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宋全昌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0世纪初,西方出现的现代艺术运动从思想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和表达媒介上对传统艺术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彻底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和形式①。由于其强烈的前卫性,现代艺术(Mondern Art)又被称为“先锋派”(Avant-garde),先锋艺术的影响及其深远,伯纳德·霍伊斯里(Bernhard Hoesli)说“先锋派事实上促成了几乎所有的新生事物的生发”②7。20世纪的几乎所有设计领域都受到先锋派艺术的影响,其中以立体主义发挥的影响最为深远,建筑领域受其影响尤为深入。立体主义是20世纪现代艺术运动的起源与核心,但立体主义并非凭空而生,立体主义有其产生渊源,后印象派画家的形式探索正是它的源头。
后印象派画家塞尚(Paul Cézanne)因其对绘画表现形式与结构的开创性探索,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从传统绘画的追求表面真实和印象派的追求表面印象,转向追求实物存在的稳定性和结构性状态③56-57,探索让绘画变得伟大的结构和秩序④518。
在《圣维克多山》(图1)中,塞尚尝试描绘人眼所接收的视觉信息背后的结构,尝试用“结构性线条”来形成不同的效果,用“面”制造空间深度。画面中的每一处景色都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描绘,向观众同时展示了对象的平面性和立体性⑤728-729。塞尚还使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的几何形式来构图,以追求柏拉图所主张的绝对美和永恒美③9。
立体主义在塞尚形式与结构探索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创作实验,对物体进行一种特别的处理:把物体拆开,再把各部分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立体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立体主义阶段,分析立体主义阶段和综合立体主义阶段⑥。
1907—1909年为早期立体主义阶段,在《亚威农少女》(图2)中,毕加索(Pablo Picasso)把人物分割成了多个平面再重新组合起来,以表达从不同视角观看的效果;景深消失,人物形象呈现压平、扁平化的效果;图底关系开始融合。在《埃斯塔克的房子》(图3)中,布拉克(Georges Braque)则遵循塞尚的提议,把建筑全部简化了成了最简单的几何形: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④526-528。
1909—1911年为分析立体主义阶段,强调全方位地对物体的各个面都加以观察和表现,物体被进一步分解、分析,并将这些分析结果展示在画面上。布拉克的《葡萄牙人》(图4)中,已出现明显的平面透明性,可以透过一个平面看到另一个平面。
1912—1918年是综合立体主义阶段,又叫做拼贴立体主义阶段。艺术家从其他材料上剪下他们所需要的形状,将其组合起来以表现某个主题,绘画实际上变成了各种物体碎片的重叠与组合。在立体主义的激进实验中,西方绘画中的禁忌和传统被打破了,立体主义的影响开始超出了艺术的边界,拓展到艺术本身之外⑤760-762。
一战前,捷克一些对先锋艺术比较敏感的建筑师,已开始在设计中探索立体主义表现的可能性,用立体主义的形式语言在建筑领域展开造型实验,以1911年布拉格“纯粹美术家小组”和1922年“布拉格美术工房”的成员为代表。1911年巴维尔·雅纳克(Pavel Janak,1882—1956)在捷克立体主义建筑宣言《棱锥与棱柱体》(The Prism and the Pyramid)中提出:“自然界的现象都是被一些看不见的力所驱动的,由于那种力所形成最美的形态就是结晶体,这正是表现建筑的精神性最理想的形态”。建筑师约瑟夫·霍霍尔(Josef Chochol,1880—1956)宣称“建筑是形态的问题,既不是目的的问题也不是材料的问题”,捷克立体主义建筑师们在纯形式领域对建筑进行实验探索⑦(图5、图6)。建筑师们借鉴早期立体主义《亚威农少女》形式处理的手法,用抽象的几何语言同时表达物体的不同侧面,在立面上使用方锥、菱形、直线、斜线和斜面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⑧。
图1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1902-1904年 布面油彩 69.9x89.5cm 费城艺术博物馆
图2 巴勃罗·毕加索《亚威农少女》1907年 布面油画 244x234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3 乔治·布拉克《埃斯塔克的房子》1908年 布面油画73×59.5cm 波恩艺术博物馆
图4 乔治·布拉克《葡萄牙人》1911年 布面油画117×81cm 巴塞尔美术馆
图5 科瓦诺维茨别墅(Kovarovic House,1912-1913,约瑟夫·霍霍尔)
图6 法拉住宅(1913,巴维尔·雅纳克)
图7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中使用的加拿大谷仓及升降机插图
图8 德绍包豪斯学院(D essau Bauhaus,1925-1926)
图9 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1928-1930,勒·柯布西耶)
图10 德绍包豪斯学院(Dessau Bauhaus,1925-1926,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立体主义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发展为“纯粹主义”,1918年勒·柯布西耶与阿梅代·奥赞方(Amedee Ozenfant)发表《立体主义之后》宣言,反对把立体主义用于建筑表面装饰,而提倡将立体主义用于整个建筑物的造型。纯粹主义并未突破立体主义的范围,它仍是立体主义的一个分支,勒·柯布西耶建筑创作的形式素材基本来自于他的绘画实验。在1923年出版的《走向新建筑》中,他热情地讴歌了立方体、圆锥体、球体、圆柱体和棱锥体,认为它们就是最美的形体,是艺术造型的本质,并列举了埃及、希腊和罗马的伟大建筑遗存都是棱柱体、立方体、圆柱体、三面角锥体或者球体的建筑⑨26。书中通过反复出现着巨大的北美圆筒状谷仓照片插图,标榜出现代建筑应该采用的形态标杆。(图7)
