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传播背景下数字化图书的多元化阅读体验设计研究

时间:2024-05-04

王方强,韩君(通讯作者)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转型和发展,文化产业也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互联网化”。我们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有逐渐从纸质媒体阅读转换到互联网数字媒体阅读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消费者对数字化读物的文化展示需求越来越强烈,数字化读物的阅读形式展现也从简单的文字界面逐步过渡到融合图、文、声音、动效等多元化形式的展现。

一、对图书多元化呈现的思考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化阅读新模式

如今,互联网+潮流下迅速发展的数字化阅读新模式已深度影响着我们阅读的方式,数字化阅读已成为随时随地可以获取的模式,相比购买和携带纸媒的书籍、报刊而更加方便高效。除此之外,在阅读上也融入了更加丰富的多种形式体验,通过有声读物、社交分享、自媒体书评等参与式互动提升阅读的乐趣,音、色、形、景、物的结合为用户全方位地展示读物,阅读模式从一元变成了多元,从二维变成了三维,从传统静态的视觉变成了动态的包含了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立体模式。这些阅读新模式营造了良好的阅读体验,在有效促进地域文化传播及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沉浸式的数字化媒体用户体验设计陶冶了阅读者的情操,对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促进有所助益。

(二)数字化图书阅读体验的发展变化

数字化图书在2000年左右互联网发展初期,主要以PC网页端浏览阅读为主要形式,到后来可以把电子书籍下载到电脑上,用专用阅读软件或网页打开阅读。2008年国内汉王科技也推出了“黄金屋”系列的电纸书品牌,电纸书又称电子书阅读器,是电子书的一种展示平台。当年各大商业巨头都加大了对电子墨水屏幕的产品研发和推广,曾经抢占了潜力巨大的电纸书市场。与其相对应的txt电子书优势为体积小,是各种电子书的原始载质,缺点是缺乏功能,界面不美观。exe电子书是众多电子书格式中制作最复杂的一种,其优势是界面美观、功能多,可实现章节目录的翻页滚屏,排版上更加整齐,使得用户的阅读体验有所提升。缺点是体积相对txt大,不能在手机上阅览。pdf电子书是分为文字版和纸质书籍影印版两种类型,优势是章节目录很直观,安装pdf阅读器可以在手机上阅览。缺点是美观度和功能一般,在所有的电子书格式中体积最大。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的高渗透率普及,又出现了各类App数字化图书,如“掌阅”“微信读书”“文石”“博阅”“静境”“当当阅读”等众多新兴的数字化信息展示平台,它们的优势是越来越方便阅读的界面设计和互动形式,都使得广大阅读者在用户体验方面得到更多满足感和参与感。

> 图1 产品设计的结构图

> 图2 “俗屋”原型图

> 图3 “俗画”原型图

> 图4 “俗画天津”启动图标

二、App数字化图书用户体验的竞品分析

(一)关于“微信读书”竞品分析

随着数字阅读的高速发展,数字化阅读类App也出现了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微信读书”在众多竞品中是以社交圈子阅读的独特形式出现,为图书阅读类App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思路,也让阅读模式有了更丰富的体验。这使得其他各类App也竞相模仿。下面从用户群体、产品特色、提供内容等各角度对“微信读书”App数字化图书的特色进行分析。

1.用户群体:“微信读书”的目标用户以学生、精英、白领为代表,因为,这一群体的碎片时间较多,因工作或者学习需要,有不断提升文化素养的需求和个性化阅读选择的意识,所以对用户体验的要求很高。

2.产品特色:“微信读书”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心理诉求,为用户推荐符合用户爱好的书目,还利用微信平台本身的社交优势,建立文化分享平台,使用户在该平台上可以与好友讨论交流自己对所阅读书籍的感想和看法。同时在阅读界面上设置奖赏机制,通过阅读时长可以兑换“金币”,以此可以购买收费类书籍,阅读时长的排名还可以与好友互动交流,从而激励更多的用户阅读。

