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时间:2024-05-04

张晓晴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州 510300)

一、课程改革缘起

小型建筑设计是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的第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课程,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专业基础课程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也学习了建筑结构概论、空间形态等课程,但该课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建筑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该设计课程掌握正确的建筑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阶段总结,存在以下3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课程设计如何体现高职特色。目前我校的小型建筑设计课程主要沿用本科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目的是教授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由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和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所以高职与本科院校的设计课程应该各有偏重,高职环艺专业的小型建筑课程应该偏向于理论基础之上并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掌握和工程知识的了解。第二,如何让学生在课程中清晰的了解设计各阶段与整体的关系, 从而系统地掌握建筑设计思维与方法。由于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满怀期待,但却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部分学生只是跟随老师设计建议推进设计,经过多次设计课程后依然对设计方法和思维难以把握。第三,如何让学生体会建筑设计是基于各种条件制约下的创意结果,是二维于三维的综合思考设计过程。常有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只关注平面功能,不注意设计初期的形态构思,导致设计成果外部形式不理想;只关注外部形态,忽视内部功能及外部环境条件,只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牺牲了建筑实用性和空间的建构。

因此,重新评估高职小型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方案,以应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重大变化,应对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本思路

基于对多年教学的反思与总结,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包括三点:项目主题式教学、阶段化项目主题模块推进、二维与三维互动。

(一)项目主题式教学

项目主体式教学模式包括职业岗位任务分解、主题概括和项目载体三部分。首先,在分析专业职业岗位所的要求所应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关注和仔细分析完成每一件工作任务所应备的理论基础、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情感等,并将不同的具体工作任务以主题为中心加以聚集起来,概括、抽象成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若干主题任务。然后,创设一个有利于达成这些主题工作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并将主题任务结构化为项目主题模块,每个主题课程模块又包括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情景、教学步骤、考核重点,同时构建对应的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具体设计项目驱动,通过“项目主题式”课程模式学生提供为了其合理的职业生活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体现的是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图1)

图1 项目主题式教学体系

图2 项目主题模块内容

图3 意象草图

(二) 阶段化项目主题模块推进

改革后的小型建筑设计课程围绕项目主题式教学,在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主题模块教学中,将复杂的设计问题对应拆分成若干个相对单一、渐进的阶段性问题和项目主题阶段任务、然后分别研究求解,再将结果进行综合与深化,最终形成设计成果。其中,每个阶段性问题包含有若干课题训练任务,针对各具体课题训练明确提出实施的内容、要求和方法。通过阶段训练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普遍性规律,加深相关概念的理解,掌握设计方法。以项目主体模块结构支撑为基础,将复杂的建筑设计过程序化、阶段化,有利于改变以往建筑设计教学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况,有利于帮助首次接触建筑设计的环境艺术专业学生认识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使其能循序渐进地掌握设计思维和方法。(图2)

(三)二维与三维互动

建筑设计一般是从二维平面入手,但建筑是三维的,因此,建筑设计应该是二维平面设计和三维空间设计的一个整合的过程,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应该是同步思维的。因此,课程项目推动与执行过程中强调通过剖面图和研究模型对空间形式与外部造型进行对方案进行研究、推敲、比较,以二维平面控制功能和空间组合,以三维空间形象验证平面,使平面、空间、造型同步互动,反复推敲从而推进设计进程,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三维造型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设计过程中,学生不单要运用传统徒手草图展开方案设计,还要借助研究模型和电脑辅助设计软件对方案进行推敲和深入,改变以往注重二维而忽视三维思考的现象。

三、课程设置

(一)选题

为了让学生在建筑设计之始避免面临过多的设计矛盾,建筑规模和各种限定条件均作了一定的简化,常选取功能并不复杂的具体小型设计项目,如住宅建筑,社区文化站等。具体选址和设计要求会有变更,从场地、功能、材料三方面控制对空间形式的构建。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程序及方法,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习解决建筑与环境、功能、空间、建构的关系问题。

1.场地因素:多年教学中,场地条件主要是景观与街道限定,如地块与城市道路邻接、场地内有树、周边有水体等。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的是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其它内生变量的影响,下面分别对股票价格和投资者情绪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具体结果见图2。

2.功能因素:早年常选取功能并不复杂的独立别墅设计为题目,最近几年课题中在住宅功能基础上有所延展,如艺术家工作室、双联别墅、社区文化站。

3.材料建构因素: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与空间的限定关系相对松弛,结构和维护结构可相对分离和独立。学生在过程中体会结构与空间的逻辑关系和训练空间限定方法。

(二)操作过程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课程教学分为七个主题任务,分别对应七个项目主题模块,每个主题模块又包括了若干阶段任务,给出相应的阶段任务要求和阶段成果要求,学习在完成任务中理解、掌握、运用相关知识。(表1)

