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黎
摘 要:博物馆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博物馆社教活动立足丰富的馆藏文化资源,探索社会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作为“第二课堂”与学校思政课堂构建全方位、全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文章以杜甫草堂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为例,剖析博物馆社教活动如何从思想、情感和文化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文化传承、社教形式和宣传力度角度创新博物馆社教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博物馆;社教活动;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博物馆作为科学文化教育机构,是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和重现,能传播民族先进文化、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成长需求。博物馆社教活动作为一项社会事业,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面向公众的社会大学活动,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博物馆及其社教活动作用机制
(一)博物馆概述
博物馆是一定区域历史文化积累的综合,由单纯性保管民族文化、自然遗产的文物收藏研究机构,变成集保护、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不仅是保管一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宝库或代理人,而且是最广泛意义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提出,“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教育的机构。”文物是博物馆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博物馆的最显著特色。文物藏品都是经过历史沉淀后的精神财富,蕴含的思想信念功能已经超越物质价值。***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馆考察调研时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作为面向全体公众开放的场所,依托寓意深厚的历史藏品和名人事迹,通过文物研究、展览和宣传传播先辈精神财富,增强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为建设文化自信的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博物馆社教活动作用机制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凝结和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品质。博物馆社教活动围绕数量巨大、特色明显的典型藏品,将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融入具有特色的陈列展览,丰富普通大众的科学文化生活,在强化文化自信、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的社教活动能否达到目标、对参观者起到宣传教育工作,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研究是否透彻,有赖于社教活动的规划和操作,博物馆社教活动反应了博物馆工作状况。博物馆的社教活动要长远发展与眼前发展相结合,深挖藏品学术价值、研究价值和展览观赏价值,還要抓住热门需求,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教活动中达到寓情于景、移情于物、潜移默化的思想教化作用,形成双向促进的联动效应。学术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将新环境下人们的需求与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研究紧密结合,实现文物的“重生”,发挥博物馆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三、博物馆社教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生命线,是衡量博物馆工作的尺标。这种社会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思想的导向、情感的激励和文化的传承,是对人的全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导向功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们的行动受到其思想观念的支配。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传播的历史文化有助于人民大众形成正确价值观判断,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博物馆的思想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种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作为与社会公众接触面最广的文化教育机构之一,博物馆进行政治方面的宣传教育是传统教育内容,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度。另一方面,博物馆立足本馆藏品组织文物陈列展览、承办各类宣传活动并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将抽象化的道德品质与精神情怀加以形象化、具体化,引导观众主动探索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
(二)情感激励功能
博物馆是集中展示文物的主要场所,文物本身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与文化成果,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通过“物”维系。作为藏品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物”承载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品质能在博物馆的文字或场景中“情景再现”,实体的文物是开启现在与历史关联的枢纽,合理设计藏品的展览或宣传活动能引领观众进入想象空间并置身历史之中。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便是通过“物”象征引导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参观者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文化熏陶,将其融入已有的知识框架。这种有异于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在观众参观时引发情感共鸣,即使观众离开博物馆,也能将博物馆所见所闻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融合,主动将博物馆见闻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结合真情实感的传播方式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文化传承功能
文物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文物自身特性决定其传承方式的特殊性,一是文物本体传承,即文物自身的魅力,如杜甫诗歌、“少陵草堂”都是文物本身传承的典型。杜甫草堂博物馆按照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复原“茅屋故居”,通过文物传达文化信息,在接触中引导观众体验历史。二是文物精神传承,即文物承载的精神品质。***总书记强调,文化兴盛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草堂举办文化名人进草堂学术讲座,内容囊括杜甫生平、诗歌成就及其对现代文学的深远影响。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人类精神文明,生动形象的社教活动将历史的波澜壮阔和崇高的人文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博物馆社教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坚定文化传承的核心内涵
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多样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博物馆社教活动以传承文化为核心,围绕博物馆承载的文化遗产展开。杜甫草堂博物馆开拓思维,创新发展诗圣文化,历时三年建成“杜甫千诗碑”,汇集历代诗人名家的杜诗感悟,记录草堂名人轶事。《杜甫千诗碑当代书法作品集》系统收录当代书法家和文化名人创作的杜诗书法作品,将传统诗歌文化与当代诗书艺术融合,大力传播杜诗文化。草堂还向合作学校赠送《杜甫千诗碑当代书法作品集》,为青少年提供亲近杜甫诗歌和中国书法艺术的机会。诗圣杜甫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其人其诗在中国传颂至今,深远的影响超越国界。中日韩合作20周年纪念活动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三国领导人在大雅堂广场种下象征着三国友谊的桂花树,花香四溢、友谊长存。博物馆社教活动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精粹,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
(二)创新社教形式深化教育效果
博物馆社教活动要求贴近生活实际,与普通观众和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博物馆社教活动受众群体广泛,从低龄儿童到耄耋老人,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杜甫草堂博物馆开设“草堂一课”系列课程,通过“活字印刷”“杜诗新唱”等课程培养青少年的综合人文素养,提升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走出草堂,走进校园。与幼儿园确认合作模式,在合作小学进行校园诗歌使者培训,构建馆校共建的双轨教育模式。草堂坚持“世界诗歌无国界”的文化交流原则举办数届国际诗歌周,中外诗人共聚草堂,用詩人的方式致敬杜甫,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以诗圣杜甫为载体扩大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国际影响力。博物馆独特的场馆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因素,社教活动立足丰富的馆藏资源,创新发展传统艺术文化,创作多种类型的社教活动,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强化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
博物馆把握文化发展潮流,主动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社会各界资源,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动员社会成员加入保护民族文化的行列,逐步建设“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与宜宾珙县、凉山州展开文化交流活动,以自身社会影响力带动贫困地区的文化传播。“传奇珙县·草堂之约”2018珙县文化成都行、“草堂之约·魅力凉山——2019年大凉山新春特别活动”,草堂成为市民、观众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直观的窗口,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播功能。草堂将诗圣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诗圣文化节作为成都新年民俗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观众参加。草堂还联合其他文化机构共同举办活动。草堂承办2019年“春联迎新春·民俗进万家”惠民活动、优秀春联作品展,丰富春节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喜庆、祥和的城市文化氛围。
五、结语
博物馆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托馆内藏品,因此需做好文物藏品修缮与研究,合理运用文物藏品的学术价值。可在科学巧妙的社教活动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吸引各个群体的观众积极参与,实现与其他教育模式的相互补充,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英]肯尼斯·赫德森.八十年代的博物馆——世界趋势总览[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
[3]刘彩霞.博物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徐宁.探析博物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群文天地,2012(8):148.
[5]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6):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