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黄保华
摘 要:敦煌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我国优秀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艺术成分,外为中用,经过千余年间连续不断的努力,创造了具有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卓越的艺术品。如北魏艺术的粗犷放达,遒劲有力,以人物为主的特点。本文从北魏时期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进行了探讨。在这一时期,敦煌壁画逐步的融合了来自天竺、西域的佛教艺术和来自中原的汉晋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原艺术,渐渐显露出了自己独特的敦煌本土艺术特色,强化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创作过程中会多少体现作者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状。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状入手,其次通过人物造型,从三个方面出发,具体以构图、线条的造型、赋色的造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人物造型。
关键词:敦煌;北魏;造型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65-01
一、社会背景
由于社会长期动荡不安,随着佛教的兴盛,外来艺术的传入,无论在美术的性质和风格上都起了剧烈变化。佛教艺术逐渐占据了艺坛,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无疑起着消极作用。但不等于说,我们可以简单地予以否定。佛教艺术在宣扬人生现实的苦难中也曲折的反映出社会生活。“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對这样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正象他是没有精神的制度一样。”(马克思语)
北魏前期,壁画多继承北凉时期的传统艺术,带有浓厚的河西文化气息。人物造型粗犷质朴,画面气氛热烈。后期逐渐融合了中原本土文化,画面中出现了明快生动的意趣。而人物造型丰润,铁线刚劲,色彩沉稳,面貌清瘦,脸型长圆,着衣西域式的袈裟和披巾长裙,潇洒飘逸,颇有顾恺之的风格。风格从早期的雄浑苍劲,粗放拙朴逐渐过渡为淳厚秀颈,自然生动。
二、壁画中的人物造型
(一)构图
北魏时期在构图上改变了过去的单幅画的表现形式,采用长卷式连环画的形式,按照两头到中央的顺序,将发生的事情分别绘画于画面两端,然后依据故事情节逐渐推向中部,详细描绘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安排在画面的中央,突出故事的主体。采用长卷式横幅,故事情节有两端向中间靠拢,高潮出现于画面中部醒目位置,以此突出和强化主题。
(二)线条的造型
北魏时期的人物造型较北凉的时期有了新的变化,线条组织严谨,手法更加熟练。圆润、勾勒遒劲有力,细匀挺拔,颇有“行云流水”之妙。如在说法图上的飞天一身捧花盘,一身散花,表示欢庆。面相丰圆,上身袒裸,身形修长,细腰,下着长裙,巾带长而宽,流利的白色长线勾画出长长的裙裾和飘带,表现出动态的节奏。具有中原风格,面貌清瘦,身体修长,戴着高冠,典型的秀骨清像。注重外轮廓线和神情的表现,通过描绘精细的外轮廓与某些重要的关系来表现肌肉、形体、态势的变化,显示人物的行为、思想感情及所要达到的故事情节。造型上上半身短,下半身长,飘带及双腿被夸张地拉长并顺势上扬,更显潇洒飘逸。匀细挺劲的黑线与白线相互穿插跳跃。如乐曲般高低相合,使飞天更显得身姿修长,灵活柔软。裙及飘带多使用蛇形的弧线,以不同的方式起伏迂回,如水波般顺势而有规律地回旋,连贯的变化使人的视觉注意力随之移动,使观赏者身心融入其中。
线的最基本形式就是轮廓线,这种剪影式的故事情节,使线条发挥了独特的魅力。土红色线在画面中使用的最多,一般多以土红色线勾画草稿(如伎乐飞天画稿)。其它的均为色上线,即在色层之上勾勒的定型线。如黑色线是在涂色结束后,以之为形象定形。从而增强了飘带、衣裙的动势和变化。
(三)人物赋色
北魏时期背景的红底色及人物肤色多为黑褐色,还结合了蓝绿。所以从单纯明快,浑厚朴实的暖色调转变为沉疑厚重的冷色调。北魏时期的壁画在人物的面部上采用了凹凸晕染法,即“天竺遗法”。以明暗关系表现立体感,是依照形体骨骼、肌肉的起伏晕染,主要在于表现精确的人体结构关系,特别是眉骨、眼眶、鼻翼等染得很准确。
它构成了北魏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黑格尔论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是曾说:“这是把痛苦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
另一种是我国中原绘画的传统染法,即染色法。在人物面部染两团红色,嘉峪关魏晋墓画中的妇女形象,炳灵寺西秦时代的女供养人,大多如此,只是简单地两块红色而不施晕染。北魏故事画中的妇女形象偶尔用。到了晚期,无论男女、俗人、佛像,都以朱红或胭脂染两面颊和上眼睑,以表现面部的色彩变化和立体感,并表现了面部固有色彩中体现立体感。
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在敦煌壁画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是“引入与突破”的时期。引入的是印度和西域的佛教艺术,突破的是外来文化格局。它逐步的融合了来自天竺、西域的佛教艺术和来自中原的汉晋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原艺术,渐渐显露出了自己独特的敦煌本土艺术地特色,强化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既达到了贯通中西的思想内容,又突破了自身的主体特色,为隋唐时代敦煌壁画的繁荣兴盛奠定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