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域特色乡村风貌的类型解析

时间:2024-05-04

陈怡瑄,李瑞君

(北京服装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29)

乡村在我国所占的比例很大,问题也比城市的问题更加复杂。纵观现在的乡村,出现了很多环境、建筑、景观、文化等问题,因而制定属于当地特有的改造升级方案,因地制宜地去提升当地乡村风貌乃是当务之急。

一、乡村风貌概念解析

(一)乡村

“乡村”从字面上看是由“乡”和“村”构成。“乡”属于最低一级的政权单位,“村”是中国传统的居民点,多由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姓氏聚居而形成。“乡”和“村”不仅体现行政的隶属关系,也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结构。

乡村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亦有不同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乡村”与“农村”画等号,二者都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中国乡村建设》(2009,朱有志)一书中也持相同看法。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英国规划学界认为从地域空间而言,乡村是指除去城市之外的广阔区域,包括无人居住的自然区,并不是狭义的农村发展地或者村民聚集点。农村是乡村的主体,乡村地区绝大部分是农村地区。而这范围不仅不同,刻画的角度也大不相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志华认为“农村的概念是一个产业区域概念,指的是以农业为基本产业的地区。乡村是一个管理区域概念,指的是乡政权管理的地区”。乡村的范围要比农村大一些。所谓乡村,是指由乡及镇与村两种社会构成的社会生活范围。

英国学者R.J.约翰斯顿(R.J.Johnstone)从用地功能、规模、居民特征及周围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给出了全面的解释:“乡村是指包含小规模、无序排布的村落,具有大面积的农林与未开发土地的地区。其中居民和建筑物,同广阔的田园景观有强烈的的依存关系”。

相比较而言,文章比较认同英国学者R.J.约翰斯顿的说法。

(二)风貌

风貌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物质与非物质、有形与无形的辩证统一。

“风貌”在《辞源》中有风采容貌的意思。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有“唐大中初,卢携举进士,风貌不扬,语亦不正”。风貌也指事物的面貌、格调。引峻青《记威海》:它朴质、刚毅、深沉、含蓄,更多的富有我们民族的风貌。

通过相关文献的总结,“风”原本是一种自然气候,而乡村风貌中的“风”表“内涵”,是一种社会气息,主要是指乡村承载的一种乡村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是乡村的灵魂,表现为人的精神内涵和一种物质特质;“貌”是“外显”,是具体的表现方式,是乡村的物质空间,是乡村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的综合集中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和“貌”二者开始组合出现,“风貌”一词应运而生,“风”以“貌”为载体,而“貌”是“风”的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传达乡村生活的精神取向和环境特质。

(三)乡村风貌

乡村风貌指:乡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乡村空间与非物质空间的总和。

乡村风貌不仅仅是乡村自身形象的重要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所属城镇区域内的乡村特征。

二、地域特色乡村风貌的类型解析

我国对于乡村风貌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处于落后的状态,对于乡村风貌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乡村景观的研究,或者主要的侧重点在城市风貌和乡村景观的研究上。随着目前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乡村风貌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虽然实践与理论丰富,但仍存在着种种问题。

国外关于乡村风貌的研究比较早,主要侧重在乡村景观规划方面,在一些法律体系比较完整、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较为成熟,在提升乡村风貌和乡村治理方面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理念和好的方法。

不同地区的乡村风貌差异较大,但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自然生态空间风貌

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着乡村的空间结构,为乡村提供得天独厚的天然“背景”风貌,位于湖南省的吉首市西部的德夯风景区(图1),山地起伏,绝壁高耸,重峦叠嶂,形成了很多天然陡壁、瀑布等,气候宜人,自然风光迷人。村庄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利用天然优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位于绩溪县的太极湖村(图2),缘溪河穿村而过,呈现一个“S”形,西边是村庄,东边是农田,整个村落看起来就像一个太极图,展现整个村落的风貌。从国内的生态空间不难看出,不同的海拔地势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因此自然的生态环境为地域构建了乡村独特的风貌基底,是相当珍贵的风貌元素。

拉姆绍是德国慕尼黑与国王湖之间的小镇(图3),沿河而建,坐落于山谷之间,一条乡村公路穿梭其中,与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融为一体。格林德瓦小镇(图4)位于瑞士中部伯尔尼高地的梦幻山谷中央,四周环绕多处雪山和冰川,周围的维特霍恩峰、斯瑞克峰、僧侣峰和少女峰共同成就了一幅雄浑壮阔的雪山幕景。通过观察国外生态环境可以看出国外的乡村更多依附于气候,不同的气候,造就不同特色的乡村风貌,并且重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田园产业空间风貌

