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析王建民二胡作品中的地域性音乐风格特征

时间:2024-05-04

林益婧

摘要:王建民先生作为二胡探索和创新时期的优秀作曲家代表,其作品数量众多、体裁各异、技术精湛、可听性强,对二胡领域的影响甚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王建民的两首作品《第一二胡狂想曲》和《天山风情》来研究学习其作品中的地域性音乐风格特征,期待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其作品特点。

关键词:王建民;地域性;音乐风格;创作理念

二胡音乐发展至今,随着创作技法的不断革新,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近代作品大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王建民先生作为现代作曲家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技术技法等方面与传统二胡作品都有所不同,因此笔者想要对王建民的二胡创作加以认真地研究,通过对其两首作品的分析,来探析作曲家作品中地域性音乐风格特征的这一创作特点,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认识到作曲家对二胡艺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第一二胡狂想曲》

《第一二胡狂想曲》这部作品的问世,无论是对于民族音乐创作领域,或是二胡演奏领域,都是一种新的突破。作曲家以特别的创作角度实现了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的融合。这首作品具有云南各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体现出时代性的优秀音乐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云南地域的风俗人情以及浓厚的音乐风致。

(一)《第一二胡狂想曲》的乐曲分析

1.体裁曲式结构分析。《_-狂》是狂想曲体裁,由于其结构较自由,所以在创作时可以根据乐器的演奏特点进行大胆尝试,通常来说狂想曲在音乐呈现上多偏重于炫技,是以高难度的技巧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音乐。曲式结构:此曲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包含引子和尾声。结构如下图1所示,可以看到各个段落在速度和情绪的安排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作者根据乐曲所表现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布局。

2.特性音程、人工音阶的使用。在传统二胡乐曲中,不常使用变化音,原因在于传统作品主要以五声音阶作为基础进行创作,而王建民设计出了既能完美体现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又能发挥出二胡表现力的无穷性的人工调式音阶。他在乐曲中抓住了苗族飞歌中宫音上方大小三度并存的这一鲜明特性,见谱例1:

然后进一步地把这一特性转变成为《一狂》极具特色的核心音调,见谱例2:

王建民先生的人工调式音阶中是没有主音的,每个音的地位同等,音与音之间可以实现任意组合,但他把这样的人工调式音阶仍然以传统的手法来运用是为了能够延伸出更多新颖的可能性。见谱例3:

另一方面,人工九声调式的运用,使指序、指距和把位等方面都与传统印象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调式音和变化音,以及等音对传统调式音高概念的冲击等等,都明显促进了二胡演奏技法的进步。

3.节奏节拍。音乐总是由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的,節奏节拍是音乐重要的表现要素。王建民先生在创作时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节奏形态的变化来使二胡的音乐表现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程度上的丰富。王建民先生曾经说过:“四平八稳的节奏大家都已经厌烦了,我有意识地运用复合节拍,并故意使重音错位,让你觉得重音总是有那么一点的变化,但又不是那么奇怪”,王建民先生善于运用各种不工整的复合节拍、切分节奏、各种休止节奏以及许多小音符作音乐表现,比如在《一狂》主题呈示第一个音所用的弱起的十六分音符,见谱例4:

4.特殊演奏技巧。作曲家根据需要,特地在乐谱上标注演奏技巧,例如:

(1)使用泛音的部分,主题展开中柔板的那段全部用泛音演奏,突出主题透明、干净的特性。见谱例5:

(2)敲击弓,把云南轻歌曼舞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作了一个伴奏、配村的作用。见谱例6:

(3)手拍琴膜,华彩段后有一段是右手有节奏的击打琴皮来模仿鼓声的段落,使声音更清晰和富有节奏感,见谱例7:

(二)云南音乐风格特征表现

云南属中国西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歌舞已经成为了云南省的标志性文化之一。《一狂》的主题是该地区常见的苗族飞歌,是一个简单的三音列音程,见谱例8:

以这一核心音调为基础,设计出人工九声音阶。这些音阶中的变化都能够反映出云南民族特色,抓住某些比较熟悉的特性音调,融合在音阶里反复变化出现,使人们听起来既熟悉又能感觉到它的不同。引子自由,二胡在高音区奏出宁静、清晰的旋律,在钢琴低音区的固定伴奏音型衬托下,二胡奏出了行板主题,展现晨曦中的一片景象,见谱例9:

随着调性的转换,乐曲出现了柔板主题,见谱例10:

这个主题引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抒情表达方式,其中以三度进行的音型为核心特征,情感内涵表达是深刻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中段有一个部分,右手有节奏的敲击弓,正是模仿云南竹竿舞节奏性的表达,见谱例11:

在一段富有变化的过渡乐段后,乐曲出现了快板主题:

这一主题是根据行板主题进行变化再现的,从旋律中的节奏、节拍、力度、音色等表现了边疆人民热烈欢舞的喜庆场面。在快板中部之后,行板主题又以2/4节拍出现,由钢琴在左手的一连串三十二分音符背景上奏出,旋律热情奔放,表达出云南地区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真切感情。

二、《天山风情》

(一)《天山风情》的乐曲分析

《天山风情》这首曲子并不具体描述一件事物或一件事情,而是风光性、风俗性的描写。旋律特点是引用一些新疆民歌的小调特点,特性浓,有力的突显了二胡作品的时代感。

1.体裁曲式结构分析。《天山风情》是王建民先生二十世纪末创作的一首大型二胡协奏曲,更准确的说是王建民先生将之前写的一首轻音乐的主题加以改编而成的。

这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全曲共有十个段落,一共转了六次调性:C-F-bB-C-bE-F-C-F.由主调经过两次之后又回到主调,最后以下属调作为尾声结束全曲。