此外,在现代建筑的摇篮包豪斯学校里,随着一批有先锋派背景的艺术家进驻,立体主义的艺术主张得以传播和渗透到现代主义建筑中去⑩,建筑造型上的立体主义化成为20世纪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普遍特征。
建筑史学家希格弗莱德·吉迪恩(Siegfried Giedion)提出,立体派画家探究出来的空间关系方法,促成了一个新的空间概念的形成:空间—时间(Space-Time)。立体主义放弃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画法(Perspective),不再从最有利的一个视点来观看物体,而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同时观察在物体,还试图从内部结构来掌握物体。立体主义既环绕对象的四周观察,又钻入观察对象的立面,即立体主义在空间中引入了时间向度305-306。现代主义建筑正是应用了这样一种新的空间观念,摆脱了单一视点的方式,吉迪恩以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包豪斯校舍和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作为典型范例来阐述现代主义建筑中“空间—时间”模式。风车状的包豪斯校舍由不同的单元互相融合在一起,人无法靠一个单一的视点而洞察整个复合体,所以需要绕着走动,还要从上方和下方去观看它(图8)。萨伏伊别墅更是完完全全的空间—时间构造,“这座房屋实际上并无什么正面、背面之分,因为这个住宅的每一边都是开放的……只从某一个点来观看萨伏伊别墅是无法了解这座建筑的……住宅的每一面都有挖空,从断面上的任何一点,均巧妙地显示内外空间的互相贯穿368-369。(图9)
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则把直接将立体主义在空间概念上的这种探索称为“第四维空间”。“观看角度这种在时间上延续的位移给传统的三维空间增加了一个新的一维空间,这样,时间就被命名为‘第四维空间’”。赛维认为第四维空间为严格区分真正的建筑与画面上的建筑提供了科学依据,第四维空间可以用来确定建筑的容积的形式,也就是由墙面围成的盒子的形式。1912年的画作一样,同时表现两个面,既是正面又是侧面345-347。
希格弗莱德·吉迪恩在《空间·时间·建筑:一个新传统的成长》中提出了立体派绘画中的透明性(Transparency)问题,并将透明性引入现代主义建筑。吉迪恩赞扬了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形成的透明性:可以同时看到楼房的里面和外面(图10),像毕加索1911—
柯林·罗(Colin Rowe)将透明性加以区别,区分了物理透明性(Literal Transparency)和现象透明性(Phenomenal Transparency)。物理透明性由建筑材料本身的透明造成的,吉迪恩所赞扬的包豪斯校舍的透明性属于物理透明性。而现象透明性则是指一种空间秩序,立面上多个层次叠加,形成的视觉效果。柯布西耶的加歇别墅(图11)和国联大厦(图12)都是现象透明性的典型代表。
柯林·罗将透明性作为一种对现代建筑进行形式研究的分析和解释方法。伯纳德·霍伊斯里则在柯林·罗的基础上对透明性的概念赋予更广泛的意义,将透明性发展成一种对建筑设计进行形式探索的手段和工具,并用于指导设计实践。伯纳德·霍伊斯里认为:“在任意空间中,只要某一点能同时处在两个或者更多的关系系统中,透明性就出现了”②85。在这样的定义下,“交叠”(Superimposition)和“拼贴”(Collage)就成为两种表现透明性的重要手法。
伯纳德·霍伊斯里以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西塔里埃森为例来阐述这种平面图上的交叠关系。西塔里埃森在平面上是由两套互成45°角的坐标网格组成,平面中的节点同时处于两套坐标体系中,导致了透明性的空间组织(图13)。伯纳德·霍伊斯里将这种坐标网格叠加的方法用于设计教学,对后来的新一代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网格叠加的手段在后来的解构主义倾向建筑师作品中被频繁地使用。在埃森曼(Peter Eisenman)的“纸板建筑”(Cardboard Architecture)系列形式研究中,住宅2号有两套结构:一套对应工程学的结构需要,另一套结构指涉建筑学意义的结构。住宅3号,埃森曼将则两套结构互相扭转、交织(图14)。在他设计的柏林IBA公寓楼上,外立面有一条贯穿外墙与窗户的水平红线,标记着被拆除的柏林墙高度,而户型内倾斜的两套彩色网格的斜度,则来自于对柏林不同历史时期同一街道错位的历史叠加丹尼尔·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柏林犹太博物馆外立面上象征伤疤的错乱切痕,实际上来自于与远处某条道路的叠加(图15)。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的拉·维莱特公园里的红色疯狂物,其形状也是分别来自于周边环境里各种物件对它辐射的结果。(图16)
图11 加歇别墅(Villa Stein,1929,勒·柯布西耶)
图12 国联大厦方案(League of Nations,1927,勒·柯布西耶)
图13 西塔里埃森(Taliesin West,1937-1959,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图14 埃森曼住宅3 号(1970,彼得·埃森曼)
图15 柏林犹太博物馆(Jüdisches Museum1998-2000,丹尼尔·李伯斯金)
图16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的红色疯狂物(1982,伯纳德·屈米)
图17 拼贴画谜(Collage Rebus 3,丹尼尔·李伯斯金)
图18 巴黎大学城瑞士学生会馆(Swiss Pavilion,1931-1933,勒·柯布西耶)
