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媛
摘 要:关于黄宾虹先生的画学理论和成熟期的作品,相关研究论述已如汗牛充栋,但是,其早年绘画风格却鲜有人问津。笔者以为,早期作品不仅是成熟期作品的基础,也是研究黄宾虹先生整个艺术生命的关键切入点。
关键词:黄宾虹;家学;师承;虚实
中图分类号:I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14-01
一、黄宾虹艺术进程的分期
要对黄宾虹先生早期绘画风格进行研究,势必首先要弄清楚“早期”的具体所指。目前流传最多的说法是黄宾虹先生的作品分为“白宾虹”和“黑宾虹”两种形式,这种说法虽然是民间的说法,但也形象地说明了黄宾虹先生作品的两种不同风格。我们首先看看目前学界的几种观点。
1.黄宾虹艺术进程分期的代表观点。关于黄宾虹先生艺术进程的分期,学界有如下几个代表观点:王伯敏先生是黄宾虹先生的学生,他认为黄宾虹先生50岁前为早期,70岁为中期,70岁后为晚期。王伯敏先生的这一分期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美国人郭继生先生认为黄宾虹的艺术进程分为四期,第一期是50岁以前,此时期是黄宾虹学习古人和同时代人的时期;第二期是70岁前,为主要学习自然的时期;第三期为80岁以后个人风格的确定时期;第四个阶段为最后七年,风格变法,实现自己的理论的时期。骆坚群女士认为,黄宾虹先生60岁,确切地说62岁迁居贵池不成返回上海为早中期的分界点;中期指1925-1948年;晚期为85岁后的7年。这7年是是黄宾虹艺术最成熟,大器终成的时期。
2.笔者的观点。列举了学界的这三种代表观点,笔者拟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前三种分期,笔者更倾向于骆坚群女士的观点。本文只涉及宾老的早期作品,因此也只就此进行论述。骆坚群女士将黄宾虹60岁以前称为其早期阶段,这种分期,多是从黄宾虹先生的社会经历和艺术史的角度而言的。本文主要对黄宾虹先生的早期绘画进行研究,因此,立论的基点更多从作品风格的角度。学者们对黄宾虹艺术进程的分期更多是从社会学和艺术史的角度进行阐释,鲜有人关注黄宾虹先生自己的观点,黄宾虹先生曾说:“六十岁之前画山水是先有丘壑再有笔墨,六十岁之后先有笔墨再有丘壑。”可见,丘壑和笔墨是黄宾虹对自己山水画创作历程释读的关键点。从艺术研究的角度,创作者自我的解读只是一时的“体悟”,自然有其真切处,但因其缺乏理论家的训练和“创作冲动”的影响,因此,一般不将这种自我解读作为解析其作品的关键。
3.对“风格”的理解。法国作家G.-L.L de布丰有一句名言:“风格即其人”。黑格尔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说:“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不管西方美学家所谓的人格,还是中国先贤所谓的才、气、学、习,都是艺术家风格形成的关键。而人格和才气、学习的养成都与艺术家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黄宾虹先生这样家学渊源深厚的传统艺术家,其家学、师承和个人选择都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家学和师承。新安处于万山之中,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基本需求,依靠外出经商致富。而大好山水又使徽民“重矜气节,虽为贾者,咸近士风”。商业的成功运营是皖南学术发达的原因之一,文士商贾不但与书画家友善并成为他们的艺术赞助人,许多人自己还直接参与书画创作。与整个新安地区的风尚一样,黄氏家族与许多艺术家有过交往,前面提到的黄孟扶和龚贤的交往就是其中一例,而其家族成员直接进行书画创作的当也不在少数。
二、早年绘画风格浅析
1.前人孳乳。丘壑所代表的“形”是从学习古人和观察自然得来的。黄宾虹先生作为徽州人,新安画派对早期黄宾虹绘画的影响较大,黄宾虹先生在许多文章中也提及对新安画派的推崇和认可。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以渐江、程邃、戴本孝、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等人为代表。实际上,早期黄宾虹法乳最多的却并不是这几位新安画派鼎盛期的重要画家,而是新安画派的先驱李流芳、明四大家之首黄公望和清初“四王”中的王原祁。王伯敏先生说:“黄宾虹的山水画,如果按他的发展阶段,60岁以前,画得清清爽爽,一看即知受黄公望、李流芳、王麓台的影响。”
2.书画相通。在中国画传统里,书画相通的提法早已深入人心,从宋代苏轼对文人画的提倡到元代赵孟頫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黄宾虹画语录》里有一句跟此极为类似的话,他说,“凡画山,不必真是山;凡画水,不必真似水,欲其察而可识,视而可见也,故吾以六书指示法行之。”“以六书指示法行之”既是用书写法贯通于画法,这是黄宾虹从画之初期就开始坚守的原则,我们也可以在早期作品里看到这种坚持。
三、结语
学习前人、“以六书指示法行之”和重视虚实关系的处理是黄宾虹早期绘画风格的三大特点。在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黄宾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如此才为后期黄宾虹艺术的成熟积蓄了充足的力量。
★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023。
参考文献:
[1]王中秀.黄宾虹年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卢辅圣.黄宾虹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3]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分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4(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