2.特性音程、人工音阶的使用。乐曲一开始的引子从散板弱起,节奏自由,#D、#G、bB、#C等临时变音的出现形成了富有新疆特色的小二度、增二度旋律音程,见谱例14:

3.节奏节拍。《天山风情》在节奏方面运用较多的是混合拍子、弱起和休止。见谱例15:

利用不同的节奏使重音错位,感受重音的变化,以及谱例中休止符和十六分节奏型大多都是弱起,都增强了乐曲的律动感。

4.特殊演奏技巧。左手在弦上轮指以发出类似弹拨的效果,右手配合节奏用弓毛摩擦内弦。在快板前的过渡部分,用来表现兴奋热情的情绪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见谱例16:

另一个特殊演奏技巧是左右手拨弦,模仿新疆民族手鼓这一地域音乐特性,很明显这首曲子在节奏方面还借鉴了类似伦巴、探戈等一些富有活力的舞蹈节奏。其间休止符的加入是该曲体现新疆音乐特色的标志之一,极富动感和律动。

(二)新疆音乐风格特征表现

新疆的音乐风格本身就有着明显的韵律,它具有一种感染力,很容易将人代入到这种热烈欢快的气氛。新疆音乐节奏主要体现在混合拍子的节奏型,常常在每个小节的节奏划分上出现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形式,7/8、12/8这样的拍子组合以及切分和附点节奏也经常出现,不断打破传统常规的节奏重音规律,反观去强调弱拍上的重音,但拍点在关键之处仍然能够重合。旋律较常运用四度和五度两种音程关系,装饰音使用频率高,这便是新疆音乐的精妙之所在:包括运用了木卡姆音乐的元素,如增二度音程等等,都表现出鲜明的舞蹈性和韵律美。

在《天山风情》的引子部分,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主题句,见谱例17:

装饰音EFE包括#D构成了一句全部都是小二度音程组成的乐汇,加上#G和F的增二度的存在,刻意的制造了一个小二度接减三度的组合作为装饰音加在主音上,使主题材料的新疆风味最强烈。

引子其他部分的材料没有改变,就是通过变化再现和变化音的频繁使用,不断创造增减音程,以此突显出新疆风味,见谱例18:

#D,#GbB,#C仍然是形成二度音程交替进行,这种打破传统既定的音乐形态也是新疆音乐的特征之一。

下面这段谱例是四拍子加三拍子的混合拍子,但在加入了休止符后造成一种先三拍子后四拍子的乐感,在演奏技法上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节奏习惯打破,将乐段的节奏性和舞蹈性突显出来。见谱例19:

整首樂曲另一处具有新疆音乐元素的部分就是模仿“冬不拉”的段落,见谱例20:

在这一个段落里,二胡声部负责伴奏,融入新疆歌舞音乐经常使用的拍点,利用前短后长这一节拍特性,实际演奏时左右手拨奏结合,就能达到冬不拉的音色效果。

三、王建民先生作品的地域性音乐风格

王建民先生曾经谈过,二胡创作的旋律是他首先需要关注的,在几首狂想曲中的风俗性部分,王建民先生不仅仅是单纯的描写某一个地域或者某些单一的东西,而是对某一个地方的素材包括其音调特色进行引用再发展。王建民先生把一些民歌的特性素材摘出来,其创作作品中的动机是将这些熟悉的普遍的音乐素材尽凝练而成的,然后将动机素材扩展形成新的旋律类型。通过调式转换,或延伸,使其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但在变化中仍紧紧地保持着动机的音乐风格。他所想要表现的,不单单是地域印象,而是在风格不写杂的前提下,突破地域性的局限,表达出一种中国民族大的风格的作品。从不同的地域音乐中摘取有特点的东西,但不是一种泛色彩的,这种核心音调的运用恰是王建民先生作品创作中新技术应用的体现。

其次,对于狂想曲这一体裁,王建民先生曾在谈访录有如下表述:“选用狂想曲这一外来的体裁形式,一方面是借鉴,另一方面正好符合我所要的表现及乐器的潜力发挥”,狂想曲这种非标题音乐,结构自由,多主体多段落,风俗性强,能够很好地表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并且呈现出的是一种更深刻的中国人的思想情感。

王建民先生创作使用的人工调式音阶这种新技术,为承继和立异民族音乐和发展民族器乐的表现力奠定了基础。这种技术是受到地域性音乐风格影响,比如云南、贵州地区的苗族飞歌中宫音上方大小三度音并存的现象,根据这集宫音上方大小三度音并存的特性音调,排列出人工九声调式,锁住有特性的核心音程,改变其中几个音,这样听上去,时时刻刻都闪现主题的特征,也有新的元素在调式中。如在《第一二胡狂想曲》中,王建民先生所设计的人工九声音阶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编创思路上用创新拓展了可能性,极大地推动了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

王建民二胡创作中的新技术无疑为此后的二胡音乐打开了一条新思路:运用人工九声音阶扩大传统音阶的内涵,构筑“核心音调”丰富二胡音乐语汇等等,这是一种扩展性思考。创新是能够进一步发展音乐的具体体现,将传统音乐和创新的音乐有机地结合,并达到进一步的融合,才是真正的发展和创新,王建民的创作理念是二胡音乐领域向前进步的里程碑。通过研究学习王建民先生的作品,要展现出我们当代学习者对于二胡音乐未来突破与发展的热忱,博采众长,踏实努力,相信二胡未来的发展定是无穷无尽的、不可限量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