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琪
摘 要:高校是知识型组织,大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未来知识的传播者,随着心理契约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日渐提升,有效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便成为高校发展的推动力。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研究心理契约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提出如何利用心理契约督促大学生学习、激励大学生发展的建议,也可以为高校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心理契约;大学生;激励;
一、引言
“心理契约”的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被正式提出,后来陈加州认为心理契约可以定义为:员工与组织双方在相互关系中己方要为对方担负什么责任义务,同时对方要为己方担负什么责任义务的主观约定,是雇佣双方或劳资双方关于双边关系中相互责任义务的主观信念[1]。他所表达的意思在企业中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之间即使没有一纸契约加以明确规定,也没有对员工的工作效率有强制性的要求,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各自主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义务,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且伴随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人员精简、组织变革等情况,劳动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之间的矛盾的问题时,许多专家发现,可以发挥很大的影响作用并且可以最敏感、最集中反映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心理契约。因此,要想有效地规范组织成员的组织行为、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高校中,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也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而心理契约作为一种手段,同样可以对大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可以持续地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利用心理契约保障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激励大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也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契机。
二、心理契约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心理契约最早与企业关系最为密切。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所以企业的领导者便会想尽办法来提高员工的效率,有的领导者会采用强制的方式。例如当员工未完成预期目标时,会延长他的工作时间或克扣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主观工作欲望不一定会高涨,但是生产效率可能会有所提高。通过科学管理理论,我们可以了解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就要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方法进行生产,这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用高效率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这样一来可以控制劳动力这一方面的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很显然这种情况不会一直延续下去。有的领导者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例如奖金、假期、或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士气可能会很高,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可能,但是如果员工的自身能力不够,或者某些制度规范不够完善也会影响到生产效率的提高。比如管理方格理论中的俱乐部式管理,整体的士气很高,领导者高度关心下属,但是生产的效率不理想。综合看这两种方式,无论是强制的方式还是民主的方式都有利有弊,这时候企业便需要一种特别的激励员工的方式,那就是心理契约。心理契约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约束作用,它没有强制的压力也没有民主的弊端,而是利用员工的个人期望,让员工主动为企业作贡献,这样一来,企业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这是一种双方共同付出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提高生产效率。心理契约在企业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并且在现代企业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契约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走出企业,运用到多个领域当中,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发挥心理契约作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型组织更加需要一种主动的、稳定的激励,来保证知识的传承性和创造性,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一表现在效率和成绩上,它更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的积累,心理契约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无形的机制激励人才、培养人才,如果这种方法和作用能够更多的被运用和发挥,对社会的整体运行也是有利的。
三、心理契约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
高校不同于企业,学生与学校之间不存在某种绝对的利益关系,學校更多的是承担教育、引导、奉献的责任,而学生更多的是处于一种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状态,所以积极性相对较低。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并且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阶段,这一阶段对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高校中如果能有效的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励大学生不断进步。
(一)心理契约激励大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笔者认为高校可以把简单的心理契约与奖学金、励志之星、十佳模范等奖项的设立联系起来,高校给学生提供奖励,学生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这样一来,可以为很多刚入学感到迷茫的学生提供一个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减少了学生对时间浪费和虚度,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信心和满足感,使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
(二)心理契约激励大学生完善自身的能力
现在的知识型人才越来越考验其综合的素质和能力,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有知识、有学历的人才,更需要有创造力、有想象力、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就业的形式,也会注重在大学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各种活动和组织中积累经验,提前学习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在心理契约的指导下,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未来发展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应对学习中的压力和遇到的挑战与困难,促进自身能力的完善。
(三)心理契约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建设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获得奖项能够减轻困难学生家里的负担,减少学习的顾虑,保障学生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也可以增强其他学生的信心,加大对自己的认可,这样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进入社会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打下基础。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时,有一部分优秀人才也会选择留在本校或者是本地区,这样一来为提高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提供了可能,同时本地区人才数量的增加,也使得整体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对于本地区的建设也是一件好事,另外一部分优秀的人才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促进人才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弥补部分地区人才发展的不平衡,提高对社会的整体建设能力。
四、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激励策略
(一)高校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而学校有各个阶段和层次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和想法也会有所不同,有时一项政策的实施不会适应所有的学生,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合学生自身的激励方式,这样一来有利于心理契约长期发挥作用,也能够形成有效的激励。
(二)多举办与学生未来发展有关的创造性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举办与未来就业、与未来发展有关的活动,并且在各项活动中可以适当采取加分政策,鼓励学生兼顾学习和活动,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这样可以使擅长学习的同学边学习边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能够使不太喜欢学习的同学,在活动中了解知识,以适应未来的就业。学校可以多举办有创造性的比赛,如果这些奖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未来就业中能够代表个人的一部分能力,就一定可以鼓励大学生多思考、多创造。随着科技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适应和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创造出别人创造不出来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才是真正能力的表现,这种新型人才是国家特别需要的,如果在大学期间能培养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和能力,那这肯定是未来高校的发展驱动力,也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三)丰富高校对大学生激励的奖项种类
如果心理契约只建立在奖学金等与学习成绩挂钩的奖项上,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便会丧失获得奖项的积极性,也不会在学习上追求更多的进步。但是如果奖项的种类繁多,包含各个方面的能力水平的展现,学生就会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活动来参加并获得自己擅长的奖项。这样在学生与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使学生各有所长。
在高校中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在双方之间建立无形契约的形式不会给双方带来压力却能够满足彼此的需要,这是值得提倡的。与此同时,这也需要高校不断完善心理契约的内容,形成校园内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未来能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长期的心理契约关系,这会有利于学生与高校共同发展,主动学习的状态一旦形成,将会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高积极度的人才,实现高校与社会需求的衔接。如果心理契约的作用发挥得好,也能够为其他的事业或部门提供借鉴,促进社会整体和谐稳定发展。
參考文献:
[1]陈加州.员工心理契约的作用模式与管理对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苏来进,赵成成.心理契约视角下电力工程企业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4):47.
[3]王梦娟.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6):27-29.
[4]陈国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