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三全育人”格局下大学生诚信状况研究

时间:2024-05-04

摘 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大学生立身处世必备的重要品质。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推进“三全育人”理念有效实施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三全育人”理念作为高校诚信教育工作问题观测的科学视域,系统折射出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是由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试圖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视角构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诚信的要求落到实处。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诚信

一、引言

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更是诚信的弘扬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当前,大学生群体由于思想不成熟、内心意志薄弱、诚信意识淡薄等原因,对诚信价值观念认知常常出现偏差,做出一定的失信行为[1-2]。这一问题使高校诚信教育面临着新情况和新挑战,如何提升大学生诚信教育,如何科学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教育理念,这两大问题是新时代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与高校诚信教育统筹考虑、协同推进。

二、逻辑起点:“三全育人”理念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内在联系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推进“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党的十九大以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新赋予“三全育人”理念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意义。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3-4]。大学生诚信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有效探索。

“三全育人”理念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对新时代高校诚信教育同样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此外,“三全育人”理念所涉及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全员指向育人的主体构成,全过程指向育人的时空边界,全方位则指向育人的方法路径,三者有机构成、相辅相成,系统回答了“哪些教育主体运用怎样的育人方法在何种时空边界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关键问题。因此,将“三全育人”理念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现实省思:“三全育人”格局下大学生诚信问题观测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主体的全员性凸显不足

首先,从全员育人的要素统筹来看,当前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部分主体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如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几乎处于缺位状况。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铸造孩子良好品格的重要场所。毫无疑问,家庭教育在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调查显示,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诚信状况和思想状况方面的关注与教育。其次,从全员育人的情况来看,当前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还存在工作不平衡现象。例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间有机结合推进不够,尚未形成工作合力,导致部分大学生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时常脱节,出现了诚信缺失行为。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的全局性把握不够

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它的贯彻与落实不应该仅仅是几个孤立的点,而应纵成一条“线”,横成一个“面”,立成一个“体”。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也存在育人链条不够完整等问题,大部分诚信教育工作通常安排在新生入学至毕业离校,亦或是期末考试等重要时间节点,尚未完全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尚未从全生命周期视角系统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同时,对诚信档案的不够重视也是造成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全局性缺失的重要表现。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的系统兼顾不够

“全方位”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理念中的方法论要素,包括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等多个维度。从全方位视角审视当前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发现不同教育主体在不同层面的教育过程中存在载体方法的融合性和系统性兼顾不够的问题。例如,家庭教育更多仅仅从交流等浅层要素观察评判学生思想状况,未能真正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想状况与诚信问题。学校教育方面从全方位视角审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总体格局较为客观,但从全方位视角仔细窥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比如大学生诚信教育方式方法较为保守,对线下资源运用较多,对线上平台创新不力,不能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和媒介融入和应用于高校诚信教育之中等问题,诚信教育也尚未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四、实践路径: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生诚信品质提升和培育路径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诚信品质提升和培育路径是拓展与延伸“诚·信”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一套实践育人的完整体系,具体包括实践育人的“主题化设计、平台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品牌化推广、制度化保障和多元化评价”,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全过程(从目标、组织、实施、推广、保障、评价等环节)全部涵盖,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

(一)构建内容丰富、多元协同的组织体系

高校要秉持全员育人工作理念,依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实施高校青年学子诚信塑造计划,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的实践教育和实践活动,不断拓展诚信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突出了诚信品质的塑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表现在:全面梳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全员要素,实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共担当”与“大协同”,确保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补充,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认知,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和诚信素养,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之中。

(二)构建全域监控的诚信育人体系

第一,加强高校诚信教育的平台化运作。高校应重视实践教育的平台化运作,积极构建思想引领实践平台、新媒体传播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志愿服务实践平台、社团文化实践平台和学生骨干培养实践平台等实践育人平台,助推学生成长成才。第二,加强高校诚信教育的项目化管理。高校通过对特定实践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积极参加实践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思想引领实践平台诚信大讲堂实践项目、社团文化实践平台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实践项目、新媒体传播实践平台每年的毕业电影项目等,都是深受喜爱、参与度高、按照项目化管理,由学生自主運营的较为成熟的实践育人项目。第三,加强高校诚信教育的的品牌化推广。学校应注重实践项目品牌效应的汇聚和形成,在校内外积极宣传推广高校青年学子诚信塑造计划。同时,通过重点打造、选树一批优秀的实践品牌项目,提升笔者所在单位的实践项目在校内外及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实践品牌项目,促进实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高校可以倾力打造诚信大讲堂特色品牌项目,邀请有影响力的名人名家到校宣讲。

(三)打造全方位融合的方法体系

第一,高校应积极拓展诚信教育的内容体系,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诚信教育课堂,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健全人格,将诚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现实社会与虚拟网络渠道并用,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多样化、时尚化。第三,逐步建立起大学生信用考评机制,将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纳入信用评判体系,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形成大学生个人信用数据库。同时,高校应建立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加大失信的成本和风险,对失信大学生,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惩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助其形成诚信观念,从而自觉遵纪守法,诚信处世、诚信做人。

五、结语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微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迎来新的时代境遇,机遇与挑战并存,探讨“三全育人”格局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化转“危”为“机”的路径方法,对于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占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J].教育研究,2017(8):27-33.

[2]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56.

[3]吴晨.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涵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242(2):48-51.

[4]黄一斓.高校诚信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重构——以大学生诚信教育为核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7):91.

作者简介:杜志惠(198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团委宣传科科长,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