表1 小型建筑设计课程项目主题式教学体系

1.项目主题模块1:设计任务书解读

学生通读任务书,提取消化其中的核心内容,充分思考设计对象的特点,使用者的构成及需求,记录个性化信息。

2.项目主题模块2:场地环境认知与建筑内部功能分析

(1)阶段任务1—场地环境认知与分析:该训练的目的是建立建筑环境意识,通过认真阅读任务书中的地形图,现场勘察,记录场地环境特征信息,绘制场地分析图,并按1:100的比例制作场地模型,将二维的平面地形图转化为三维场景,从而强化前阶段的基地环境认识。加深对基地环境的理解。

图4 环境中的体块模型

图5 结构模型

图6 空间模型

图7 小型建筑设计学生作业成果

(2)阶段任务2—功能关系分析:此阶段任务学生要绘制功能关系“气泡图”和功能关系“方块图”。第一步:绘制功能关系“气泡图”,进行功能分区,同时,按照动静、内外、朝向、景观等因素分析出功能组及功能组内部组成各部分的放置要求。第二步:绘制功能关系“方块图”,将各功能区的房间面积在“气泡图”中落实。

3.项目主题模块3:方案构思

(2)阶段任务2—设计概念构思:将脑海里形成的抽象的设计概念以文字、图示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将上一步设计概念发展而成的脑中的设计意象用简图绘制出来,真正实现设计概念的形象转化。(图3)

4.项目主题模块4:空间布局与形体构成

(1)阶段任务1—外部空间组织(场地设计):在外部环境与内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场地的出入口,并确定图底关系,绘制出图底关系草图,初步确定建筑物(图)的范围。然后,进行场地设计的场地分区与组织,并绘制出1:500总平面草图。

(2)阶段任务2—内部空间组织(功能分布及体块模型制作):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把建筑的若干功能区按实际使用要求、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到“图”上的具体定位。而后将“图”生成三维1:100研究性的体块模型,研究建筑功能体块在场地上放置的多种可能性。这个阶段每个体块简化为抽象的实体,利用模型进行三维建筑形象的构思,并且将体块模型放置在环境模型中,研究场地与方案是否协调,验证体块与周边的关系是否合适;推敲体块与体块之间的关系。(图4)

5.项目主题模块5:空间建构与空间组织

(1)阶段任务1—结构选型与初步建立结构系统:根据前期方案构想进行结构选型,初步建立结构网格,使结构体系既符合结构逻辑,又能很好的容纳功能空间并有利于空间的使用和划分。

(2)阶段任务2—内部空间组织(平面布局):此阶段任务,学生绘制平面图草图和剖面图草图,执行各功能关系到空间关系的转换,深入到体块内部研究空间,对功能区内部进行空间的划分与围合。当每一个功能被赋予空间之后,再根据功能要求、各功能之间的联系和流线对空间进行组织安排,并运用空间处理手法提高空间的品质。

(3)阶段任务3—空间建构与结构模型制作:首先,在布置了结构体系的平面草图和剖面图的基础上,用方木条、ABS塑胶棒、KT板等材料制作结构系统(图5、图6)。主要制作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竖向支撑构件和水平承重构件。然后,用模型材料来推敲空间的围合、划分,透过模型可以直观的观察内部空间感受和空间形态,推敲设计是否合理。另外,可以借助三维设计软件模拟真实场景,从各个角度观察空间,进一步推敲空间限定、空间导向,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并绘制建筑外观的立面的草图和调整平面草图和剖面图。

6.项目主题模块6:设计深化

此时,建筑方案已基本成型了,本模块训练学生对方案的前期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从总平面、各层平面、剖面、造型,从整体到细部进行全面调整和深化,对空间围合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检验前期确定的设计概念是否在设计中充分表现,并研究如何能在设计更好的体现空间构思。这阶段要求深入平、立、剖面,绘制草图,并进行室内布置和大比例细部设计图等。

7.项目主题模块7:设计的表达与表现

(1)阶段任务1—设计表达与表现:按比例和符合制图规范进行绘制工程图,绘制室内外彩色透视效果图,各类分析图、设计概念、制作建筑模型等,尽可能地呈现表达及体现方案设计特色及个人风格。

(2)阶段任务2—方案发布:最终作业的成绩分别由指导老师评分和答辩成绩两部分组成。设计完稿后,学生除提交设计成果外,还需要答辩分享会, 陈述设计成果、设计感悟,收获、缺憾、自我评价。参与评价主体由任课教师、企业或设计公司代表、学生构成,也不定期聘请企业和设计公司的资深设计师参与答辩和讲评。(图7)

四、结语

我们希望通过小型建筑设计的教学改革,打破以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授课方式,为学生设定设计阶段的目标并逐一实现,让学生在学习中清晰地认识到阶段目标与综合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构筑阶段练习的操作方法,实现学生对设计空间思维和设计技能的掌握,并以这种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的、具有理论支撑的课程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