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九年一贯制下青岛启元学校的课程体系开发

时间:2024-05-04

丁台会

摘 要:九年一贯制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学制,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学校九年一贯制教学在课程整合上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是建立在育人理念、学校制度、课程与教学等一体化基础上的新型办学模式,是整体育人、系统推进、因校施策的有机结合。本文将以青岛启元学校为例,探讨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体系开发的具体措施。

關键词:九年一贯制;青岛启元学校;课程体系

一、引言

目前,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初具规模,成为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学制形式。据2018年教育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6 696所,占所有初中学校的32%。九年一贯制办学与九年义务教育时间年限一致,从学段上而言,具有整合性,有利于一体化整体制度设计;从培养上而言,具有系统性,有利于育人模式整体建构;从衔接上而言,具有渐进性,有利于一贯式完整育人。

二、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一系列问题摆在学校面前: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哪里来?如何创造性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做到既契合国家意志,又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如何搭建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日常教学之间的桥梁,让学校发展核心素养不再是空中楼阁?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挑战,青岛启元学校以“情注九年,奠基一生”育人理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重建,真正将学生放入课程建设的中心,将知识体系的梳理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将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将教师作为课程建设开发的主体、学生作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该体系既注重严谨专业的国家课程落地,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强化知识的系统性,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又强调基于问题的跨学科学习,增加知识建构的质量和深度,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学习与应用中构建高品质知识框架,为培养和造就具有终身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九年一贯制下青岛启元学校的课程体系开发

(一)统整教材,贯通内容

课程衔接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的关键,教师应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科学规划和设置课程,合理制订中长远目标,统整教材,使教学内容前后贯通。学校既要关注当下,又要考虑未来,既要考虑到小学阶段,又要兼顾初中阶段,要做到一贯到底。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教材衔接是课程衔接的体现。因此,学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谨防目光短浅,学会纵向比较,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在数学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时要考虑到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学段目标,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学校要树立一种大教材观,形成完整分析教材的意识,从体系结构的视角研读教材,用高观点重构教材,要学会系列研读、对比研读,了解教材的编排体例,领悟教材内容的内涵与本质,把握年段目标层次。学校要敢于变通和创新,合理调整教材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得前后内容更为贯通,形成一个有序而完整的体系。

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笔者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数学史的角度去解读教材。笔者认为,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绝不是仅仅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而是用对数的方法计算几何问题。于是,笔者从初等数学体系的视域去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重新优化编排教材内容,将目标指向数学坐标系的建立,把重点指向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在教学中,笔者没有把教学停留在生活应用层面,而是从生活中的物体位置出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构图,利用座位图、点阵图、格子图,在数形结合中理解数对。

(二)课程整体建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课程是学校教育得以展开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也是教育目标达成的基本保证,因此,贯通培养的重点即课程体系的建构。九年一贯制学校既要承认课程的差异、矛盾,又要充分找寻衔接的可能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与建构,建立适合学校的课程体系。衔接与贯通问题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德育课程为例,其课程建设应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等方面充分体现“一体化、整合化、系统化”的要求:在内容建构上实现中小学各学段有机衔接、前后贯通、有序递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要素横向联系上,要从学科育人的视角挖掘各学科、实践活动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学校课程建设是在不断解决学校现实课程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和推进的,学校的现实课程问题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因此,学校课程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抽象的概念领域的词语式转换和表达,而必须超越某种抽象概念的阈限,确立深入学校现实的基本立场,明确学校的现实课程问题。通过统筹开发校本课程、成长课程等发挥其特有的育德功能,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

(三)转变方式,融通教学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特点、学习经验等都存在差异。小学生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征也不一样,学生的动态发展要求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转变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实施融通教学,以融入新课程,提高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的衔接性,实现教法与学法上的衔接。

教无定法,贵在优化;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适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数学教学,低效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式学习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生本教学、有效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高效教学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也为融通教学保驾护航。在7、8年级开设的针对1—5年级学生的成长课程菜单,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老师,每学期授课15课时以上;阅读联盟课程是6—8年级学生自发建立的阅读联盟,联盟内开展读书交流、读书感悟等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自主阅读氛围渐渐形成。

(四)通过“互联网+”进行平台教学

课程资源是指为顺利完成课程应具备的课程要素来源及课程实施环境。从理论上看,整合课程资源包含课前教学资源、课中教学方式、课后教学资源整合等重要内容,但小学生自主能力不足,而且家庭环境不一样,各科学习若都采用课前、课中和课后,必然在课前和课后出现挤占的情况,对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来说,也是教育上的不公平。因此,在实验班中,学校将“互联网+”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在课堂上展示,对于一些难以一时掌握的知识,则通过复习课巩固消化。

1.课堂导学的教学资源整合

“互联网+”视域下,学习资源以计算机、手机、平板等工具为载体。教育平台与微课是当下应用广泛、实施度高的互联网教学资源,教育平台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平台,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其他优质教学资源等上传至平台。学生在课堂前3分钟~10分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即时获取教学资源,根据自身情况观看预习教学视频,为课堂导学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2.课中教学方式整合

传统小课堂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满堂灌”的单一形式,“互联网+”为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线下传统学习交流,而线上互联网学习的环境,教师可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式、方法,并能及时收集每名学生的学习信息,根据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3.复习课教学资源整合

将教育平台、微课等教学资源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可针对课堂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复习课反复观看相关微课自主释疑与内化,还可以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补缺补漏,使知识点得到更有效的巩固,减轻了学生筛选学习资源负担的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进而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在青岛启元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依托“互联网+”智慧管理课程实施平台建立了学校网上办公系统、选课走班系統、教师评价系统、班级管理智慧系统、课程学分管理评价系统,通过五大系统的链接,实现了学生自主选课、教师自主评价、家长即时反馈、班级评价与个人学分评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线下,学校通过课题研究、项目管理不断实现课程的完善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四、结语

实践证明,只有把课程建设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生动活泼,成为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乐园。然而,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办学者有广阔的教育视野、战略性的教育布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更需要其长期的奋斗和坚持。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形成学校的课程体系。如何让校本课程的设置也能与时代同步,与学生需求相配;如何在课程建设的同时让教师共同成长;如何建设科学的评价体系,既有利于教师乐施又有利于学生乐学,这是启元学校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与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湘云.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研究——以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宋世云,张纪元,欧阳雯,等.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学校如何实现“1+1>2”[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66-67.

[3]敬仕勇,张学敏.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的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60-64.

[4]郭士奎.建设学区九年一贯课堂教学共同体的探索[J].课程教学研究,2016(2):84-86.

[5]崔铁成.九年一贯课程体系助力学生优势成长[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12):61.

[6]石锡伍.基于课程建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实践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8):7-1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