图19 德累斯顿军事博物馆(Dresden’s Military History Museum,2001-2011,丹尼尔·李伯斯金)
图20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2003-2007,丹尼尔·李伯斯金)
伯纳德·霍伊斯里认为透明性之所以能够成为设计的工具是因为它容许拼贴(Collage),通过拼贴可以达到多元参照物的杂乱的整合之路②99。“德州游侠”(Texas Rangers)将立体主义拼贴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探索和空间生成手段用于建筑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德州游侠”成员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罗伯特·斯拉茨基(Robert Slutzky)后来主持的库珀联盟(Cooper Union)建筑学院毕业生丹尼尔·李伯斯金的“Collage Rebus”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将立体主义拼贴画技法用于解构和重组建筑平面,并将其生成三维空间的训练过程(图17)。1978年柯林·罗提出“拼贴城市”(collage city)概念,把立体主义拼贴引入城市建筑立面设计,主张以一种碎片化的、包容性的而非以一种整体化的、排他性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复杂性问题。柯林·罗认为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屋顶、瑞士学生公寓毛石墙和雀巢公司展示馆都是典型的拼贴匠实例(图18)。柯布西耶作为纯粹主义画派的建筑师,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各种立体主义的手法,早在1919年,柯布西耶就在他设计的莫努尔住宅(Masion Monol)中对房屋的结构采取了一种“拼贴主义”的手法17166。柯林·罗的拼贴城市主张可能是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或手法之一便是拼贴,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和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的作品中都大量使用拼贴手法。这种拼贴手法已成为当代建筑师的共识,尤其在旧建筑改造中常被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丹尼尔·李伯斯金的德国德累斯顿军事博物馆扩建设计(图19)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扩建设计(图20),就显示了通过交叠、拼贴造成的新旧肌理共存的惊艳效果。
立体主义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深远并非偶然,是其本身属性和时代必然的结果。20世纪被称为机械时代,其时代特征表现为技术与美学分离、简单几何形式主导,机器大生产要求规则和非个性化的美学特征265-266。20世纪初的现代派艺术正是基于这样的机器文化而产生,致力于探索符合机械美学、表达时代精神的艺术语言。立体主义则成功地把机械形式和法则应用到艺术创作中③57-60,形成了非个性化的、可复制的作品特征与与艺术语言19260-261,成为20世纪初的先锋派领袖。
自文艺复兴时期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的艺术史名著《杰出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生平》(Live of The Most Eminent Painters,Sculptors,and Architects)诞生以来,绘画、雕塑、建筑成为艺术三姊妹,三种艺术形式密不可分、互相影响。虽然18世纪以来,建筑的地位上升,在艺术类别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到20世纪初,绘画领域的探索已经领先于其他艺术形式,先锋派绘画成为与时代共鸣的艺术形式⑨23。20世纪的众多建筑师信奉黑格尔“时代精神”理念:建筑艺术必须表达某一时代中占统治地位的技术和社会力量285。建筑师要探索表达时代精神的建筑与城市形式,向先锋派绘画中的立体主义学习成为必由之路。
20世纪的建筑与艺术领域都推崇创新,颠覆式创新面临巨大的传统阻力。向过去已经成功的颠覆式创新寻求经验,是必然途径。与过去业已成功的颠覆式创新建立联系,为自己改革获得合法性,是20世纪建筑设计创新的途径之一,而立体主义正是那个最合适的“成功的过去”。
注释:
①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85.
②柯林·罗,罗伯特·斯拉茨基.透明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③凌继尧等.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④马克·盖特雷恩.世界艺术史九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
⑤弗雷德·S·克莱纳,克里斯汀·J·马米亚.加德纳艺术通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
⑥罗斯玛丽.兰伯特.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8-9.
⑦百年前的捷克立体主义建筑和设计[J/OL].(2016-02-24)艺术客,https://mp.weixin.qq.com/s/mnJc3TOLLFK_coL0JK4fkA.
⑧陈翚,杜吕远方,许昊皓.“分层”与“叠加”:立体主义建筑的创作手法研究[J].新建筑,2018(2):136-141.
⑨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⑩张卫,欧阳虹彬.立体主义艺术与现代派建筑[J].中外建筑,2002(5):6-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