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紫砂壶初期的创作

时间:2024-05-04

霍红文

摘 要:宜兴紫砂茶壶的历史,有比较可靠的形象资料可供参考紫砂壶的年代,至今也不过五百年左右。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他陶瓷品类所无法相比的。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之美;紫砂的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29-01

一、前言

为什么一把小小的茶壶,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成为文人雅士、达官显贵乃至帝王公卿的喜爱之物?这与茶壶的本质很有关系,紫砂壶质地朴实、不浮不躁、含蓄内敛,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儒家”思想极其相似。品茶泡茶时,讲求的是心境,是一种静心的艺术,是一种思考,一种洗礼,一种回味,一种顿悟,这与禅宗思想又不谋而合。

宜兴紫砂壶根据形态可分为三大类:光素器壶、花塑壶、筋纹壶。它们三者鼎立并存于世,相互依托、互相映衬,共同体现出宜兴紫砂艺术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紫砂光素器壶,它以几何体为主。根据球形、筒形、长方体、立方体等几何形体演变而来。紫砂光素器壶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位的比例要和谐优美,制作技艺要精湛,并要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如壶的嘴、把、钮、盖、肩、腹、圈足等与壶身整体比例应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要清晰、流畅;它的造型比例、规整度、严密性等要求要制作到位;壶的嘴、把、钮在制作过程中要在同一直線上;壶底要平整,盖要严密,并能旋转自如;壶体不能有瑕疵等要求。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自宋代初创到明代日益成熟,清代继续发展至今长盛不衰。以其制作技艺精湛,造型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等传统风格而名闻中外,深受广大紫砂爱好者的喜爱。

二、历史的痕迹

北宋诗人梅尧臣(1002-1060年)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一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被后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依据,而且赞同者还为数不少,笔者虽不通文史,但总有些许怀疑。

宜兴紫砂壶发源何时?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此书将紫砂壶的产生,归为金沙寺僧所创。从侧面我们可得知在金沙寺僧时已有紫砂壶了。也就是说,在明正德年间已有紫砂壶了。该书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宜兴紫砂壶」的专着。

清干隆年间吴骞编《阳羡名陶录》、清光绪年间日本人奥玄宝《茗壶图录》、民国二十六年出版的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考》,皆延续了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的说法。

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出版的《国学论衡》第三期,刊登了谈溶《壶雅》一文,该文以为「泡茶用壶……宋元已有。」最早提出了阳羡紫砂壶宋元已有,有梅尧臣「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之句为证,文中提到周履道、马孝常《荆南唱合集》中有「阳羡紫砂」的记载:

(1)还提到蔡司沾《霁园丛话》云︰「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2)孙高士即元朝山人孙道明。

三、观初期紫砂之美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而以其独特的材质、浓郁的中华文化特征,卓越的实用功能而著称于世。

就其紫砂壶造型的形态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几何形,是根据方、圆、椭圆等几何形态变化而来的。第二类是筋纹型,是将花朵或果实的形态,加以图案画、规则化、组织变化成型。要求极其精确完美。第三是自然形,是根据自然界植物的枝干花果,或者动物,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器物用具的形态,设计成壶,体现了紫砂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966年,南京中华门外大定坊油桥发掘嘉靖十二年(1533年)司礼太监吴径墓葬,出土提梁紫砂壶一件,圆器,属几何型类。高17.7厘米,直径16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7厘米。此壶泥质较粗。提梁后支柱中段有一小孔,当是穿细绳扣牢壶盖子用的。这是目前发现的有绝对年代可考的仅有的一件明嘉靖遗物。时间大约距供春在金沙寺时稍后20年。早先紫砂壶的泥料,是属于比较粗的一类。这些对我们认识鉴别早期紫砂产品的基本面貌有极大地参考意义。

供春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制壶高手当推董翰、赵梁、元畅、石鹏四大家。董翰自创菱花式壶,已极为工巧。这是一种仿照菱花的四瓣,变形组成的八角形壶式。这种造型,可以在唐镜及宋碗中时常见到。菱花式壶的出现,对后来极为流行的筋纹型类的壶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赵梁的作品,以提梁式居多。董翰作品的风格文巧,而其余三家的比较古拙。可惜已无实样流传。

另一位壶艺高手李茂林,擅制小圆式壶。这种小圆式,可能就是后来大批生产的专门用来品茶的“水平”壶的初创。可以看做宜兴紫砂壶已结束了初创时期。在这时期中,几何型、自然型、筋纹型三类作品均有。但传世作品,除吴径墓出土的一件提梁壶外,只能见到一些后人仿制的作品了。自此以后,宜兴紫砂陶对泥料选择,坯件制作和烧成工艺,都日益讲究,有了很大发展,开始了紫砂壶史上第一个辉煌的时期。

参考文献:

[1]上海工艺美术,2001.

[2]宜兴陶瓷发展史.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