出“进步的文艺”、“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实际上对文艺的内容有了明确要求,希望文艺工作者保持积极健康的思想,用思想性强、审美水平高的作品鼓舞和引导大众,真正为做到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

(四)“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座谈工作会上强调“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总书记的话是对毛泽东关于“文艺是为什么人”命题在新时期最恰当的阐述,为我国当下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人民与文艺互相依存。

“人民需要文艺”。人民需要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日益提升的精神生活,人民也需要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写中国人、说中国事、传中国精神的好作品,将我们的中华文化推向国外;“文艺需要人民”。艺术的创作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而这些都来自于最广大的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之源,不能体现和表现人民的文艺是无根之木,不能长久。文艺工作者不能凭想象创作,要自觉承担起表现以及反映人民生活的写作任务,做人民需要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文化的好的文艺作品。

第二,为人民抒写中国精神。

在人民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中,有美好的一面,也不乏有一些丑恶现象。***指出文艺作品在反映这些社会现象的同时更要表现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文艺工作者要以人的主体去关照世界,不能只是做现实生活的复述者,文艺创作既要有现实的真实呈现,又要跳出现实,有理想的高度,要反映、提高,以人民为基础,以现实为依据,以正能量、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导向,达到理想和现实的统一,真正做到为人民而抒写。

第三,文艺要经得起人民的考验。

文艺在社会主义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要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在全球化背景下,文艺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艺商品化的现象,文艺创作中存在不少精神匮乏、脱离生活的倾向,作家们的价值观念倾斜。大多文艺作品都散发着过度的商业气息,作者创作的意图仅仅为个人的经济利益,而违背了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认为,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要首先关注并重视社会效益。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在市场上站得住脚,更要能经得住人民的评价和考验。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应该继续坚守文艺的审美和价值,也要保持自我精神和自主追求。

三、结語

总之,“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命题不仅没有失去时代意义,反而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永远都需要“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真正为人民的文艺,于内,弘扬中国精神;于外,彰显中国魅力。“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呈现更丰富的姿态,推动人民进步,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中国新时期以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17YBA404)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