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徐渭人格及书法作品之我见

时间:2024-05-04

王少文

摘 要:徐渭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早年扬名,屡试不第,戎幕到牢狱,最后在潦倒中离去。徐渭在戏曲、书法、绘画方面均有造诣。本文就徐渭人格及书法作品作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徐渭;人格书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J292.2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68-01

一、徐渭生平

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胡宗宪被下狱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非常贫苦。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书善行草。徐渭生性极为聪慧,以才名著称乡里,然而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直到四十一岁,考了八次,始终也未能中举。三十七岁时应胡宗宪之邀,入幕府掌文书。除过仕途不顺之外, 徐的感情也不顺利。 徐渭早年有一段美满的感情, 可惜未能持久,妻子早逝。徐渭对妻子的感情很深,如其中几首有名的悼亡诗, 由此可见一斑。

徐渭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戏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在戏剧理论方面,徐渭主张“本色”,即戏剧语言应当符合人物的身份。《南词叙录》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用笔狼藉,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徐渭书法和书法观的产生,是与明中、晚期整个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巨大变迁相吻合的。

二、徐渭的书法思想

徐渭追求本色,本色源于其论文的思想,而当这种思想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体系时,对徐渭创作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响不只体现在其书法,包括了绘画,戏曲,文学创作。比如他在《西厢序》中就有提到关于本色。而体现在书法方面,徐渭认为临摹只是个人的一种情趣而已,不必要保持和原有作品的一致性。在临摹过程中需要追求真实的自我,临摹的过程是一种感情的宣泄,,要突出个人特色。徐渭也认为,创作过程要不依靠别人,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用笔来书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徐渭的这种天成理论是其本色理论的一种延伸,无论如何对其进行描述,其最核心思想只有一点,坚持自我本真。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在创作的时候,更容易抛开外在条件的束缚,将个人最真实的情况完全融入到其中,因此从其作品中就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

坚持自我本色是一方面,徐渭在其理论形成前,同样也是借鉴前人优点,更专业的说法将其称之为师法前人。徐渭的书法学习过许多前人书法作品,如米,苏,祝枝山,怀素。而在其中对于祝枝山又是格外的推崇。后世对其的说法是,由于两人在晚年经历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欣赏其作品的时候往往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据说他的朋友曾经找了祝枝山的作品,遮住了落款让他辨识,虽然这一次的作品与祝枝山以往作品有一定不同,但是徐渭依然准确的辨识,并且说出了其特点。从此不难看出,他对祝枝山的作品有深入的研究。

许多后人认为,徐渭对于赵孟頫的评价更多的是源于一个媚字。每个人的欣赏水平是不同的,姑且不论其评价是否合理,徐渭认为赵的书法作品中缺少应有的骨力,缺少了骨力则没有了厚重与遒劲之态。中国人常说的骨气,形容一个人没有骨气,从某些方面来看,也可以和徐渭所谓的媚联系到一起。徐渭对于赵的评价,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对于个性的重视。书法从某些方面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多方面的特点,徐渭强调个性,强调写字要有骨,也可以理解为作人要有个性,要有骨。

徐渭的书法在成熟时期从整体方面来看,线条迅疾,似乎毫无章法可言。在书法上徐渭推崇倪瓒的古而媚,而同时又极力推崇祝京光的书法。结合到徐渭的人生,少年扬名但是却在仕途上失意,一连七次科考均不及第。相似的人生经历则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徐渭在学习了诸多名师的作品后,最后自成一体,其书风在五十岁之后日渐成熟,这大概也与其个人的经历相关。在经过了一连串的起伏后,已经是将近晚年。人在老的时候总是会审视自己这一生,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回首过往。经过了多年的积淀,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所有的一切融入到书法中,却成就了他的书法。徐渭的书法就像是个人的经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人生步入谢幕的时候终于成熟。

徐渭有一首诗,《题墨葡萄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该诗作于其四十六岁入狱期间。但是,完全可以将其看作是晚年的写照。半生落魄回首已是残年,满腹的文采却只能自娱。对于一个文人来说的,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纵然是满腹文采但是却无用武之地,无人赏识。而中国古的文人又自带一种文人气。个人的因素加之社会环境因素,最终成就了徐渭。

三、结语

徐渭的艺术成就是伟大的,而艺术成就背后却是个人复杂寥落的人生。徐渭的文学创作,书法与绘画从某些方面来看,是对个人真实的反映,也是个人情感的宣泄。研究古人的作品必须要结合到生平,作品不只是体现了一种艺术,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作者的价格与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彤彤.在孤独中品味艺术之美——徐渭书画艺术风格探析[J].大众文艺,2015(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