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卫家乐 辛乾宇 成萌
摘 要:剪纸艺术朴实而夸张,既有深刻的传统文化艺术功底,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当下全媒体时代,剪纸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能够融合,从而达到用艺术化的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在传播媒介不断更新换代、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的全媒体时代,剪纸艺术这门古老的手工工艺如何在保持剪纸固有的文化属性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与主流思想舆论和价值取向进行巧妙结合,让古老的工艺美术活动“邂逅”现代的思想价值内核,从而实现剪纸艺术在当代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的传播。
关键词:全媒体;剪纸艺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播
一、引言
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层面的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质,高度集中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其传承和发展的历史有千年之久。从剪纸的发展历程看,《史记》中就曾有过“剪桐封弟”的记载,即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予其弟;战国时期亦有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等与剪纸十分类似的工艺品产生;至唐代,剪纸艺术实现大发展,涌现了诸多工艺成熟的剪纸作品;南宋时期,开始出现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明清两代,剪纸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最终达到鼎盛时期。
剪纸艺术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紧密相连。透过不同时期的剪纸作品,人们可以窥见隐藏在其中的文化符号和民俗风情;从剪刻的花纹形状中,人们可以领略不同年代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理念;从剪纸作品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效果中,人们可以感知剪纸艺术作品具有的思想价值和社会影响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剪纸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在传播媒介不断更新换代,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的当下全媒体时代,在保留剪纸艺术其思想内核的前提下,将剪纸文化与主流思想价值取向巧妙融合,借助多样化的媒介实现多渠道的传播,不失为剪纸艺术“活”化的一种有益性探索和创新性尝试。
二、剪纸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传播的可能性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
***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方向,也为两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二)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已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例如:在当前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中,梦娃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继承“文以载道”的中国古代传统的同时,将“国是家、孝当先、勤为本、善作魂、诚立身、和为贵、俭养德”等政治伦理道德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书法、语言、服饰、传统乐器、纹饰、图案、水墨画、剪纸等艺术中,将作品的感染力發挥到了极致,很好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此外,山东青岛“剪纸艺术大师”、市北区非遗项目传承人李文玲大师创作的系列公益广告“剪纸核心价值观景观一条街”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展现在居民面前,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剪纸艺术的融合传播提供了良好借鉴,也表明两者融合传播具有极大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全媒体技术的有效支撑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在媒体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全媒体技术已成为大众获取海量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传播的主要途径。全媒体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媒体信息环境,它通过互联网和数据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信息,具有海量性、共享性、虚拟性、个性化等鲜明特点。全媒体使信息传播的方式与环境都发生极大变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也更趋向于多元化,调动了接受者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全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一种发展机遇,也为剪纸艺术的发展开辟出新的疆域,还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剪纸艺术的融合传播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可以实现两者的多样化融合和发展。
三、剪纸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传播方法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全媒体时代,传统剪纸要努力适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助自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介,有效发挥并且利用互联网影响受众范围广、传播方式和手段多样多元、传播内容丰富和传播效果明显的优势,大力宣扬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革。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可以研发剪纸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专题APP,开辟剪纸艺术创作新媒体直播平台,不断创新传播方式,由此更好地促进剪纸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进行艺术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可借鉴我国老一辈动画创作者将剪纸元素融入动画电影创作的做法,实现动画语言的丰富与发展。当今数字化媒体的时代,也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将剪纸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创作的内容转化为数字影像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网络平台展示传播,以全新的方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线上线下传播相结合
剪纸创作者创作出剪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作品,既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利用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作品传播、分享创作过程、讲解作品内涵、销售创作衍生产品;也可以与其他力量合作,将承载着核心价值观的剪纸作品由“有形”向“无形”转变,将其制作成手机锁屏、手机壁纸,或与第三方软件合作,将壁纸样式设置成进入软件的缓冲画面,扩大受众范围。在公共文化活动区域,可以将地铁内、公共交通站牌、标语等生硬的宣传语换成形象生动的剪纸样式,既可以增加城市环境美感,又可以吸引大众的注意。
(三)变被动为主动的传播
以往的传播效果不理想多由于民众不愿意或者被动参与,即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剪纸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进行艺术化传播的背景下,可以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专题APP,通过剪纸在线直播、在线教学、剪纸过程欣赏等方式,加强剪纸艺人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性,变被动传播为主动参与,增强受众群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剪纸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化传播的效果。最有效提升传播效果的方法是将剪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进课堂。首先,剪纸的创作过程也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剪纸过程中,剪纸者可以清晰体会到发力时剪刀与双手间的微妙关系,进而提升双手与大脑、眼睛的协调能力。其次,剪纸可以在图案的剪刻中引导人们提升对美的认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再次,剪纸的历程也是剪纸者心境的磨练过程,有助于养成宁静致远、淡定从容的人生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随着审美教育的拓展,国内一些中小学和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有特色的民族艺术教育项目,如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从事民间剪纸练习,既动脑,又动手;既活跃气氛,调整情绪,缓解紧张,又开发心智,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可谓“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四)以用户为中心传播
剪纸作品来要想增强传播效果,就一定要以受众为中心,将主流意识形态用受众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用简单的剪纸作品,呈现清晰明了的效果。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符号,讲出人民群众愿意听并且乐意听的话语内容。唯有如此,舆论引导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将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的呼声相统一,起到凝聚人心、促进共识、推动工作的作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剪纸作品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传播形式也应有所不同。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与“00”后,他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高,网络已经完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喜欢追求时尚的青年们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话语体系。针对这样的群体,要采用更加创新、有趣的内容进行传播,可以运用短视频、表情包、数据可视化、图片等多种形式,增强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在传播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增加互动性。
四、剪紙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传播的现实意义
(一)耳目一新的巧妙结合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进行巧妙结合,不仅是古老艺术的一种生机焕发,更是新时代对非遗“开发性保护”的实际运用。对剪纸创作者而言,这意味着剪纸的题材和表现空间得以扩大,有助于其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剪纸作品;对剪纸受众而言,这意味着剪纸作品有了更耳目一新、更生动传神的表现方式,有助于其在感知剪纸魅力的同时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对国家层面而言,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为厚重的传播载体,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将更深入人心。
(二)妇孺皆知的有效展现
剪纸作品不是曲高和寡的严肃艺术,它是真正的普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具体可感的大众艺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艰深晦涩的理论知识,它是妇孺皆知且通俗易懂的精神道理。剪纸这一载体使抽象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生动传神的表现形式。不论年长、年幼,亦不论文化水平的高低,剪纸的受众都能对剪纸产生独特的触动,并形成自我的认知,这是其他传播方式所不具备的。
(三)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念
一种主流价值观念的有效传播,应该不止于“知道”,更应该着眼于“想到”和“做到”。当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虽然广泛且持久,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知道”,很难实现日常生活中的“想到”,遑论行为中的“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心,不应当只是口头上的话语认知,更应该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表现形式的情感触动和内心感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在这方面,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优势:生动的线条与传神的构图以及生活化的图景,能够最大限度深入受众的内心,与其生活经历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润物细无声”,入心于无形。
五、结语
价值观的接受是一个漫长且持久的过程,生硬的宣传手段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剪纸文化会潜移默化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中,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实践活动。剪纸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是用艺术化的方式宣传意识形态,是艺术与舆论宣传融合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剪纸艺术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不断活态化传承,两者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升公民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彭冬梅.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汪雪.中国民间剪纸美学初探[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3]张群.剪纸艺术的现代转型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4]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