3.展现形式及内容提供:“微信读书”主要还是通过文字界面的形式展现内容,并以综合文献阅读的方式进行内容提供,内容包括文学、历史、经济、哲学、军事等众多门类的信息提供。

(二)分析总结

根据目前对“微信读书”类App数字化图书的市场调研发现,现有的数字化图书产品大都还是以较单一的形式呈现其内容,导致了大部分阅读类App产品设计缺乏趣味性和个性,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赢得用户的持续关注。基于上述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1.图书类App应该从更多元的角度去开发内容的呈现模式,在单纯的文字界面基础上添加插图、声音、小动画等呈现形式,增加数字图书的阅读乐趣。

2. App界面设计中应更多考虑产品的交互设计与用户间的互动关系,将传统纸媒图书制作精美、触感丰富、陶冶情感的特点与数字化图书电子阅读的方便功能结合起来,以解决目前大多数电子书单一化的信息输出模式。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为年轻用户设计更多的互动交流环节,从而打造一个线上的文化信息交流平台。

3.在阅读的核心功能设计基础上,添加特色功能,加入社交板块,并且可以和线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例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创书店等,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活动,引导用户关注文化产业。

4.纵观目前出现的各类数字化图书App,其在阅读内容的提供上均缺乏针对地域文化内容的多元化形式展现,对这一领域的数字图书设计开发,存在一定的空白。

三、“俗画天津”数字化图书App创意设计分析

基于对天津地域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数字化读物整体现状的解读,开发一款旨在广泛宣传天津各类民俗文化活动、非遗传承和历史文化名人的数字化图书App产品——“俗画天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设计研究项目。它以青少年读物数字化开发与应用研究为重要内容,实现“互联网+图书+民俗”的创新探索。

(一)产品设计开发的背景

天津地区作为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有着600多年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遗产,形成了特有的“津派文化”品牌特色,其文化遗产品类包括:民间美术类的民俗文化艺术、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地方戏曲、曲艺、神话传说、历史名人纪事等。天津是通俗的文化艺术中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的地方,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天津地毯等文化品牌更是享誉海内外,但天津还有许多民间的非遗产品形式却少有人知。“俗画天津”App的开发设计无疑可以对“津派文化”的深度传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信息内容在“互联网+”数字化图书的平台上得以展示交流。该App的设计和开发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相关内容的文本及绘本插画进行数字化的内容呈现,增强趣味性和交互性设计环节,使得人们愿意去阅读,是设计艺术学与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对发扬当地传统民俗和通俗文化艺术、继承传统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市场调研及功能、过程的规划

针对产品背景,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进行了市场调研,调研后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对用户进行了各项偏好、功能需求的详细分析。如“俗画天津”数字化读物App的目标读者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300多份有效问卷,然后对有效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功能规划。

1.对产品用户的定位分析

根据调研问卷的汇总分析得出结论,基于宣传天津民俗文化艺术的数字化读物App目前在市场中几乎没有,但其定位的用户群体大多对此有着明确的阅读需求,关键是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现天津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让阅读变得更有趣、更直观、更轻松。为研究用户的具体行为,我们又分别模仿不同的群体用户,行走在天津大街小巷、名胜古迹,观看各种天津的通俗文化演艺,居住在有浓厚天津风情的民宿,通过亲身体验,认真感受用户行为,思考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功能。通过这些体验,得出基本的用户画像,我们将产品用户定位在三种类型,如,对天津文化有情怀且想要深度了解天津文化内涵的本地原生用户,和在津长期驻留的外地学生用户,以及短暂来津观光旅游的用户,他们也都是喜爱天津文化的粉丝群体。

> 图5 “俗屋”界面设计

> 图6 “俗画”界面设计

2.对产品设计的过程规划

根据以上市场调研已确定了其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次要功能以及特色功能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功能确定后,开始梳理产品的整体框架,确定功能分区以及具体页面细节,并且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设计交互流程,制作低保真原型图,确定页面设计的结构。然后再根据用户分析结论定义视觉风格,其中包括图标样式、主题色以及辅助色的定义,页面的版式定义,再将页面的低保真原型图升级制作为高保真原型图。根据高保真原型图,制作可操作模型。最后,选择不同目标用户对产品进行可用性测试,测试交互流程的可操作性,以及交互目的的可完成性,根据可用性测试定义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功能。

