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严浩真 刘晓君
摘 要:“微时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为首要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微时代”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将分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化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建设具有思想引领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新媒体呈现出传播方式新颖、传播速度快、内容多样化且交互性强等特点,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关文件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
二、“微时代”的含义及特点
“微时代”以微博和微信的广泛使用为代表,具有精简化、短时化、碎片化、大众化的特点,渗透在社交、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使全球经济政治发展到全新阶段。“微时代”通过“微”来呈现其本质内涵,“微”字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精简和短小的特点,而且在内涵上更体现出精炼和精妙。
“微时代”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强度,以微博、微视频、微信等作为自身的时间、空间载体。现代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使得沟通整体方式呈现新的特点,为“微时代”在全球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微时代”的最强音就是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崛起,被称为“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2]。
“微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传播主体的广泛性。“微时代”的痕迹体现在每一名大学生身上,“微”并不微,是全民参与的极具时空效应的时代,评微博、看抖音、聊微信等,“微”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第二,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微时代”信息传播时效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由于相关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制度规范性不足;二是由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其覆盖范围、规模比以往更大,适用程度强,受众可以隨时将身边的事件借助微博、微信等媒体工具进行传播,省去了相关记者采访、媒体的刊载等传统媒体的中间环节,在程序上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社交媒体成为“时效性最强的媒体”[3]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三,传播过程的交互性。“低头一族”又叫“悲哀一族”,他们将很大一部分工作娱乐时间用在自媒体交流平台上与亲友互动。“微时代”中的社交是双向互逆的交流状态,既是发布人和接收人之间的互动状态,又是信息发布人和信息接受人的传递状态。第四,传播内容的复杂性。由于受众文化程度不同,传播内容难以明确掌控。从政治倾向看,既有僵化呆板封闭、重走老路的歪理和改旗易帜、否定自身进行全盘西化的邪说,又有坚持正确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的主张;从价值来看,有享乐、封建和拜金等极端思想,又有和谐、公平、正义、文明等先进价值性;从主流流派看,既有保守守旧主义等落后思想,又有马列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
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传播必要性
要充分了解“微时代”环境下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就要在把握大趋势的情况下正确理解和掌握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传播必要性。
(一)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处在统治地位的特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体系,它是由历史环境下的生产力决定的,并反映其发展现状。主流意识形态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导向和层面,是“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和实现的目标、途径及手段”[4]。
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5],是最具时代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科学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刻保持着时代的先进性,具有极强兼容性和先进创新性的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不断汲取一切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去其糟粕,是永葆时代理论光辉和价值的意识形态。
(二)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由意识形态决定,必须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时空凝聚力和未来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在任何发展阶段都需要适合自身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主流文化碰撞明显,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较大。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既是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方式,又是抵御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渗透的必要条件。
主流意识形态对价值观的把握具有重要作用。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形式具有多元性,而任何社会都有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整体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发展,当今大学生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网络舆论的危机,正在遭受网络误导。只有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提高“微时代”下大学生对思想行为、价值观的辨别能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大众尤其是当今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挑战
随着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心理等正逐渐发生一系列变化。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状态、思维方式的转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生态也随之改变。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
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便捷性、时效性、内容复杂性,西方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表现形式借助网络渗透大学生的生活,如当今大学生热衷于万圣节、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思想上渐渐对中国传统节日丧失兴趣。
“微时代”给不同职业、年龄段、不同家庭结构的人群提供了新的、十分便捷的交流沟通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行为问题。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方式、行为特点都逐渐随着“微时代”复杂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二)当今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1.主流地位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挑战
随着“微时代”的快速发展,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性明显增强。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固定,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流地位在不良思想的冲击下受到一定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动摇,大学生理想信仰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发挥受到阻碍。多种价值观的涌现使大学生在选择相应价值标准时难以抉择,容易出现错误的价值选择。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根据最新调查,82%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区别,这说明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有极强的认同感,但是仍有极少部分人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不能正确区分。同时,少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缺乏深刻认知,不能结合我国实际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导致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影响自己的日常行为。
3.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爱国教育受到挑战
爱国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和行为信念的体现,更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骄傲感,它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对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方式。当今大学校园商业氛围较重,大学生较为看重物质追求,忽视了对中华传统美德价值的追求。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西方强势的意识形态快速逼近,使得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爱国教育的开展效果受到不同程度挑战。
五、“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优化路径
“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7]“微时代”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境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从微处、细小处着手,努力探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新时期的新方法、新方式和新途径,充分利用好机遇和挑战,占领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高地,这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当今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呈现出过度政治化、过度理论化和过度规范化等弊端,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针对性在“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方式、内容和标准上都有所体现。加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普遍使用的绝对真理,是我国在“微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二)理论原则与实践方法相统一
“微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影响让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实践方法呈现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以往意识形态的教育主要通过传统的课堂形式来呈现,现在微博、微信等各种“微”形式可以快捷、准确地把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呈现出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加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发现,接近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仅仅是学习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社会实践经历。“微时代”,大学生更喜欢“动手指”,忽视了“用脚步”,总体来说,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性没有很好发挥出来。
(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和环境优化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目前,我国从事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整体理论功底不足,学术性水平有待提升,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微时代”网路科技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效结合,这有利于充分培养新时期大学生主流意识,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爱国性和正确性。
意识形态环境指一切对意识形态教育实践及过程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它可以是校园、社会和家庭的实景环境,也可以是网络信息虚拟环境。“微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的普遍化使得人民的生活訴求多元化、多样化,价值观念趋势各有不同,共同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环境的复杂化。因此,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环境的科学性、净化性和主流行建设,净化校园环境,从校园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0-07-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
[2]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2):7-8.
[3]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4):20-22.
[4]陆岩.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学习与探索,2009(6):39-41.
[5]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修宏方,冯德军.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2-65.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人民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9)[2020-07-01].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