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卓立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海量快捷信息的使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在我国网民中,青少年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课题。本文从当前网络发展对青少年影响的现状以及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网络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校要向中青少年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并在网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中青少年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也要鼓励开发和认真遴选一批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和学习软件,满足中小学校学生文化娱乐的要求。学校的网络环境要坚决屏蔽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教育学生远离营业性‘网吧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将青少年网络教育纳入计划中。
当今“上网”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精彩的网络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虚拟世界的问题也大多显露在这里。部分青少年把网络当作自己的理想世界,并痴迷于这一虚拟世界,流连忘返。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家长、教师、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网络发展对青少年影响的现状
(一)正面影响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成功克服了时间、地点等问题。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和老师、同学交流探讨,为青少年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以前泡在图书馆一页一页找知识的困扰,“一键知天下”,让青少年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对于会好好用计算机的青少年而言,可谓真正的知识宝库。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少年的计算机水平,在开放的网络文化中,青少年的个性被他人所认可,更好地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网络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充分发挥青少年不被束缚的想象力,对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起到积极作用。
网络方便了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也释放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大多数叛逆,长期负面情绪积压,容易形成自闭心理。网络的虚拟性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让青少年把心里话说出来,使其内心的不满、烦恼得以充分释放,缓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营造了更加美满幸福的家庭。
(二)负面影响
网络不是老虎,但控制不好,比老虎还厉害。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问题。例如,网上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污染,使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弱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与迷失;网上的虚拟交往,造成青少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引发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有的角色错位,人际交往萎缩为“人机”交往的偏执关系,有的人格结构失衡,对人冷漠无情,形成“数字化”的人格障碍;上网时间过多,可能使青少年浪费时间,荒废学业。有的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有的因上网而夜不归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特别近几年,低龄化的网络犯罪、恶俗刺激性游戏、非正常的网恋以及网络色情、暴力、赌博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心理健康、生活目标、行为方式等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
第一,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青少年的表率。教育者应当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个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青少年上网的指导。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保证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第二,信息技术课教师在青少年电脑课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学习网上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不破坏网络秩序;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第三,层层设防。净化网络空间第一道防线,学校在教学硬件上,给各台电脑都安装硬件还原卡,杜绝了各类病毒的侵害,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碰到病毒也不可怕了,只要重新启动电脑,整个系统就会还原到原先的干净的系统。第二道防线,开通电信提供的绿色上网服务,绿色上网是电信运营商推出的一项互联网增值业务,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过滤服务,可以限制青少年的上网浏览范围和上网时间,防止青少年接触到互联网上的各种黄色、暴力、反动等有害信息,让他们在一片安全、纯净的网络天空下健康成长。网页、游戏、聊天等自动过滤,让青少年远离不良信息,安心上网,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和学习,轻松设置,使用简便。
第四,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儿童网站,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有意义的网上活动,通过有意义的网上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第五,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青少年儿童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小学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等,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上电脑课时,辅导学生制作自己的网页,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六,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培养的一种途径。学校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场所,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培养的一种途径。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关网络、时事、科学类的知识竞赛;通过班会交流上网心得;通过小广播介绍小经验;举行“网络安全”的专题讲座;通过网上论坛话题等有益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解开了心中的疑惑,认识到网吧的危害,学会了理智的上网,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长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三、加强网络教育,创新学校德育工作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防护意识
首先,要给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电视台等方式进行宣传,强化他们的道德意识、政治意识和民族意识,筑起强大的“精神屏障”。
其次,要加强青少年网络德育教育。学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德育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搜集良好信息的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必须提高教師队伍的网络素养,增强对学生网上生活的指导。最后,要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文化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教师要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是非自辨能力和自制能力,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最终达到明辨是非、分清良莠目的。
(二)抢占教育阵地,实施正面引导
学校要组建网络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有计划地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有选择性地挑选网络安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网站以及APP,正确引导学生安全上网,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利用微信群、QQ群等搭建家校互动,开展家长学校主题培训,言传身教,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此外,学校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利用信息课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从而使青少年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成长。
(三)加强组织培训,强化教师队伍
在网络主导社会的今天,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对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培训,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熟悉网络文化特色及其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才能为青少年学生游刃有余地在网络世界里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和“导航”。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传统的说教方式,让“知识灌输”同“互动交流”相结合,尤其要结合网络的特点,研究适合网络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要善于将网络上最新的知识信息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新鲜生动的信息去开拓学生的视野,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
网络已跟人们结成了不解之缘,我们既要挖掘其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它对青少年扩大视野、增进知识、提高智力的巨大作用,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网络教育,使他们在网络社会中健康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耀武.李宏利.基于积极心理学观点的青少年网络使用研究[J].教育研究,2013(3):120-125.
[2]秦付军.浅析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71):220-221.
[3]李璐.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对策[N].中共郑州市党委校学报,2004-6-10(4).
[4]邓如陵.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N].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2-25(25).
[5]陆桂芝,李勇.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9):85-86.
[6]谢志芳.利用网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2002(2):106-1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