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生的艺术教育改革与实践——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时间:2024-05-04

章斓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州 350117)

一、引言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活动可以丰富和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与创作水平,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们的创作力,科学和艺术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国内大学的艺术教育多数是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方式,面向大学生提供艺术欣赏、审美能力和艺术才能等方面的课程以供选择,所开设的艺术基础性课程相对较少。有些高校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未按国家和教育部要求配备艺术类的教师,更没有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和相关设施设备的采购。甚至有些工科院校只是开设了少量网络形式的慕课去充当艺术类课程,这些显然与国家教育部对现代人才培养的美育要求有着巨大的差距。

二、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新工科专业主要基于互联网,以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属于这一范畴。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传统的工科专业已不能满足这一需要。这就需要新工科人才不仅要在单一学科上有很深的研究,还应具有更加广阔的知识,满足交叉型学科融合的特征。通过运用已有的传统科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今的需要,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难题;不仅在所学学科上表现优秀,还要懂得社会经济、各项管理的知识,并且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文艺术修养。

作为新工科专业之一的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要求艺术和技术交叉融合的学科,它需要有很强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主要包含平面设计、二维、三维动画、影视剪辑、游戏设计、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等内容。数字媒体专业的毕业生面对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他们应当不单单只是从事相关专业的操作者,更是精通信息传播理论和有较强创新创意能力的设计者。因此,加强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自身发展需求,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基于新工科的快速发展,机械性、重复性劳动将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而需要创新、创意的学科则不可替代、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方面效果卓著。作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科学教育极其重要,但艺术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两者缺一不可。科学教育为人才提供逻辑、思辨、判断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则提高主体、独创、审美的判断能力。技术与艺术共同发展、理性与感性并驾齐驱才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展艺术教育,有利于为他们进行数字媒体相关作品的设计制作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创意想法,让他们成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打破技术和艺术的学科隔阂,让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思维模式更加科学。

三、目前高校工科学生艺术修养的现状

相比于文科和商科等其他学科的学生,工科学生由于专业课程更加繁重,常规工科专业的教学培养体系中艺术修养方面的课程与实践与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所以艺术教育往往不受重视。

(一)审美认知能力偏低

现代的工科学生听京剧的时候感觉枯燥无味;听交响乐又感觉坐立不安,甚至在剧场睡着;看公园的雕塑更是感觉云里雾里。这都体现出他们艺术修养的缺失,平时更多的面对符号化、公理化的科学知识,使他们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单调的逻辑空间里,艺术方面修养的缺失使他们无法去理解生活中的本来很美好的众多事物。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更多的提倡升学率,将文化成绩排第一位,这就使大多数学生不够重视艺术教育,从而导致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他们对人文、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不重视,使这些学科知识沦为边缘化。工科学生特别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同学如果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创新能力很低就会导致只会一味的模仿,没有自身的创新和特色,所做的只能是没有设计感、没有灵魂的程序,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作品。这样的程序就不会吸引使用者去交互、体验,更不会制作出符合设计美学的优秀作品。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严重影响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人文艺术方面的素质培养的教育质量较差,对今后的人生发展和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

(二)艺术基础水平较弱

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数字媒体专业的同学通过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够让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升、创新水平得到发展。另外在艺术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多让学生参与体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客观条件,例如增加艺术类课程、增设艺术类展览、演出的参观欣赏等,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艺术的氛围,逐渐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其实我国大部分工科院校都设有相关的艺术类选修课,如艺术类基础课程、设计课程、鉴赏课程等。但学生在选课时,大多会选修对今后工作有直接帮助作用的课程,或者是容易通过、相对轻松的课程。这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的艺术类课程却存在选课学生少,甚至人数不够开课这样的现状。工科生对高校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觉得艺术类课程只能丰富课余生活,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直接的促进关系,从而对参加艺术类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出现逃课、课上睡觉、玩游戏等现象。

(三)想像力创造力缺乏

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情愉悦时人的感知力也会更加的敏锐,想象力、创造力也愈加丰富。艺术活动是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能够极大地开发人类的右脑,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所做作品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综合性创作,不单单需要逻辑思维的应用,更需要形象思维的创意,才能设计制作出完美的作品。然而,学生对于前期艺术类的基础课程却不感兴趣,更希望尽快学习相关软件的操作,殊不知软件只是手段,真正重要的是创新创意的设计思维,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做出来的作品也只是模仿、生搬硬套,而艺术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四、培养工科生艺术修养的意义

(一)衡量工科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

开展适合工科学生的艺术教育活动能够使他们思维更加灵活,赋予他们更多创新创意的理念,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众多的艺术创作需要团队合作,艺术教育类的课程可以培养他们更加团结、创新、奋发进取,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实战经验、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培养道德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及鉴赏能力,可以使工科生更深刻地体会优秀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艺术教育的相关课程教学,可以使工科学生不再一味的沉浸在逻辑思维的模式中,通过美学、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熏陶,培养艺术气质及艺术素养,并且能够促进工科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提高数字媒体设计作品质量

大量艺术类课程的学习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其他计算机应用类专业最大的区别之一。如果没有艺术类的课程,数字媒体专业和其他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就失去了区别,做的作品也没有特色。正是通过艺术类课程的熏陶,可以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通过设计的作品展示自身的美学基础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联想水平,从而制作出有别于其他计算机应用专业同学的作品。正因为数字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它要求该专业学生不但要有出色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需要有很强的设计水平、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地植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审美能力、创新水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艺术类教育课程让该专业的学生慢慢能够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并将之应用于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五、培养和提升工科学生艺术修养的对策

(一)激发艺术教育师生的热情,从环境保障和物质支持上给予帮助

开设大量实用、有趣的艺术类课程供学生选择,创造校园内的艺术环境和艺术氛围,让艺术欣赏成为工科生们的日常行为,而不再是无关紧要的学科。将音乐、美术、书法、动画、影视等艺术类课程纳入工科生的选修课程,并设定一定的强制性规定,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推动工科院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二)注重艺术教育师资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将提升艺术教学实践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能给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带来更多的生命力和可能性。现在有些学校的艺术课程教师并不是专业教师,而是其他教师进行照本宣科式的兼职,这样的课程不会激起学生的兴趣,更不会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创新能力,所以,艺术类课程授课教师自身的素质非常重要。

(三)开展艺术教育资源的新媒体创新和平台创新

新媒体创新给艺术教育带来了更广泛的资源库和更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平台创新则给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分享舞台和展示舞台。

(四)增加艺术教育的实践环节内容

在教学中将艺术课程、作品欣赏和创新实践进行深层次的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来鼓励学生到实践中去,真正促进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新实践能力。

(五)将各类艺术活动和艺术类相关课程紧密联合

以参加活动、赛事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将艺术社团和艺术活动逐渐与艺术课程形成统一性的传播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有参与的渠道以加深对艺术教育历年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生艺术教育创新体系的实践应当从多方面着手,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