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4-05-04

韩昆鹏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中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想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就必须要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言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较为紧密的关系,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只有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数学教学更为重视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转变观念、进行教学创新,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满足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求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后,只有极小部分的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重复讲解一遍大概也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听懂,即使教师再次进行讲解,还是有一些学生不能理解或是掌握。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知识漏洞,会对后续的学习和综合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见,强化学生的自主能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和思维都处于高速发展期,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同时具有较强的感知数学图形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极为关键的。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要求教师对本阶段学生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将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观察和思考,总结和反思,积极寻找知识之间的共性和规律,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贴近生活,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保障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小学生是身体和头脑发展最快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学习意识较强。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看,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提升学生兴趣最为重要的环节。小学生的认知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数学知识和学生较为熟悉和易于理解的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其实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大,并不仅仅是做题和计算,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1]。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在学生基本了解以后,为了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例题:小红去超市买东西,妈妈给了20元钱,她买了一个2元钱的本子,一个5元钱的面包,和一个3元钱的牛奶,那么她还剩多少钱?根据学过的东西和生活的常识,学生可以给出答案:20-2-5-3=10(元)。通过这样和生活关联性很强的问题,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是很重要的,学好数学对日常生活也是有帮助的。此外,家长给学生实际的买东西的机会也是一个让学生走近数学的好方法。学生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并且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实际的任务,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合理利用情境,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效,理解起来势必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将知识融入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对问题进行解决[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时,考虑到小学生对于位置没有理性的认识,教师就可以首先给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师可以拿一个毛绒玩具,然后将其放到讲桌上,让四名学生站到讲台的四个方向对玩具进行观察,请学生分别描述自己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利用教师的手机拍自己角度看到的玩具照片,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从不同的位置看物品观察结果是不同的。然后,教师再换一个物品放到讲桌上,分别从不同角度拍好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张照片的拍摄位置,再选择四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让他们站到自己选择的拍摄位置上,看一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有些物品,特别是对称的物品,从左边和右边观看时会较为相似,教师就可以问一问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区分照片是从物品左边还是右边拍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主动思考,仔细观察细节,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请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并说出看到了什么,如我看到了李兰的后背、我看到了小红的侧脸等。通过主动思考和探究,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合理的情境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还能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小组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设定小组活动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讨论,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说出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和同学进行辩论、探讨,并自我反思;在没有思路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指点,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合作解决问题。在小组共同学习的时候,学生独立思考,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例如,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利用剪纸活动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用彩纸剪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些学生能剪出均匀的图形,教师选择比较标准的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特点;然后展示正确的剪法,带领学生利用折叠的方法剪出标准的图形。在剪纸过程中,教师鼓励小组成员积极讨论,集思广益,深入分析和总结,最终加深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利用有效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课堂的时间有限,如果想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带着问题和疑惑进入课堂,在课堂中对自己已经理解或者掌握的知识内容,积极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巩固。对自己不了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往往能够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讲解多边形的面积之前,可以给学生设置几个预习的问题,“平行四边形能够分解成什么图形?你能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推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等等;學生课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首先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再研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明天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有些学生能够解答教师的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有能力解决教师提出的全部问题。对于不能回答全部问题的学生,他们可以带着问题进入第二天的课堂,对知识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且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一步完善自己思考的内容。课前知识预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完成知识学习,这不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新时期的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一味地讲解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多设置提问,并且设置有效的提问和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能力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改变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例如,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降低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预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绘.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天津教育,2020(9):24-25.

[2]李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华少年,2019(9):120.

[3]张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9(5):22.

[4]迟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6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