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04

王小妍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发展虽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大学生,他们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易受影响。本文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分析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负面事件越来越多。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健全的人格,更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抓手和骨干力量。

一、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情感丰富、个性极强,在处理学习、爱情、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问题时容易感情用事,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什么灾难能够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体验。”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新环境适应障碍的问题

进入大学,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大学生一时之间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进而感到迷茫、孤独、无助,缺乏归属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很多大学生对生活缺少清晰的规划,看到别的同学每天充实的安排,自己却没有明确定位,过于自卑而导致矛盾心理的出现。

(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需要被理解、认可、接纳的关键时期,正如德国学者斯普兰格描述的那样:“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深陷于独孤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他们期望认识志同道合能深交一生的朋友,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受教育情况不同,导致心理和性格各具特色,进而加大了彼此之间人际交往的难度。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又缺少成熟的沟通技巧,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容易激发一些矛盾,导致人际交往障碍,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学习压力的问题

大学阶段的学习偏重于积极、自主,与高中阶段的严格管教大不相同,大学生处于宽松的学习环境中难免会放任自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然后又会因成绩不合格而产生焦虑情绪,加重心理负担。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所读专业与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样,因此排斥自己所学专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形成抑郁、自暴自弃的心理。

(四)就业恐慌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扩招现象明显,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进而产生就业恐慌。有些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盲目追求高薪职业,就业心态浮躁,当现实达不到要求时,会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五)恋爱困惑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渴望爱情,为了充盈课余生活,很多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对于刚成年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失恋便会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对爱情失去信心。性格偏执的学生可能会做出伤害自己或对方的过激行为,长期低落的情绪会使学生处于自闭的状态,导致抑郁症。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岗位职责所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标准和相关要求已经被写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成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一个方向。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所在,辅导员在工作中应积极朝着“大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方向努力。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角色必然性

高校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与大学生年龄相仿,比较容易亲近学生,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先天优势。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负责提供诊断和治疗意见,辅导员借助自身与学生深入接触、联系紧密的优势,提供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通过共同分析和探讨,综合评价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路程,有助于追溯心理问题根源,达到对症下藥的最佳处理方式。辅导员和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之间科学有效的协作,可以很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关的知识背景及实践经验

我国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没有过多的限制学科背景,一部分辅导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意识薄弱,对学生心理问题体察不足,难以把握主要矛盾。有些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因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畏难情绪,虽然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却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缺乏清晰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担任着学生学习和生活事务的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职业规划者、党务工作者等角色,众多角色使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受到忽视,甚至导致错位、缺位的现象。有些辅导员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工作中不过多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辅导员则超越自身职责边界去“帮助”学生,如对于应该转介给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案例,还揽在自己手上或者给予不当的处理。

(三)缺少相应的时间保障

辅导员的工作可以用“五加二”“白加黑”来形容,过多繁琐的工作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受到限制,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对于选择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专业化发展方向的辅导员,学校要努力为他们的工作减负,有了充足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辅导员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为学生心理减负。

四、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增加教育培训,形成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及运用情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提到“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至少应为他们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增加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在培训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等内容,邀请专家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状况、心理问题鉴别与处置、心理危机干预等开展专题训练,提升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甄别、预判能力,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效能感。

(二)拓宽教育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承担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常规化的教学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参与教学可以更好地使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在“互联网+”时代,辅导员除了在现实生活中关心引导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之外,还应深入到网络世界,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QQ等新媒介手段,探寻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互联网本身具有交互性、开放性、隐秘性等特征,辅导员可以在这个虚拟平台上与学生畅所欲言,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宣泄和抒发情感的场所,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三)明确角色定位,坚定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为与不为

为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辅导员应明确其角色定位。首先要定准位,做到位,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工作职责之一。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应重视教育的体系性,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帮助他们排解各种不良情绪。其次要不缺位,不越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应当承担的工作责任和教育义务,辅导员要责无旁贷地接受;不越位是指辅导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对自身工作职责的界定,不做超越权限的事,尤其要处理好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关系,及时把重点问题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心理咨询中心,共同研究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预方案,以便从根源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既有得天獨厚的优势,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管理之中,可以由内而外驱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2]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3]陈耀龙.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0):95-97.

[4]曹蓓蓓.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5.

[5]周磊.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105-1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