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林启中
摘要:新时期,博物馆具备自然及人类文化遗产征集、陈列、典藏等基础功能。而通过相关功能的应用,不仅可以为社会公众知识学习提供有效的场所,而且可以为我国社会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本文根据现阶段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应用特点,结合数字化环境对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的新要求,对博物馆内部社会服务的提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为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数字背景;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249-02
一、前言
在数字化背景下,我国政府颁布了《文物事业“十五”規划及远程目标纲要》,对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信息数据库,强化博物馆文博信息标准化建设,实现数字化文物管理、数字化信息传播、数字化资源转化的目标。而为了保证我国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达到国家标准,对其社会服务数字化建设进行进一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数字背景下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特征
(一)数字化展示
在数字背景下博物馆文物展示方式主要是在主题展示的基础上,通过虚拟展示厅的构建,利用虚拟实景技术,或者3D影像处理技术,进行博物馆文物的防真模拟。数字展示厅的搭建,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公开浏览的平台。而通过定期或随机展示主题的调整,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展示特定时期博物馆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拓展博物馆展示教育范围。
(二)数字化典藏
数字化典藏是数字背景下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基础环节,数字典藏主要包括标本、文件、器物等数字信息。相关专业文物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化文物加工,将相应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储存记录。并结合数字化拍摄、高分辨扫描、3D模型仿真等技术进行全面智能模拟博物馆平台的搭建,从而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自由、智能的文物浏览空间。
(三)数字化讲解
基于网络数字化技术多元化、自主性、互动性等特点,可将博物馆中丰富的文物典藏资源与学院教育课程进行教学衔接,经过专业人员的整合分析,将进一步丰富专业院校文物教育资源。而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转化,可为博物馆在线双向互动文物讲解提供有效的渠道。
三、数字背景下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
(一)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平台
在信息时代,博物馆参观规模不断增加,其观众结构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在社会公众服务方面也应该体现多样化的特征。即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结合区域文化教育情况,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平台搭建的基础上,将自身服务建设与新时代文化教育形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注意加大高科技技术的应用,通过声、光、电等技术在舞台美术、动态模型、多媒体应用、场景复原等方面的应用,可在提高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效率的同时,提高社会影响力。如深圳博物馆在21世纪初期,就结合历史民俗建设工作,在常规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将文物保护修复、文物熏蒸消毒、X摄像探伤等模块进行了有效结合。而通过可移动文物修复模式的运行,也为博物馆数字化社会服务模式的更新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二)完善数字化网络平台服务架构
在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展览面貌及整体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在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博物馆社会公众服务模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数字网络平台服务建设架构的建立,可为博物馆文物展览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依据。
首先,平台建设目标确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丰富博物馆文物展览效果,博物馆管理人员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将以往静态的物体展示转化为生动的动态数字展示,从而提高整体博物馆服务效果。在单体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可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影像合成技术等相关技术,结合数字影响、互动点播等渠道的开发,进行“文物艺术数字媒体阐释”项目的开发。在这个基础上可结合艺术理论、考古理论的应用,将文物来源、文物特征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整体博物馆文物的观看效果。
其次,平台硬件建设,在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数字化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结合其他博物馆的先进发展经验,结合实体博物馆情况,将各项业务管理及应用系统进行有机整合,促使自身社会服务能力有效上升。如深圳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将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作为自身的重要工作③。现阶段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博物馆管理系统。经过专业人士评测,现阶段深圳博物馆数字化项目在软硬件管理、系统兼容性、总体设计方案及功能完备性方面,已达到了国际先进行列,有效的弥补了综合博物馆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漏洞,为深圳特色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最后,博物馆共享渠道优化,在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由于博物馆整体艺术架构较为复杂,若单一的宏观讲述,并不能展现博物馆艺术的实际价值。因此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将自身工作放在实际情境的展示上,通过充分、全面的文物价值分析,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直观、深刻的视觉盛宴。在具体信息共享渠道优化过程中,可结合互联网管理流程,建立更加简便的资源共享平台,如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的搭建,结合定期的视频发布及网络预约讲解,可有效提高整体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管理效率。
(三)构建多空间知识传播架构
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生产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推行过程中,实体博物馆公众浏览量逐年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博物馆运行压力④。因此在实体博物馆展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缓解博物馆运行压力,可通过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多空间架构知识传播平台的创设。多空间知识传播体系主要是在实体博物馆文物展览的基础上,结合现场体验及多媒体互动,逐步推进智能化信息服务模式。考虑到现阶段博物馆实际应用情况,多空间博物馆知识传播架构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如数字化展示、移动网络媒体、互联网等多种信息传输媒介。同时为了保证多空间知识传播体系稳定运行,相关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信息数字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将典型藏品信息及影像资源作为工作重点。在以往纸质信息等级模式运行过程中,各个博物馆具有不同的登记类型,从而导致整体博物馆信息处理形式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在数字化背景下,可制定统一的藏品信息处理标准,对博物馆藏品名称确定、年代描述、特征描述等方面进行规范处理,从而为数字化多空间知识传播体系的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空间知识传播架构的设置,可为不同阶段、不同社会环境中社会大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博物馆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主要是在社会服务水平提升的基础上,通过藏品检定、藏品保管、藏品讲解等相关资源的开发应用,促使区域公众休闲、学习、鉴赏等多方面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而通过数字化博物馆网络互动平台的搭建,也可以加大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力度,从而形成发展活力、竞争优势的知识发展模式,为博物馆社会公众效益的有效提升提供依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