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04

李海燕 张丹丹

摘 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是我国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民办高校量的积累和扩张,民办高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教师资源以及办学经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保证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这影响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民办高等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性提出了民办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公益性

一、引言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民办高等院校蓬勃发展。1998年,全国仅有25所民办高校。截止2018年,我国民办普通高校达到749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占全国比例28.13%,民办大学(含独立学院)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49.60万人,占全国比例22.95%。可见,民办高校已經成为我国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实现了量的跨越,但是在创新能力、培养方向、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进步缓慢。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这意味着民办高校必须关注教学质量,注重教育公平才能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指出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1]。

二、民办高等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抢夺日益激烈

近20年来,我国出生率持续下降,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以来的新低,仅为10.94%。出生率下降的背后意味着未来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数量的下降。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还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我国民办高等教校的数量从2010年到2018年增加了73所。此外,成人高校、网络教育、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在不断增加,与民办高校抢占生源。民办高校如果不做出改变,未来将难以维持现有的招生规模[2]。

(二)办学定位不合理

民办高等院校应该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而目前很多的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照搬公办院校,在专业设置、学科设置以及配套的教学资源等方面不合理。同时,还存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失调,实践教学与企业脱节等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符。在培养方向上,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方案没有以地方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的需求为导向,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这造成社会人才需求与学校的人才供给的供需比例失衡,供需层次以及供需规模失调。

(三)办学特色脱离实际

办学特色致力于解决民办高校的个性问题。办学特色是一所民办高校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但是一些高校为特色而特色,缺乏整体的把握和考量。办学特色应该立足学校的自身资源和条件,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而不是依靠热情和想象,设立不切实际的目标。近年来,许多民办高校提出“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口号去迎合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管学校自身的生源质量、教育质量、科研能力等情况,不管自身是否有足够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去支撑,办学特色无法落地,变成空喊的口号。

(四)师资建设重视不够

1.师资结构不合理,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资源是一所高校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师资队伍建设是每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民办高校的教师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作为高校教师,学历偏低;职称以讲师和助教为主,职称偏低;年龄呈年轻化,中青年教师居多,存在教学经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还存在与所教授专业与课程不匹配等问题。

2.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师资队伍不稳定

与公办院校的教师相比“同工不同酬”,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以及自身自身发展等方面,民办高校的教师处于劣势。收入偏低导致民办高校的教师为了提高收入外出经营副业以及到其他院校代课,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对自身的认可度较低。因此,水平较高的教师往往竞相去公立高校任教。这导致民办高校教师人才流失,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

(五)经费来源少,可持续投资弱

一所合格的民办高校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要建立一所高校需要经历漫长的建设期以及大量的资金,后期还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去更新硬件和软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的设立资金主要依靠企业的出资,后期营运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民办高校要发展,则要求学生缴纳的学费在扣除维持学校办学的必要之初和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之后必须要有剩余,才能用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而投资者的合理回报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和监督机制,导致学费剩余过少。

(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公益性

《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第三条提到“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两种,《民促法》明确规定,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可取得合理回报,学校的全部收入只能用于办学,营利性民办高校可以取得合理回报。但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民办高等院校始终归属于公共产品,公益性应当是教育的首要原则。但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往往以企业的盈利性等短期目标来作为民办高校的发展目标。民办高校要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因此,办学者更愿意在周期短、回报快的外在形式上投入,追求短期效益。另外,为了追求盈利,民办高校的学费高昂,这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也不能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3]。

三、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

(一)办学定位既要具有现实性又要具有前瞻性

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的现实性是指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服务社会的需求,在培养大方向上,要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符合社会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以重庆市为例,当前重庆以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那么重庆市民办高校应针对重庆的主导产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教学以及实践中,要增加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汽车工业等相关案例,以增加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办学定位的前瞻性是指要对社会和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针对市场的变化,要及时和应对,不断根据目标进行动态调整。

(二)办学特色要回归教育本质,落到实处

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既要独特,又要优质。所谓的独特是指要表现成其他高校不具备的长处与优势,体现“人无我有”的差异化。而优质是指和其他同类院校相比,要体现在“人有我优”。但是,一所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最终还是应当回归教育本质上来。一所民办高校能实现走向国际,数字化、智能化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只是空喊口号,则会适得其反。高校要具结合自身优势,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做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及教育教学方法、学校制度、师资队伍上进步创新,形成独特的办学治校风格和科学人文优势。

(三)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努力建立一支团队稳定、结构优化、管理有力、学习能力强的教师团队。首先,学校应致力于提升教师的社会保障,尽力缩小与公办院校的差距。其次,要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民办高校应制定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和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再次,要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最后,建立教师在职培训和进修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此外,针对流动性强的兼职教师,建有效的管理机制,必须加强对兼职教师从招聘到任。

(四)拓展渠道来源,调整资金用途

在资金方面,民办高校应做到开源节流。在学费收入基础上,民办高等院校应当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合作项目。这一方面有利于民办高校的产、学、研,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部分回报。此外,民办高等院校还可以通过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获得社会捐助。此外,民办高校还要做到节流。在现有资金基础上,要要调整资金用途,对学校的开支进行规范,厉行节约,把钱用在刀刃上。

(五)健全法律法规

为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政府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民办高校的社会保障机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财政扶助,尽力缩小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的差距。当然,为保障私立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政府通常采取多样化的政策法规手段监管私立高等学校。无论政府是否允许私立学校营利,都是以其能否为公众提供符合标准的高质量教育为前提。因此,健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质量认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办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民办高校要提升办学质量,必须明确自身办学定位,與社会人才需求对接。在办学特色,既要追求共性,即要回归教育本身,脚踏实地办教育;又要追求个性,即结合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致力于提升教师待遇,加强培训并优化学校教师的结构。在资金来源上要拓宽来源渠道,规范资金用途,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此外,政府也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民办高校进行规范和扶助。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季修栓.安徽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2]曹淑霞.KPI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9(6).

[3]孙一.我国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8(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