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与产业有效衔接下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04

张 妍

(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384)

近年来,全球信息化速度发展迅猛,制造型企业越发重视设计创新所带来的强大经济效益。设计肩负着融合功能、信息、审美、科技等诸多要素的重要使命,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工业设计从早期的装饰设计、样式设计,到现在的以人为本、绿色设计、低碳设计,都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社会、文化、人文需求的不断更迭中演变过来的。工业设计教育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下突破原有的物质和精神界限,灵活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强大的社会需求带来了工业设计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也为社会注入了大量的设计人才,但教育的同质化和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

一、国内外理工类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建设情况

国外高校往往重视心智的训练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秉承自由式教育主旨,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近代欧洲大学较推崇理智培养和绅士教育,这些教学理念也逐渐影响着美国的一些高校。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其主选课程涉及工业设计基础设计、现代制造过程、数字产品模型化、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等;实践环节包括过渡的工业设计数字系列实践、改进的工业设计系列实践、专题项目等;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了解人类特征、产品与人与环境关系、与消费者沟通的能力,重视实验室和实践经验。

伴随社会发展,中国对设计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对设计教育愈加重视。目前,在设计教育方向上,综合性高校一般采用统招统考形式招生,较重视科学与理性的统一,更加强调设计理念的开发;艺术类院校则采用艺术类学生单独招考形式,偏向具有艺术能力基础的考生,教学理念中更加强调色彩与审美的结合,注重造型与表现。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为例,其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设置了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类专业“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并率先推行“艺工结合”的教学体系。该校关注于“地域化” “人性化”“生态化”“数字化”等设计特征变化,与时代发展、地域特征相吻合。

二、产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关联上存在的问题

设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检验其价值。产品设计专业应该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目前,国内部分高校设计教育的最终成果仍停留于纸面上,缺乏实践应用环节。设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服务社会而需要再次培训,造成了企业成本的提高与社会资源浪费。

第一,由于国内大多数地区工业设计企业还没有形成具体规模,多数毕业生愿意选择一线城市如北京,或者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展,造成优势资源的不均衡发展。

第二,院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条件存在差距,使毕业生不能在短时间内融入企业核心领域,造成培养过程过长,不能胜任企业工作的局面。

第三,工业设计产业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在行业范围内没有前瞻性的设计氛围和创新意识,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

第四,部分制造型企业仍处于仿制、改良的设计阶段,局限了设计人才的发展,也拖延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联性分析

现今的产品设计教育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相应的产业需求,主要表现在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明显薄弱,不能做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设计人才是近期高校将面临的最现实问题。目前,高校产品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中,直接连接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数字信息化平台始终没有有效的建立。只有高校与企业做到需求互通,设计教学才能更加贴近社会需求。高校产品设计专业针对当前产业发展建立数据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发展方向,从宏观立场客观分析产品设计的走向。校企合作方式可在高校内融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也在工作中学习。多学科联合毕业设计小组的建立,将使产品设计向更多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为设计类学生提供针对性、综合性的培养。

四、教育与产业有效衔接下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客观分析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展开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层级需求分析(表1)。同时分析目前综合性高校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客观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并总结数据,探究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掣肘因素。

通过校园麦克斯系统对产品设计课程中的43名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第1题 您认为目前产品设计类企业对高校设计类人才的需求表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题]

教师总结:对条件l1⊥l2的转化,思路2用的是勾股定理,思路4用的是平面向量知识,二者虽然角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坐标运算得出结果.思路4之所以能顺利得到k1k2=-1,是因为得到④后并没将其左边展开,而是根据其形式与斜率公式形式的结构特征,计算k1k2.如将④左边展开,则和思路2中的③完全相同.实际上,得到③后,观察其中含有项,而和相乘可以出现因而尝试计算k1k2是不难想到的.

> 第1题

第2题 如果建立校企互通数字化信息平台,您最希望能在平台上获取到哪些信息?[多选题]

> 第2题

第3题 您此次课程中调研部分是如何实现的?[多选题]

> 第3题

第4题 您对“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利用以天津文化为主题形式模拟企业命题设计的授课过程感觉是否得到了锻炼?[多选题]

> 第4题

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对企业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对自身职业规划有一定的思考,希望能够在信息化数字平台中等到更多的企业招聘信息、校企技术共享、信息需求共享、学生设计成果转化信息等信息。能够从实地调研和网络中得到信息数据,指导设计。大多数同学能够认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模拟企业工作室的授课模式。

表1 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层级需求表

(一)以调研方式建立产业发展分析数据库

运用网络技术搭建校企互通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将资源共享给不同需求的终端用户,从高校层面获取了连接社会需求的教学方向,为企业注入了新灵感;从企业层面获取到了可用人力物力资源,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建立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数据库,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应对科技、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设计方向变革,使学生进入企业、市场亲身体验市场和消费需求,认识工艺流程及材料,帮助其在学习中更好的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通过互联性分析初步构建校企互通的数字化信息平台。现今,制造型企业呈现劳动、资本双密集的特点,设计创新成为了打破固有生产模式、创造利润的新途径。具有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的高校能够为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提供新的能源。通过对校企需求的互联性分析发现,建立校企需求互通数字化信息平台,融入制造型企业、高校、广告媒体、市场营销类等企业,使企业需求与高校资源有效衔接。在校学生可以更广泛的了解社会需求,合理定位自身发展方向,为高校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以调研方式积累更新产业发展数据库。在不同阶段的专业课中设置详实、细致的市场调研机制。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深入企业、市场,对工业设计产业、制造型企业、消费市场进行系统调研并整理出文字和表格形式的调研报告。经过每届学生的循环更新、积累,形成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数据库,利用图表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产业发展动向。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对行业发展的敏感度。

(二)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企业导师引入高校,与高校教师进行联合指导,丰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互联互通。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也在学习中工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产、学、研”的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个性化、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专业教学与就业、教学与产业有效衔接,增强学生岗前实践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使静态的授受教学向动态的参与教学转化,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合作,交流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配置多学科交叉模式的毕业设计小组

建立学科交叉型毕业设计模式。综合性高校中的资源配置能够极大满足工业设计学生对于跨学科学习交流的渴望与诉求。学生在系统设计产品过程中应该对产品的市场需求、功能原理、逻辑结构、人文审美做具体的规划设计,交叉式毕业设计模式,以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为纽带,将不同学院中不同专业学生融合在毕业设计小组中,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利用学科优势共同完成系统设计,将使产品设计更加系统化、深入化。最终,以组为单位进行综合答辩。提升了学生对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的总体认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拉近了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对有效衔接企业具有重大作用。

建立学科交叉式毕业设计小组,将高校多元化学科资源整合利用,根据小组产品设计方向,选定组员配置,分工细化每个设计实践环节,发挥不同专业优势,将产品设计深入化、综合化。

五、总结

本课题通过分析具有一定产品研发能力企业的人才需求,为高校设计教育指示出了现阶段的发展方向。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搭建了教育与企业间资源互通桥梁,以调研方式建立产业发展分析数据库,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并配置多学科交叉模式的毕业设计小组,使本科教育始终围绕着产业发展、市场需求,避免校企脱节,资源浪费,做到高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无缝衔接,构建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成果和创新型设计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