3.对产品功能的定义

“俗画天津”数字化图书App的目的是凭借当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打造一个读书互动带动文化交流的网络平台,读者可以在线互动,通过有趣的交互模式,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以“俗屋”“俗画”“俗圈”“俗我”四个有针对性的功能模块,开发了四个主界面(图1)。“俗屋”即陈列、推送等书架的阅读功能,内容主要涵盖关于天津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民间工艺、非遗项目、民俗活动、文化名人、运河故事、神话传说等各类相关的文字信息,特色是围绕主题内容的信息能够比较集中地展现给读者,读者可以自由翻阅,随其兴趣浏览,满足用户对天津民俗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俗屋”界面有推荐和分享评论的交互功能,用户可以发表评论、分享经验。这个界面中设有签到的功能,以培养读者进入阅读的习惯。“俗画”的界面功能是打造一个充满画面感的原创空间,借此展现天津民俗文化内容相关的各类创意作品。在读图时代,“俗画”的界面设计风格考虑到目标读者的喜好和需求,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阅读体验。

“俗圈”也是App中比较有趣的功能界面,是引导读者参与App内置的小游戏互动环节,其目的是为App的大量原创作品“圈粉”、征集,实现原创作品的征集。读者借此可加深对天津民俗文化的印象和理解。同时,读者还可以在此界面与“圈友”分享心得,互相点赞,实现好书推荐等功能,形成阅读圈,进行社交活动、线下活动、举办论坛。“俗我”主要是App用户自我提升和学习的功能区域,主要满足用户设置和账户管理、查看浏览记录、存储可用信息、写笔记和阅读心得的功能需求。在此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分类以及阅读习惯的大数据分析,推荐适合的书籍信息,方便用户筛选书籍。

四、界面设计的交互流程

互联网+数字化图书App的多元化呈现,区别于大多数传统类型电子书的阅读形式,它更应是从概念的创新出发,直到结构、内容、界面形式、交互元素等多方面,为用户展现良好的阅读体验,增强客户黏性。App的子界面设计中,可以点击主界面的各项功能图标自动切换页面,并结合简单的图标位移动态效果缓解阅读疲劳。另外,在文字阅读界面中链接一些表现不同场景的声音和动图,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文字信息更加生动,增强感染力。

只有交互界面让用户感觉到友好、清新、独特,才能在众多阅读类App的品牌竞争中做到独树一帜。“俗画天津”数字化图书App通过界面优化创新和打造阅读形式及互动功能,使大众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空闲时可以仔细“看书”,碎片时间可以“听书”,无聊时可以进行社区交流,借此多元的形式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图2、图3)

五、App界面的视觉设计

(一)启动图标及视觉规范的设计

一款App产品的开发要保证交互行为的“易用性”以及产品视觉的“可识别性”,交互上符合用户使用习惯,视觉上保证产品对内的统一性和对外的个性化。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后期的正常运营。为建立UI标识和良好的视觉体验,我们从启动图标着手就重视规范设计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该启动图标从艺术表现上表明了App的属性和主题。(图4)

(二)高保真界面设计

为增强该App的客户黏性和趣味性,在开发设计中采用了高保真界面设计,主要为了高度还原天津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让用户在不知不觉的阅读体验中感受美感,这对宣传天津文化艺术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图5、图6)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更加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数字化图书App,作为承载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应该以一种更加符合现代大众的新形式出现。依托互联网+概念的实施使得图书阅读也有了更多选择,形式也不断变得多样化。同时,大众对地域文化的特色信息和文创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未来数字化图书研发设计的潮流利用图、文、声、动、画面等元素的高度融合模式满足读者的体验美感,因此,形式必须追随体验。《俗画天津》数字化图书App创意设计对此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在提高读者阅读体验方面做了一定的创新尝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