田园产业存在于乡村的生态环境与聚落之间,是对自然空间的缓冲,国内田园产业主要表现在农作物上,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形成适合当地的植被作物。如江西婺源(图5),盛产油菜花,本是当地的油料作物,由于油菜花开在美丽的山水田园,缠山绕岭,如梯入云,盛开之际吸引一波又一波的游客。由地势和农作物组合成的天然田园风貌;有着“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美誉的浙江安吉(图6),白茶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是天然的田园风光,田园产业风貌独特。

欧洲的国家大多田园产业空间都远离城市,几乎在偏僻的地区,观赏性居多,如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图7),满是薰衣草。如荷兰的羊角村(图8),村内河网密布,水道纵横,所以也有人称这里是“荷兰的威尼斯”。除水之外的大面积都是绿色的草坪,多以环绕形式为主。

图1 德夯风景区

图2 太极湖村

图3 拉姆绍

图4 格林德瓦小镇

图5 江西婺源

图6 浙江安吉

图7 普罗旺斯小镇

图8 荷兰羊角村

通过对国内外的田园产业空间风貌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生产方式的不同决定了风貌的不同,国内更多的是重在生产生活中,先满足自身对农田的需求,后形成得天独厚的风貌;国外则本身就是为美化而建,更多的是一种欣赏。

(三)乡村建筑空间风貌

建筑空间是乡村或者小镇的活动载体,包括民居和公共建筑等,不同地域的建筑在材料、颜色、造型等方面存在差异,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表现出不同的乡村风貌。千户苗寨(图9)整体以木材的吊脚楼建筑为主,空间上层层叠落,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部原来用于存放工具和饲养牲畜。四川甲居藏寨(图10)的色彩极具特点,主要采用砖块、石材建造;古北水镇号称小乌镇,是北方的水镇,按明代的门楼风格建造的,灰色的图案,独具一格。无论是色彩,还是材料,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貌。

图9 千户苗寨

图10 四川甲居藏寨

图11 格里尼昂小村

图12 合掌村

图13 白哈巴村

图14 安徽宏村

图15 韩国河回村

图16 法国埃吉桑

国外的建筑空间相比国内更加丰富多彩,法国的格里尼昂小村(图11),兼具优雅和浪漫,除了有薰衣草环绕,建筑的门窗也都装饰有绚丽的鲜花;日本的合掌村(图12)多用特殊的稻草编织起层层屋顶,特别是两边的屋顶像是一本打开的书一样,形似佛教徒双手合掌的姿势,因而得名。可抵御严寒,减少受风力,使得屋內冬暖夏凉,更适合人居住。

通过国内外的对比发现,国内的建筑空间风貌都保留了原始的材料或颜色,建筑形式因地制宜;国外的建筑空间风貌与国内相似,也是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式,并且可以再进行创新,建筑色彩相对国内更加丰富。

(四)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风貌

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的风貌主要包含当地的生产方式、宗教文化、节日习俗、神话传承等一系列与乡村文化息息相关的物质形态。白哈巴村(图13)和新疆图瓦村受当地少数民族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聚落风貌,歌舞和美食都自成一系;安徽宏村(图14)的灯笼文化,蔚县的剪纸文化,当地的特色手工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传统风貌。

国外的传统风貌与国内的相比也是独具特色,风格迥异,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韩国的河回村假面舞会(图15)充满历史色彩,用神秘提升乡村的风貌;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的一座历史悠久的葡萄园小村落埃吉桑(图16),当地的葡萄酒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通过对国内外的优秀乡村风貌分析,发现国内在传统风貌上更多地侧重表演、工艺品、饮食文化、交通特色等,国外的乡村更多地注重外来游客的舒适感,而不仅仅满足当地的居民。

三、结语

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乡村风貌案例,不难发现那些特色独具的乡村或者小镇都有自己的特征或保留曾经的风貌,并把其独特之处强化放大。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乡村风貌的提升得不到重视,没有把乡村中自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没有在古老的风貌中再创新等。这些拥有秀美乡村风貌的村镇有一个共性,就是大都拥有优渥的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自然环境的先天优势确实是优秀的乡村风貌得天独厚和必不可少的硬件。此外,在乡村风貌的塑造中都基本上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自然生态空间方面。

国内外乡村,小镇都本着尊重自然,而不是更改自然的心态,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大前提下不断提升风貌。

2.田园产业空间方面。

国内外更是注重自然和经济的联系,把田园经济和农耕相结合,创造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3.建筑空间方面。

顺应地势和气候,因地制宜,灵活修建,形成了舒适和美学相结合的乡村建筑风貌。

4.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方面。

更多地发扬和传承自身的文化、手工业、地域习俗等,古老与现代相结合,传承经典,体验不同的文化,继承各具特色的精神风貌。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实施的深入,如何塑造能留得住人、能吸引人的乡村风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后续的乡村风貌提升中,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宜突出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发挥乡村特色,把地域特色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再发扬光大。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长城学者培养计划资助项目“中国传统地域性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项目编号:CIT&TCD20190321)的阶段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