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何雪
摘 要:在新文化运动“人的觉醒”的浪潮下,茅盾开始探讨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并在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下构建了较为系统的“为人生”文学观。本文首先从小说的品格和创作方法两个方面介绍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具体主张。其次,阐释自然主义影响下的茅盾“为人生”文学观的具体内涵,着眼于小说的特点——描写对象、真实性和时代性以及小说的创作方法——实地观察和客观描写。最后简要叙述茅盾建立的“为人生”文学观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茅盾;左拉;自然主义;“为人生”
1917年初,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下,中国爆发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自此,以新文学革命为标志,中国文学全面步入了现代化进程。文学创作上,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起点,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显示文学革命成果的作品。与之相应地,文学理论上也出现了建设性高潮,从白话文与文言文创作的论争到新文学与旧文学的讨论,从对“鸳鸯蝴蝶派”的论争到文学“为人生”还是“为艺术”的探讨,文人学者纷纷开始关注探讨新文学的理论建构。其中作为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茅盾在推倒旧文学观念的同时,提出了“人生的文学”这一文学观念,并将其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为人生”文学观,也成为其早期主要的文艺思想理论。研究茅盾的“为人生”文学观,可以发现,其理论深受法国文学家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
一、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
左拉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科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学科,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自然主义文艺理论。左拉首先从进化论的角度论述了文学变革的必要性,强调“自然主义”在人类历史上和文学里的重要地位,指出其强大力量和光明的未来前景。他认为,不同的时代有自己的文学,随着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的变化,文学应该找到自己“新的形式”。在这些“形式”当中,自然主义“真正代表了整个时代,代表了当代智慧的运动发展”①,必将超越浪漫主义成为主导思潮,成为“新的社会形态的公式”①。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小说应具有的品质和小说的创作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阐释。左拉指出,“真实感”取代以往评论小说的标准——“想象”成为小说的最高品格。“真实感”是“如实地感受自然,如实地表现自然”②,其中“如实地表现”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表现的完整性,二是表现的准确性,即小说家明确而完整地描绘某幅图景,避免缩小也避免夸大。同时,他提出小说家除了观察还需要进行个性表现,小说除了真实感以外还需具备独创性,独创性是作品获得非凡性和生命力的前提。“独创性”是指作品具有作家独特的个人风格,但它并未完全脱离于小说的真实性,而是以真实性为前提下的对作家和作品的又一要求,即要求“小说家遵循着现实,向这个方向展开场景,同时赋与这场景以特殊的生命”②。
在创作方法上,左拉将科学引入文学之中,构建了以“实验方法”为核心的自然主义小说创作论——实验小说论,阐释实验方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左拉首先从“观察”和“实验”的关系角度介绍了实验方法的含义:实验者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并安排实验,“使之按照预料的逻辑顺序提供一个结果,用以检验假设或预先的想法”③,当将实验方法运用到小说,小说便成为“小说家借助观察而对人进行的一种真正的实验”③。
其次,左拉阐述了实验方法运用于小说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可行性方面来说,生物和非生物、人体和社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一方面,和非生物一样,生物存在着的环境也存在固定规律,因此研究人的思想和感情规律是可行的;另一方面,社会运转同生命运转一样,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因此小说对“毒害社会的一种严重的创伤”③进行实验的方法和医学上的手术是相同的。从实验方法的作用来看,将其运用于研究人的自然和社会层面,一方面可使我们自己掌握并指导人的精神现象;另一方面,自然主义小说可发挥其崇高的道德与教化功用,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寻找出“人类和社会现象的决定因素,以期望有朝一日支配和引导这现象”③,调整生活,维持社会正义,最终成为自然的主人。
最后,左拉对于小说如何研究和描写“人”给出了解答,主张从生理学的角度观察与描写人。他认为人的生理器官机制在内部环境影响下发生作用,因而引入遗传学作为研究和解释人的精神及感情行为的依据;同时他认为社会环境对于人的精神和情感也产生重要影响,小说表现“人”同样需要研究社会对个人及个人对社会的相互作用。
二、“为人生”文学观的内涵
作为受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影响颇深的作家之一,茅盾本人对自然主义的态度和看法经历了复杂的变化。然而,不论茅盾对自然主义的态度变化如何,不可否认地是其早期的“为人生”文学理论可以找到左拉自由主义理论的痕迹,且这种影响并不是机械化的。
20世纪20年代初,茅盾将目光投注到西方文学思潮史上,对自然主义加以推崇,认为自然派文学适合当前的中国文学环境。他在1920年发表的《我对于介绍西洋文学的意见》和《“小说新潮”栏宣言》里从文学进化的角度梳理了西方文学史,认为按照中国文学徘徊于“古典”和“浪漫”的现状来说,应先行介绍自然派文艺。同年,茅盾高举“文学为人生”的大旗,对自然主义理论加以继承和发展,从文学应有的品质和创作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为人生”文学理论的构建。
