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

时间:2024-05-04

摘 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学前卫生学承担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的重任。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而言,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尤为重要。而当前的学前卫生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浮现出了许多问题,成为阻碍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绊脚石,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广大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素养。本文就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改革探索。

关键词:学前卫生学;教学现状;问题解析;改革探索

一、引言

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三大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系统阐述学前儿童健康知识及培养如何保护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保健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立帮助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全面的学前儿童保健知识,学生入园后能科学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与习惯,根据学前儿童生理特点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对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高职该门课程浮现出来的一系列教学问题,重学前卫生理论知识,轻学前卫生实践能力、分不清主次的问题、实践锻炼流于表面,导致本专业的学生到了后期的就业实习时遇到现实教学情境时难以运用所学的儿童卫生保育知识。基于此,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目前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为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改革添砖加瓦。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问题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19年8月12日的第一节新结构经济学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班提到“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的论断。从教学改革的角度重新审视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学时设置不合理

一般而言,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课时应为48课时为宜。然而实际课程安排中,这门课程会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学时通常只有32~38个学时,并且在这有限的学时中,理论课学时占70%~80%的比重,甚是重要的实践课学时只占20%~30%。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认为学前卫生学是一门理论课程,从而减少实践操作课的支撑,使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锻炼,影响其之后的实习和就业。同时,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大基础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展教学,对于之前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来说,这类课程是陌生的,没有实战经验支撑学生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中的晨检为例,本专业的学生相当大的一部分在进入高职之前是没有去过幼儿园实习或工作的,在没有相关生活经验及记忆的前提下,在教授晨检活动时,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锻炼,使其理解晨检的流程及意义。但是由于课程学时设置不合理,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操作就只是流于表面,难以深入。

2.教师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形式单一

高职学前卫生学与其他两门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所不一样之处在于其专业知识需要深入探索,而实践操作是与学前儿童挂钩的,因此就造成了专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学前卫生学涉及到了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诸多学科内容,知识点繁多,课程结构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更为错综复杂。在实际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讲透理论知识,同时课程内容又要与学前儿童卫生習惯与身体保护的实践环节相挂钩,使得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还要将学科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经常会将教学的中心放在理论知识的教授,采取讲授案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但是这种讲授方式更多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对于听课的同学而言,难以调动她们的日常经验,也就是常说的“脱离学生的实际”,特别是面对专业性特别强的卫生学知识,学生更容易产生抵制的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又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弱,更难达到学到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此外,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大部分都是案例分析,但是案例的更新度不足,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代沟,往往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使学生出现“老师教的幼儿园又用不上”的错觉。

3.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无法突出重点

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了目前市面上较新的高职《学前卫生学》的教材,其教学章节都基本涵盖了关于学前儿童的卫生学常识与实践。这既是重点也是阻滞点。学前卫生学的教学内容虽然已经基本涵盖了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与幼儿园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涉及学前儿童营养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及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知识,但是也正是由于重点繁多,众多教材内容的知识点与实训都大同小异,没有结合当下学前儿童的需求,教学内容重难点不突出,教学内容繁琐复杂,教师难以利用。同时,高职培养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前卫生学教学点繁多而脱离学生实践是难以让这门课程维持下去的。

(二)从教学实施的角度看问题

学前卫生学的课程实施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组织、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目前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有3点。

1.学前卫生学课程目标不明确

笔者在调研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时发现,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模糊的,特别是对于高职而言,究竟是以让学生掌握儿童卫生保健技能,胜任幼儿教师为出发点,还是以理解儿童为前提,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课程目标,没有将市场对于高职培养人才的要求与这门课程相结合,造成学前卫生学课程目标不明确,导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把握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

2.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不够贴合实际

由于学前卫生学的理论知识逻辑缜密,需要耗费精力吃透知识点,所以教师的教学重心普遍放在讲解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难以融合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这造成了教学组织以讲授为主,偏离这门学科的课程目标,知识点很多,但是真正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匮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这与高职学前卫生学的教学初衷违背。

3.学前卫生学考核标准较为陈旧

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当前高职学前卫生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要形式,将其作为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主要标杆。虽然有平时实践成绩的打分,但是并不能突出学生对这门实践与理论并重课程的掌握程度,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而不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是值得深思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否适合学生及市场需求。

三、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编订校本教材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主要包括五年一贯制学生、普通高考生,不同学生的学习经验不同,而市面上的教材不是绝对贴合当下本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市场的需求形式,所以学前卫生学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是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对高职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对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定校对。

(二)重新审核知识点,梳理教学重难点

学前卫生学知识点众多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门课程是由众多的专业学科知识课程融合构建的,因此会出现学前卫生学的教学内容部分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情况。例如,学前卫生学中有“遗传和环境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的章节内容,与学前教育学课程中“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因素”是相同的,共通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适当减少这个内容的课程安排。一方面,教师对这些重叠的知识点应该有判断的能力,有针对性地缩小这个知识点的占比;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在幼儿园里的定位应该是作为高素质的老师,这种高素质是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因此,教师应该将幼儿的保育活动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三)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形式提高学前卫生学的教学效率

通过PCK、视频教学、人工智能AI教学等形式提高《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效率。PCK指的是学科教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任务教学等方式将幼儿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模式让学生解决问题。也可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学习相关的实践操作知识。例如幼儿生活保健中的“洗手”环节,通过幼儿园拍摄的科学洗手的视频,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准确的实践操作。此外,投资人工智能AI模拟仿真系统,让人工系统模仿幼儿园小朋友的实际反应,让学生解决问题。借助这种方式,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就能很好地相互转换。

(四)改变传统考核形式,还原最真实情境

學前卫生学的考核形式可以由原来传统的期末试卷的考核形式改变为带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地检测,请他们当小老师,解决当下的卫生保育问题或者给小朋友传授卫生保育常识,请幼儿园老师作为考官,这样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才能得到最好的呈现。

参考文献:

[1]张英莉.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改革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0(9):30-31.

[2]刘志林.幼师学前卫生学教学困难因素分析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58-159.

基金项目:2019北海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PCK视域下高职雪儿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改类2019YJY40北职科研[2019]29号)的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梁桂铭(1992—),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