茅盾从表现对象、真实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对文学的品质作了说明。就文学的表现对象来说,茅盾主张的“人”兼具有普遍性和阶级性的特点。他虽提出作家研究的对象是全民族、全社会,文学要表现的是全人类的生活,流露的是全人类的情感;但他更倾向于将文学所关注的“人”聚焦于社会下层的民众身上,提倡文学必须反映下层平民的疾苦和他们对民主革命的要求,表现平民的人生。可见,茅盾的文学观念虽然深受左拉自然主义的影响,但在文学的描写对象——“人”上有着明显差异。左拉以生理学为依據对人进行观察、实验和描写,展示人的精神和肉体行为,这里的“人”更多的是强调其科学意义上的生理属性;茅盾则是根据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提出了新文学对“人”的理解和要求,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其次,茅盾继承了左拉自然主义文学思想中对真实感的阐述,特别强调了文学的真实性。实现真实性,一是要求作者进行实地的观察和客观的描写。实地观察的缺乏会导致进行主观的虚构,使作品充满虚伪做作的气味;客观描写的忽视又会造成作品给读者一种不真切之感。二是要求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必须是“属于民众的,属于全人类的”④,否则就不是“真的文学”。最后,茅盾提倡文学要具有时代性,强调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因此文学要描写社会环境,反映时代精神。在论述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时,茅盾对环境和时代作了详尽的阐释。他认为,作家无法脱离环境生存,作品也必然和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支配着文学,而“近代的时代精神是科学的”⑤,科学重在求真,因此文学也需求真。
从茅盾的文学理论来看,不论是对文学描写对象的说明还是对文学的真实性与时代性的阐释,都反映出文学的社会功用,带有着政治意味和社会色彩。茅盾对文学社会功用的叙述受左拉的实验小说社会功用的影响,但又结合中国现状进行了改造。两者虽然都阐述了文学对于反映人生,指导生活及改变社会的作用,但前者的理论带有阶级属性,提出文学反映平民而非贵族的生活,且用以指导平民阶层的革命,文学是“趋于政治的与社会的”⑥;后者的文学理论则将文学的社会功用上升到极高的层面,认为实验小说改变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指导人类“向未知进军,成为自然的主人”③。
就文学的创作方法而言,茅盾直接引入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来补救现代小说的弱点。首先,他指出了中国现代旧派小说和新派小说存在的问题。旧派小说在思想层面持有着“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⑦,在技术层面不重描写和客观观察,导致小说呈现出无趣的“记流水账式”或是充满臆想虚伪的情节。新派小说在思想上是正确的,但大部分新文学在描写方法上仍未达到客观化的要求,原因在于作者不了解描写对象的生活,无法对其行为与心理作出正确、客观的描写。针对于这些问题,茅盾主张从自然主义的描写方法和题材选取来改造中国现代小说,建设新的文学。在描写方法上,茅盾吸收和发展了自然主义提倡的实地观察和客观描写。他认为实地观察是创作“真的文学”的前提,是糾正中国现代小说不实不尽描写的关键;科学的描写方法则达到了真实与细致。客观描写需要作家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作家本人需调整自身状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和纯客观的心理,只为表现人生而描写人生。譬如对性欲的描写,应像自然派作者一样“不涉轻薄”,只为表现人物的悲哀人生。二是需要作家如实地将所见所闻描写出来,不论是善还是恶,要“见什么写什么,不在丑恶的东西上面加套子”⑧。在题材上,茅盾认为同样可参考自然主义文学的题材,譬如它的进化论、心理学、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等主题,并且学习自然派的作家,“把科学上发见的原理应用到小说里”⑦,避免内容单薄和立意简单。茅盾选择性地吸收了左拉的“实验小说论,借自然主义技术上的长处——实地观察和客观描写,以及题材的选择来改正中国现代小说的弱点,使其发挥表现人生、传达时代精神的社会作用。
三、“为人生”文学观的意义
茅盾在左拉自然主义影响下构建的“为人生”文学观,虽然被人诟病陷入“文学上的功利主义”,但它对中国社会变革和中国现代文学史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茅盾重新确立了新时代里文学的地位和文学家的责任。他推倒了文学是宣传大道和歌功颂德的工具一说,也否定文学只是消遣娱乐的观念,提出文学是表现人生、沟通全人类情感的工具,强调文学具有的崇高的社会功用,并将文学家从“附属品装饰物”中解脱出来,呼吁他们担任起为人类呼吁、推动文化进程的重要历史
使命。
其次,“为人生”文学观里对文学描写对象、真实性与时代性的要求,推动作家观察社会、反映社会与描写社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会现状,发挥文学表现人生、变革社会的社会功用,符合新文化运动下的社会诉求。
最后,茅盾对自然主义小说技巧——实地观察和客观描写的引入也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另一种技巧与思路,其对自然主义的介绍也为“叨不到浪漫主义余光的中国现代文坛”⑦注入新的血液。
注释:
①左拉.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见朱雯等编选.文学中的自然主义[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70,172.
②左拉.论小说(节译).见柳鸣九主编.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01,506.
③左拉.实验小说论.见柳鸣九主编.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469,471,482,484,481
④茅盾.文学和人的关系及中国古来对于文学者身份的误认.见《茅盾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61.
⑤茅盾.文学与人生.见《茅盾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85.
⑥茅盾.文学与政治社会.见《茅盾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81.
⑦茅盾.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见《茅盾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33,238,240.
⑧茅盾.“左拉主义”的危险性.见《茅盾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86.
参考文献:
[1]柳鸣九.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柳鸣九.自然主义大师左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3]茅盾著.茅盾全集(第18卷)中国文论一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4]范志强.论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对茅盾文论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6-91.
[5]李锦梅.茅盾为人生文学观与自然主义[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3):50-51.
[6]周薇.潜滋暗长:茅盾文论中自然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裂隙[J].兰州学刊,2009(10):172-177.
[7]贾晶晶.茅盾“为人生”文艺观溯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84-86.
[8]丁梅芊.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32-1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